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大型求職類節(jié)目《非你莫屬》一位名叫郭杰的求職者,自稱留法十年,在同主持人以及現場企業(yè)老板的交流中,因答非所問而受到眾老板對其學歷身份的質疑,因經受不住巨大壓力,應聘者郭杰竟史無前例地暈倒在了現場。節(jié)目嘉賓,同時也是老板之一——尊酷網CEO文頤指郭杰法語差,稱郭杰的 Bac+5文憑只相當于專科水平。
事后曾眾多留學生和有法語背景的網友指出,“老板”文頤的法語問題錯誤百出,不要說郭杰,連法國人都聽不懂。法國駐華使館也在官方微博表明,Bac+5確實相當于碩士水平,絕不可能是??茖W歷。更有不少中法媒體為郭杰的學歷“平反”。
我在法國的朋友,高中的閨蜜刷了一天的微博為郭杰之事憤憤不平。
說實話,第一次看視頻的時候,像所有人一樣被標題誤導了——《海歸男求職造假被指證 當場暈倒》,加上自己并不懂法語,以為又是不學無術假海歸??墒呛髞砺犃伺笥训恼f法還有很多在法國的人的評論,才發(fā)覺事情不是那么簡單。
也許郭杰并不是個出色的學生,而且臨場反應也不快,但確實是個謙和彬彬有禮的人,即使場上的人群起而攻之,不停打斷他說話,臉上還是保持謙和的微笑,暈倒了也在微笑,離場的時候也很有禮貌,這一點,誰也沒有提起。
這可能真是文化差異吧。就好像一個孩子高高興興放學回家告訴爸爸今天學了數學,中國的家長正襟危坐,說,你說學了數學,那我考考你,圓周率是多少啊。孩子說,我不知道,家長就說,連這個都不知道,還說自己學了數學?那我再問你,你知道高斯是誰嗎?孩子繼續(xù)搖頭,然后家長勃然大怒,你是不是又逃課了???還騙我!孩子哭著跑開了,因為他學的是微積分。
后來那些“老板、專家”對郭杰斬釘截鐵的否定,事后證明都是錯的。
其實我很不能理解,說句“我錯了,抱歉”有那么難嗎?非玩命地把錯誤推到客觀上面,非常典型的中國式老板。
像《非你莫屬》這類求職節(jié)目其實把國內招聘市場的樣子完全展現了出來。這個節(jié)目對海歸從來都是高標準、嚴要求,不缺少苛刻。在老板、專家的諄諄教誨和細致入微的審核下,制造出這樣的效果:海歸是水貨,看我一個個來揭穿。
有一點我至今很費解,大家對海歸期待的究竟是什么?外語說得像母語,技術精湛無比,在國外大公司的豐富實習經驗,大牌企業(yè)搶著要?這樣的海歸的確有,但不能用這樣的標準去要求每一個海歸。況且專家、老板們一方面說海歸只是一種學習經歷,不能證明能力;一方面又用無比嚴苛的標準來要求海歸,這難道不矛盾嗎?
為什么一位“老板”的話能在節(jié)目上一呼百應,無非是由于嘉賓的強勢地位。職場上,老板總處于強勢地位,這讓他即便是錯了,求職者也未必有勇氣反駁。
常聽到國內找工作的同學朋友抱怨,某次面試,又被虐了。比如學弟X,國內數一數二大學碩士畢業(yè),去一家尚在壯大中的器材公司面試,無論是專業(yè)還是學歷背景都應該十拿九穩(wěn)。沒想到去了就被“虐”,對方,尤其是業(yè)務面試官、也就是假如他進入這家公司的直屬上司,步步緊逼,X的回答哪怕露一點小縫隙都不放過,問題越問越偏,到最后簡直成了X聽面試官“技術訓話”,主說的都是面試官。X自然很受挫,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大學怎么學的”。求職經驗值為零的X萬萬沒想到,過了幾天竟收到那家公司的offer!
X問我說,自己技術那么爛,對方公司還打算要他,是不是可憐他?我讓X千萬不要這么想,否則就陷進“老板的邏輯”里了。首先這家公司去不得,原因很簡單,求職除了平臺、薪酬,還要看企業(yè)文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是緣分。從面試官對你的態(tài)度可知,你進這家公司之后絕對不會有好日子過,天天受挫、承受言語暴力,普通人三個月,“圣人”半年,必然受不了要退出。到那時浪費時間精力不說,心理上恐怕會結下更大的結。
再想想面試官對你何以這種態(tài)度,根本不是在問問題,而是在找碴兒。一個人越是想表現強勢和自信,往往說明他內心恰恰相反,是自卑的,起碼是不自信的。也許他嫉妒你的學歷背景,也許他是個新手上司,也許??總之根本Hold不住場面,只好把“氣壯”視為“理直”,靠找碴兒來找自信。若是真跟了這樣的上司,那你不知道要把“自我”放到多低,才不至于擋住他的“自我”。
總而言之,這樣的上司跟不得,這樣的offer不要也罷。
人多職位少是事實,但求職畢竟是個雙向選擇,老板選你,你也選老板,除了學歷,知識,別忘看看老板的人品。
起碼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郭杰比“老板”強,離場時他還是保持著謙遜的態(tài)度。
責任編輯:劉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