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口古鎮(zhèn)位于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面積約0.5平方公里,它始建于宋代,現(xiàn)多為明清建筑,這里是川東著名的回民集居地。古鎮(zhèn)南北走向,依山而建,北低南高,立于半山,便能聽聞嘉陵江水逐浪之聲。據(jù)當?shù)乩暇用窠榻B,古時老鎮(zhèn)地勢較低,常年遭遇嘉陵江洪災,不得不由老街向坡地上發(fā)展,現(xiàn)存的居民老宅即南迂后保存下來的,距今也有300多年的歷史了。鎮(zhèn)中流淌著一條小溪,臨溪兩側多為吊腳樓。
古鎮(zhèn)街區(qū)至今保存完整,數(shù)千間青瓦木制結構的傳統(tǒng)民居讓人生發(fā)思古之幽情。來古鎮(zhèn),半邊街是難以繞過的,整條街道完整地保存著明清時代的大青石路面,長近一公里,樸拙端莊,安謐祥和。登高俯瞰,整個建筑群在細雨中高低錯落,如夢如幻,恍如時光倒流。古民居以兩種類型佇立,一種為純民居建筑,依山勢而建,高低銜接,形成梯式二進風格,亦有少數(shù)廊檐式建筑,樓下為店鋪,樓上囤貨和住人。另一種為宗教建筑,著名的馬家清真寺、黃家清真寺、禹王宮、老戲院、釀酒作坊等清代建筑均完好地保存于此。其中馬家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現(xiàn)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口鎮(zhèn)曾經是繁華忙碌的水路交通要道,暴虐喧囂的嘉陵江在古鎮(zhèn)旁突然變得平緩嬌柔,形成千余米的天賜良港,過往商船密密匝匝,無不在此停泊補給,從而一度使沿口富甲一方,湘鄂的棉紗、隴奏的藥材、自貢井鹽、內江的白糖、本地的雜糧等物資源源不斷地上抵南充、閬中、廣元:下達合川、渠江、重慶,成為川東、川北物資集散地和著名的水碼頭。
新中國成立后,武勝縣城迂至沿口古鎮(zhèn),一度成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然而由于古鎮(zhèn)地勢較低,多次遭遇江洪水患,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處于凹地的縣城被迫外遷,古鎮(zhèn)的人氣日漸式微。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外出打工成為潮流,古鎮(zhèn)上的年輕人大半結伴外出,留下的基本是老幼鰥寡。
在一家正在修葺破敗木板隔墻的堂屋里,筆者與80歲的匡華明老人攀談起來?!跋裎覀冄乜诒4孢@么大面積的古建筑群已經不多見,如果政府不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古鎮(zhèn)很快就會消亡?!笨锢弦环矫鎸ρ巯碌墓沤ㄖ院烙屑?,另一方面著實為之擔憂。
游走于盤根錯節(jié),曲折有致的古民居間,破敗給人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一些毀損的古建筑以現(xiàn)代的磚石混泥土修繕,更顯得斑駁陸離,如敗絮般礙眼。整個古鎮(zhèn)猶如古稀之年,日漸蒼老,不少民居已人去屋空,巷道清幽,人跡廖廖。83歲的,向文輝從縣糧食局退休,如今年事已高,搬來古鎮(zhèn)與兒子生活。他慨嘆道:“能跑得動的,基本都出去打工了,老人種不動地,那么多耕地很多都荒廢在那里?!?br/> 據(jù)武勝縣縣志記載,沿口古鎮(zhèn)最初是蒙古大軍征討合川釣魚城時修建的屯兵點,此地易守難攻,取武勝地名,乃“以武取勝”之意。蒙古軍團退走后,這里便成了百姓的聚居地,逐漸形成為縣鎮(zhèn)。
如今的沿口古鎮(zhèn),雖無曾經的百舸爭流,少了喧嘩,多了寧靜,昔日樓上美女對鏡梳妝的景致也已難覓,然石板鋪就的地面仍然狹窄通幽,讓人遐想迷離,恍若隔世。放眼環(huán)顧,古鎮(zhèn)被嘉陵江圍成一方天然半島,冬避嚴寒,夏沐涼風,山清水秀,竹木茂密。夜幕降臨,靜靜停泊在江岸的漁船一字排開,船上星光點點,江中波光粼粼,遠遠望去,宛如夏日繁星,令人心醉難耐。沿凹凸滄桑的石階拾級而下,仿若一場幽夢,聽聞歷史的跫音,由遠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