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喜歡運動,是出了名的足球迷,今年5月12日,67歲的潘基文興致勃勃地參加聯(lián)合國外交官春季足球聯(lián)賽,結果卻不慎摔倒,導致左手輕微骨折,至少6周需要打石膏。潘基文只好打著繃帶在聯(lián)合國大樓內辦公。醫(yī)生認為,67歲的潘基文不宜參加足球這類劇烈的運動。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堅持鍛煉的人越來越多。但不少人缺乏對自身生理階段及運動安全的了解,存在認識誤區(qū),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有的還造成了身體的損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筆者就此請教了有關運動醫(yī)學專家,概括出一些常見的運動誤區(qū)。
△只要是鍛煉,不拘什么形式
這種認識本身是不科學的。2004年10月17日,北京一位身體不錯的64歲老者死在馬拉松競賽的賽場上,教訓是深刻的。運動項目要根據(jù)身體健康情況及生理階段選擇,中老年人一般患有膝關節(jié)炎及退行性改變,不適合做太劇烈的運動。
一般來說,老年人不適合爬山、爬樓梯、深蹲等活動。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適宜進行太過劇烈的運動,免得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鍛煉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條件量力而行,慢性病患者最好咨詢醫(yī)生該如何鍛煉。
△開始就大運動量、高強度鍛煉
有的人急于求成,開始運動就高強度鍛煉。筆者曾經(jīng)嘗試中長跑,第一天就堅持了3000米以上,事后胸腔疼、兩腿肌肉疼。
突然大量運動,機體難以適應,會出現(xiàn)渾身酸痛、嚴重的疲勞感、免疫力下降或引發(fā)舊病。比較合理的鍛煉方法是從小運動量、小幅度、簡單動作開始,讓機體有個逐步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叫疲勞期,大約半個月,然后逐漸增加運動量,才是比較安全的鍛煉方法。中老年人一般應該提倡“柔性運動”,如步行、慢跑、跳舞等等,戶外活動40分鐘左右、微微出汗即可,但切忌大汗淋漓。
△只要運動,就可以減肥
有人運動的目的在于減肥,他們認為,只要堅持運動,不控制嘴,也能夠減肥。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要想獲得持久的減肥效果,除了進行運動以外,還應該從飲食上進行合理控制。否則,運動后胃口大開,猛吃一頓,難以達到減肥的效果。還有的人認為,運動強度越大、減肥效果越好,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研究表明,體內脂肪的減少取決于鍛煉時間的長短,而不是鍛煉的強度。因為各種鍛煉開始時,首先消耗的是體內的葡萄糖,在體內的葡萄糖消耗以后,才開始消耗脂肪。而劇烈運動難以持久,因而脂肪消耗不多,達不到減肥的目的。只有較緩慢而平穩(wěn)地持久運動,才能消耗更多的熱量、燃燒更多的脂肪。
△帶病鍛煉
記得一本書中介紹有位偉人不太相信醫(yī)學,說是:“醫(yī)治不死病,死病沒藥治。”感冒以后不吃藥,說是游泳就好了(這位偉人特喜歡游泳),一個猛子扎下去,泳是游了,上來就肺感染了。本來吃點藥就可以好的小病,只好讓醫(yī)生掛吊瓶了。事實證明,帶病鍛煉不可取。身體不適,就應暫停運動或減少運動量,否則,很有可能加重病情。如果在運動中出現(xiàn)胸悶、胸痛、氣短、眩暈等癥狀,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必要時呼叫急救車,切忌硬撐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人的生命真的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