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將學生的被動學習、消極學習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習主體最大的效率,才能讓教與學的整個過程充滿生機與活力,也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素質(zhì)教育。我認為,轉(zhuǎn)變的關鍵是激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
個人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chǎn)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tài)度和情緒。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yōu)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并表現(xiàn)出心馳神往。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學生學習的興趣高則學習的主動性強,學習效果便會好,反之則效果不佳。于是,如何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成為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
● 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闭n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中的“引子”,起著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活動,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設計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弦,質(zhì)疑激趣,促成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的振奮狀態(tài)。每一堂課的開始,教師應巧設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一種樂學的氛圍,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注意力和思維活動調(diào)節(jié)到積極狀態(tài),而且要做到堂堂新,要讓學生意想不到,出其不意,“先發(fā)制人”。
例如,在對《多媒體技術》的教學中,因為現(xiàn)今Flash動畫在網(wǎng)絡上非常流行,學生對這種動畫形式也充滿好奇心,所以我選用Flash作為學習對象,并在針對技術教學的每堂課都選擇一些新奇的動畫以及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作品用以課程導入。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加入到動手制作的任務中來。
● 眾多豐富的課外知識
開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雖然信息技術課程是非高考科目,但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習的許多知識也許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適時地為學生增加一些課外知識,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其對原本陌生的IT世界有更多的認識,以便能跟上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步伐。
例如,在學習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時,因為是比較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對這些不在意也不愿意學,但如果教師在介紹知識時加上一些相關的、有趣的故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明顯增加,如基礎知識部分加上對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的介紹;在講操作系統(tǒng)時,可介紹關于微軟、比爾·蓋茨的故事,還可講講谷歌、百度、搜狐等的趣事。這樣能很好地將原本生澀的理論知識嵌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 少量合理的上機作業(yè)
對于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要求學生能自己動手,在日常的學習中做到“在做中學”,所以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布置一些合理的上機作業(yè)對于信息技術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對《網(wǎng)絡搜索信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對社會熱點、學習熱點或興趣焦點的信息搜索作業(yè),這種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作業(yè),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動手積極性,使其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而在Flash動畫制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動手能力情況,布置學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動畫制作任務,等等。在每次作業(yè)完成后,教師還需要及時給予學生評價,這樣可以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