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LV總部的標志就像一面高高的旗幟,令無數(shù)到過這座城市的人心有所屬:“買只LV包!”而現(xiàn)在,在巴黎富豪們的眼中,LV總部是另一面旗幟:幾個月前,新總統(tǒng)奧朗德還沒上任時,LV所屬的精品集團LVMH就傳出了要將總部由巴黎搬到倫敦的打算。
原因很簡單:為了避免重稅。另外,因為稅率增加,企業(yè)高管層這些高收入人群也會遷出法國,這樣會使路易威登在巴黎的總部,很難找到高階管理人員。
“改變,就在現(xiàn)在?!痹谀莻€五月的星期天,無數(shù)法國選民追隨社會黨人奧朗德的這一呼聲,讓法國的大船面臨著新一輪的起航,不一樣的是,掌舵者變了,船舶前行的方向也變了。那個令多數(shù)法國人不眠的深夜,曾被稱為“普通人”的奧朗德,用“重新攻占巴士底獄”的方式慶祝闊別多年的勝利。
巴黎的人群分為兩種,一種屬于“左岸”的,一種屬于“巴士底獄”,代表后者的奧朗德,那個多年來堅持騎車上下班的中年男人,自詡是“天然普通人”或“普通先生”,他擊敗了明星般有著“亮閃閃總統(tǒng)”綽號的薩科齊,把“劫富濟貧”當成了自己的行動準則。
那場左右法國前路的競選之中,盡管奧朗德在中央政府任職方面幾乎是白紙一張,但他交出的設計藍圖無疑更能讓選民投下選票:他希望將退休年齡從現(xiàn)在的62歲改到60歲,將富人的最高邊際稅率上調(diào)到75%,禁止重要的國家銀行從事投機性交易;主張對富翁征收嚴苛稅收,承諾2017年前消除財政赤字,主張優(yōu)先考慮教育、就業(yè)項目等國家開支項目,反對在法國推行希臘式緊縮方案,認為缺乏刺激經(jīng)濟方案的單純緊縮會弄巧成拙,弱化國家經(jīng)濟活力,減少國家稅收且無助于減赤目標。
于是,當這位奧朗德真正成為“法國號”的舵手時,法國富豪們的逃亡序幕早已拉開了。
逃跑的“叛國者”們
這半年來巴黎的那些法律咨詢公司,不斷收到一些在法國富豪的咨詢電話,咨詢的問題幾乎是同樣的:“我們是不是該離開法國?”在最終的實施過程中,法國對高收入者實行高稅收政策,個人所得稅率高達50%。
法國名模莉迪亞·科斯塔在2000年當上法國市長協(xié)會評選的“瑪麗安娜”之時,一定不會想到,有一天,她會離開法國。要知道,這個榮譽的重要性如同法國國徽:“瑪麗安娜”是名畫《自由領導人民》中那位領導人民爭取自由的女英雄,也是成為法蘭西的象征。
20歲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家形象代表,莉迪亞·科斯塔也從此利用一切機會努力對外宣傳法國。自此以后,“瑪麗安娜”獲得巨大成功,歐萊雅、香奈兒等化妝品公司紛紛邀請她作臉部護理產(chǎn)品的形象代言人。很快,她又被《猜想》雜志的藝術(shù)總監(jiān)保羅·馬西亞諾看中,從此以莉迪亞·科斯塔為模特的一系列廣告打入美國市場,她一躍成為世界名模,更是一躍成為豪門中人。這也為后來在奧朗德新政中成為眾矢之的埋下了伏筆。
而與莉迪亞·科斯塔相似,阿蘭·迪卡斯也正“享受”著一種被拋離的感覺。五十開外的他不是娛樂圈人士,也不是政壇人士,被征收重稅的原因,是因為被稱為“法國菜教父”的他將其他法國名廚們遠遠拋在了身后,其所擁有的餐飲集團也稱得上是高檔餐飲業(yè)的跨國航母,2006年的營業(yè)額達到9300萬歐元,在9個國家有21家高檔餐廳,還有烹飪學校、出版社、連鎖酒店等各類資產(chǎn),也正因為如此,他也走上了漫漫的離鄉(xiāng)之路。
就像那些描述法國大革命時代的小說,逃離巴黎逃離法國的人不僅僅只有法國富豪,那些被法國商界寄予厚望的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們也在猶豫,盡管他們年收入20萬歐元,但依然在思索是否要待在這個國家。
被質(zhì)疑的奧朗德
大多數(shù)人理想的目標是英國,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倫敦金融業(yè)已裁員幾萬。畢竟,倫敦是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相反,如果按照商業(yè)環(huán)境、市場進入便利性、基礎設施和競爭力等指標對各大金融城市排名,巴黎遠遠排在倫敦的后面。
而對于那些覺得沒有得到足夠賞識,并被弗朗索瓦·奧朗德政府過度課稅的法國銀行家來說,容納了更多外國銀行的倫敦也是最明顯的目的地。要知道,奧朗德總統(tǒng)在今年的總統(tǒng)競選中曾將金融界稱為他的敵人。法國一fdd190537be51958a7982e954e199639家獵頭公司的經(jīng)理人曾估計,有3萬至4萬法國金融界專業(yè)人士生活在倫敦,更何況,那里還生活著幾十萬法國僑民。
其實,富豪因避稅而選擇出走在法國并不是稀奇的事情。早在20世紀80年代,當密特朗擔任法國總統(tǒng)并提高稅率后,一些富豪當機立斷地以保衛(wèi)財產(chǎn)的名義離開法國。密特朗也是社會黨人,而奧朗德是密特朗之后的首位左翼總統(tǒng)。此前,奧朗德25歲時就擔任了密特朗的經(jīng)濟問題顧問,不過那時,密特朗還不是總統(tǒng),11年后,奧朗德任期結(jié)束,密特朗已經(jīng)當選了社會黨第一書記。
當選總統(tǒng)以來,奧朗德的系列政策似乎都指向一個目的:財政緊縮。他在努力尋求縮減財政開支和增加稅收籌集330億歐元,以及提升法國工業(yè)的競爭力和保護就業(yè)崗位之間。
值得玩味的是,在今年8月14日,奧朗德新政百日之際,民調(diào)顯示,只有46%的法國民眾滿意其上臺后的表現(xiàn);大多數(shù)選民對于他帶領法國走出經(jīng)濟危機的能力表示質(zhì)疑。奧朗德此前對富人課以重稅的政策可能會非常受歡迎,但是這并不足以使收支平衡。
對于那些出走的法國富豪,一些法國媒體開始給他們冠名為“叛國者”,然而,他們放過了莉迪亞·科斯塔,也放過了阿蘭·迪卡斯,矛頭指向的是移民西班牙的著名足球運動員齊達內(nèi)。很多法國媒體批評齊達內(nèi)沒有在法國交稅,而是把他的稅金上交給了西班牙,只因為西班牙稅率較低。
其實齊達內(nèi)原本是阿爾及利亞移民,移民西班牙也是幾年以前的事情了,更多的時候,他都在為法國效力。于是,在接受法國《XL周刊》的采訪時,齊達內(nèi)不得不回應道:“我不住在法國,我的確住在低稅率國家。但我在法國交稅,就像每個法國人那樣。我從不介意交稅,我愿意上交我50%的收入?!?br/> 他甚至說:“法國對富人課以重稅是合乎邏輯的,我支持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