在德國弗賴堡大學做學術訪問期間,住在湖邊的一套公寓里。離公寓不遠,有一個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兒童玩耍的設施。每次經過這個地方,總會看到三四個小孩在沙坪里面玩耍。旁邊站著一位女士,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些孩子,即使孩子滿臉的泥沙,衣服上到處是沙子,但她并不干涉。
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國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嘆:“老楊,你看這些孩子的臉上好陽光,這在國內孩子的臉上幾乎很難見到?!睂Υ宋乙采钣型?。我女兒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學之一上學,盡管才8歲,但說話和臉上的表情已經和成人沒有多大差別。盡管孩子的媽媽感到很滿意,但我卻有些難過。
在離我不遠處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約四五歲的樣子)。這4個人分成兩組:一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組是妻子和大男孩。
出于好奇心,我走過去和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訴我,兩個孩子都在上幼兒園,周末帶他們出來玩。我問:“你們不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著我:“參加什么學習班?”我說:“比如跳舞、體操、繪畫、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的,我女兒在幼兒園期間,除了奧數,幾乎把所有的課程都學了?!蹦惺炕卮穑骸拔覀冞@里,學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不允許教授專業(yè)知識,社會上也沒有類似的培訓班。”
原以為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yè)知識,后來才發(fā)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道:“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在五、六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并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粋€星期后我再次去見老師,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p>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的智力被過度開發(fā)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象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盤,長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盡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3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制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guī)定,后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fā)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例如匈牙利立法規(guī)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歐洲許多國家的幼兒教育是免費的。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yōu)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摘自《羊城晚報》) (責編 達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