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印度電影《三個傻瓜》的人對“皇家理工學院”一定印象深刻,這所學校有極為濃烈的印度理工學院的影子。事實上,電影就是根據(jù)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小說《五點人:在印度理工學院不要做的事情》改編而成。影片播出后,得到幾乎一邊倒的贊許。
印度影評人薩哈什?賈說:“《三個傻瓜》并非一部完美的藝術(shù)品,但它是生氣勃勃的、激勵人心的當代藝術(shù)品,浸染著某種精神。在一個學生會被他們不可能完成的課程逼得自殺的國度,《三個傻瓜》提供了希望?!?br/>
印度最牛大學 在印度,I、IT、IIT分別代表什么呢?答案就是:I是指印度文化,IT是印度人引以為豪的信息技術(shù)產(chǎn)業(yè),而IIT則是印度理工學院。可見,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有多么重要。它沒有老牌名校那種宏偉亙古的建筑,也沒有新興大學那些昂貴豪華的先進設備;它的歷史不長,不過60多年;可是它的“產(chǎn)品”,卻個個是蓋上“正字標記”的質(zhì)量保證。如今,它已從一所咖喱味濃郁的印度學校,成為一個光芒耀眼的傳奇品牌,還因此創(chuàng)造了“IITian”(印度理工人)這個英文名詞。
二戰(zhàn)后,印度從英國獨立出來,滿懷希望和憧憬的新政府總理尼赫魯認識到,要把一個剛從殖民地獨立出來的貧窮落后國家建設成為世界強國,就必須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shù)和理工教育。于是他委派實業(yè)家薩卡爾率領22人的委員會,研究成立一所按照國際標準設置、以麻省理工學院為藍本的高科技學院。第一所印度理工學院應運而生,地址選在卡拉普爾這個英國殖民者專門關印度政治犯的監(jiān)獄,其用意就是希望學校永遠要記得“人才是印度富強之本”。今天,印度理工學院已經(jīng)發(fā)展到擁有7個校區(qū)。
印度如今有3萬多所大學,數(shù)目不可謂不多,而印度理工學院無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英國媒體報道,印度理工學院的科技實力和學生質(zhì)量比清華、北大、復旦、交大加起來還厲害。CBS的“60分鐘”節(jié)目曾用一整集來介紹它,“把哈佛、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頓加起來,就是它在印度的地位?!泵绹渡虡I(yè)周刊》則大膽下了這個定論:這所學校的畢業(yè)生,是“印度史上最熱門的出口產(chǎn)品”。
用腦力來重建國家,這是印度理工學院的校訓和國家的戰(zhàn)略。正是這一理念促使印度的崛起。印度理工學院的一位老教授說過,印度要發(fā)展,除了他們的奮斗舍我其誰。政府不遺余力的栽培造就印度理工學院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從國際水平來看,印度理工學院絕對稱不上資源豐富,7所分校、3萬多名學生,每年經(jīng)費達10億元左右。但是從印度的角度來看,印度理工學院卻可以讓他校眼紅。因為政府每年給其他幾千所理工學院的補助,加起來也不過是3000多萬元,只有印度理工學院的3%。在這種環(huán)境下,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難免有些“舍我其誰”的傲氣,自信心十足。印度理工學院的一位學生說過,他們在這里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和家庭,他們每個人都在想著為國家做貢獻。如此的雄心壯志和付出,一個國家怎么會不迅速崛起呢?
不過官方的支持也是有限度的。1956年,印度國會通過《理工學院法案》,它使學院在很大程度上躲過了官僚體系的干涉,學生課程也由各個校區(qū)自行決定?!罢皇前阉似饋?,然后就撒手不管了。而那些政府撒手的領域,基本上都做得很出色。”曾任印度利華公司副主席的印度理工校友歌帕拉說?!啊独砉W院法案》無疑是印度政府通過的成功法案之一,”印度理工學院教授印地立桑說,“它給予了理工學院完全的自主權(quán)。這在印度高等學府中是獨樹一幟的。委員會中少了政治掮客,大家開始了真正的、客觀的討論。所以,他們所做的決定遠比那些具有雙重標準的政客和官僚們參與時要客觀合理得多。而且,由于缺少了政府官員的參與,委員會成員們的決定也越發(fā)具有責任感和客觀實際?!?br/>
精英是熬出來的 在印度,理工科是最受歡迎、競爭也最激烈的,商科次之,文科和語言類則墊底。要想當工程師、建筑師或者醫(yī)生,在高考之后,要參加全印度統(tǒng)一的工程師、建筑師和醫(yī)師考試,合格后,還要參加各大學的入學考試。印度理工學院無疑是印度最熱門的大學,其自主命題的入學考試試題也被認為是世界上難度最大的試題之一。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是60選1,這個比咱們的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多了。每年有30萬考生只錄取5000人進行精英教育。
印度有這么一種說法:一流的學生進印度理工學院,二流的才出國念美國名校。印度的聯(lián)考科目有物理、數(shù)學和化學,而且要考兩次,第一次先刷掉后面的五分之二,第二次則挑出最后能夠入學的考生。
印度理工學院校門雖窄,卻是成功人生的入場券,即使一年學費合人民幣近6000元(差不多是其他公立大學的100倍),仍有數(shù)億印度父母與學生為之瘋狂。印度小孩從11歲起,就開始為考進印度理工學院做準備,日夜補習苦讀,盡量了解自己打算報考的大學的考試出題思路。
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高考考生凌晨3點起床,先上補習班,然后趕去學校上課的情況非常普遍。補習班的收費也不低,在新德里,理科補習班的收費有的高達20萬盧比(約合4000美元),報紙上常??梢钥吹窖a習學校的廣告,登出“某理科狀元出自該補習學校”。為了應對高中學習的高強度和高壓力,印度考生也有各種減壓方法。有的是喝濃咖啡,每天最多喝6杯,以免學習中打瞌睡;還有的為增強記憶,求助于各種補腦藥物。
印度這種狀況,跟中國倒是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中國學生進大學后,壓力頓時消失,而印度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們還得繼續(xù)他們的苦逼歲月。學校是封閉的,學生每天只是專心地學習。宿舍里只有電腦和床鋪書桌。為了方便學生查閱資料,圖書館是凌晨1點關門的。
為了訓練學生理論思維和動手能力,印度理工學院的教育模式近乎殘忍。學生畢業(yè)前要修滿180個學分,其中必須有20個基礎科學學分;每5個星期舉行一次全校性大考,成績?nèi)E琶拇笠婚_始,每學期都要修6門理工課程,以及兩三門實驗課;在學校的安排下,所有學生至少要到一家企業(yè)實習?!懊刻煸缟?點半開始上課,下午5點半下課,每星期5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痹谟《壤砉W院念電機工程的卡拉即使已經(jīng)讀到大四,還是天天課程滿堂,忙得沒有時間玩。
在這里數(shù)學和化學是國家重點培養(yǎng)的,老師會給你很多復雜的問題,讓你自己想辦法來解決,當然要求也是特別高,有的甚至要求學生答案精準到小數(shù)點后第四位。然而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卻很少抱怨功課太重,他們已經(jīng)練就一身“解決最刁鉆問題的能力”。畢業(yè)的時候,印度其他大學或理工學院,只能頒發(fā)工程學士,印度理工學院卻可以單獨授予科技學士學位,凸顯了它在印度的特殊地位。
硅谷人才培訓基地 “不必逼他們讀書,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知道用功一定會成功?!闭且驗橛《壤砉W院的學生有一流的專業(yè)實力和扎實的英語能力,每年12月,各跨國公司紛紛進駐7個校區(qū)征才,通常在兩個禮拜之內(nèi),所有學生都會被“搶購一空”?!霸陔x開校園之前,人一定會知道自己將到哪里?!庇《壤砉W院德里分校學務長夏瑪爾指出。
2003年,印度理工學院在美國硅谷盛大慶祝創(chuàng)校50周年,微軟創(chuàng)立人比爾?蓋茨盛贊它是具有全球影響力、“令人不可思議”的學校,并稱它對計算機產(chǎn)業(yè)幫助匪淺。硅谷是印度理工學院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據(jù)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薩克森尼恩研究統(tǒng)計,硅谷2000家新創(chuàng)公司中,有40%由印度人創(chuàng)立,絕大部分都是從印度理工學院畢業(yè)。曾有人統(tǒng)計過,在全世界所有大學中,印度理工學院學生成為百萬富翁的比例最高。信息系統(tǒng)創(chuàng)辦人、升陽計算機共同創(chuàng)辦人、麥肯錫顧問公司董事總經(jīng)理、沃達豐集團執(zhí)行長、網(wǎng)威科技長等,都是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印度理工學院校友。
印度理工學院的成功傳奇,從美國企業(yè)的董事會議上,傳頌到華爾街股票市場,甚至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像是傳說印度理工學院學生在學會開車之前,就已經(jīng)能夠解決各種復雜的科學難題。不論是大學或企業(yè),美國人瘋狂著迷這些人。美國華盛頓特區(qū)的喬治?梅森大學,每年主動奉送60個全額獎學金給印度理工學院畢業(yè)生,另外還補貼住宿費,付錢讓他們到美國企業(yè)去實習。在這段科技產(chǎn)業(yè)騰飛的黃金時期,印度理工學院每年70%的畢業(yè)生會出國,且大部分都落腳美國。過去半個多世紀,印度理工學院總共培育了近20萬畢業(yè)生,有差不多四分之一都留在美國。
曾經(jīng)有一則笑話,說進入印度理工,是一只腳踩在印度土地,另外一只腳踏進印度航空。該校一貫培養(yǎng)的是能從零開始思考產(chǎn)生新的構(gòu)思的人才,以及能成為領袖的人才,所以畢業(yè)生們不僅能在科學領域,在商業(yè)領域也能取得成功,還占據(jù)首要地位。在硅谷,中印工程師曾經(jīng)平分天下,今天印度管理高手如云,搞技術(shù)的也厲害,而中國工程師仍在第一線埋頭苦干,高管寥寥無幾。
至于那些不想去美國的,沒關系。世界很多大的公司都在印度理工學院所在的城市設立了研發(fā)基地,為的就是就近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