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擴大尚需時日,我國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仍有賴于投資拉動。公共財政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表明,民資在提供競爭性的私人產品方面是有效的,財政應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面有所作為,建立在二者合理分工與有效合作基礎上的有效投資擴大,才能夠促進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fā)展。改革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加快政府審批效率、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完善分稅制體制、制定實施《政府投資法》,解決政府的越位和缺位問題,實現政府投資的有效;放寬投資領域、建立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依法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有助于擴大民間投資規(guī)模。
保持我國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fā)展是不斷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實現更富裕生活的根本途徑,是確保經濟社會秩序穩(wěn)定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生產技術,進而不斷提高經濟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在外需下滑、消費擴大尚需時日的現實情況下,穩(wěn)定并擴大投資便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政策選項。而在擴大投資中,唯有優(yōu)化投資結構,確保資源有效配置,才能促進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fā)展。
一、有效投資的內涵與擴大有效投資的理論依據
?。ㄒ唬┯行顿Y的內涵及其與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fā)展的關系
有效投資的內涵可以用“3E”原則描述,“3E”即投資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經濟性(Economy)”和“效率性(Efficiency)”,因此,本文將符合“3E”原則要求的投資稱為有效投資。這是因為,投資符合“有效性”要求,也就是投資的結果(產品或服務)有現實社會需求,即不會導致資源浪費和閑置;投資符合“經濟性”要求,是指為獲取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及其他成果所耗費的資源最少,關注的是成本節(jié)約水平和質量以及資源使用的合理性。由于資源的稀缺性,唯有節(jié)約使用資源,才能更廣泛更充分地滿足社會多方面的需要;投資符合“效率性”要求,是指投資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以及獲取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等成果所用時間最少,由于時間具有價值,投資所花費時間越少,越能節(jié)省資源,越能盡早更多地滿足社會需要,投資就會越有效。
以有效投資的內涵,從投資主體角度審視,在具有競爭性的私人產品(服務)的生產上,民間投資是有效的,這是由私人產品的特點和民資天然的優(yōu)勢(靈敏的成本與收益約束激勵機制)決定的,為獲取最大收益和降低風險,民資必然根據社會需求決定投資的方向與投資規(guī)模,必然以最節(jié)省資源和時間的方式滿足社會需求;由于公共產品(服務)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民資投資提供的動力不足,但又為社會所必須,需要政府投資滿足,因此,從社會需要的方面,即從“有效性”方面看,政府投資提供公共產品是有效的。但由于政府是由具有“經濟人”屬性的官員組成的,投資來源于納稅人的稅收,因而其利益訴求并不一定與社會需求目標一致,在其選擇公共產品投資方面可能會偏離社會的公共需要,在選擇提供方式上可能不符合“經濟性”和“效率性”要求,為此,需要構建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確保政府投資的有效。
民資和政府分別在各自優(yōu)勢領域擴大有效投資,合理分工協(xié)助,相互促進,不僅能夠有效地拉動經濟快速增長,而且確保投資形成的生產力是滿足社會需要的,是有市場需求和符合社會公共需要的,既可能降低資源的閑置和浪費,也較少會出現短缺和過熱,因而能促進整個社會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fā)展。
?。ǘU大有效投資的理論依據
1.公共財政理論
人類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千百年歷史已經證明,市場機制能夠高效提供人們需要的幾乎全部私人產品,然而市場在提供公共產品、解決外溢性問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卻表現出低效。市場機制的這種缺陷需要另外一種機制——政府機制來彌補,財政是政府履行職能的經濟基礎,因而成為與市場經濟適應的財政,這種財政被稱為公共財政。分別由財政配置資金和市場配置資金,二者分工合作能夠有效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要,即由市場配置資源提供私人產品和由財政確保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當然,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并非要由政府具體生產公共產品,可根據公共產品的不同情況,選擇由私人生產或者由政府和私人合作生產,以確保效率的要求,這便是公共財政理論。根據公共財政理論,政府的價值和比較優(yōu)勢在于提供公共產品服務,滿足社會公共需求,因而,應逐漸降低或收縮政府部門在競爭性和經營性領域的投資,讓位于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導向的民間資本在該空間進行有效投資經營。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制并存基礎上的市場經濟,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起基礎性配置資源作用的經濟形式。以公有制為主導是指國有經濟在關系國家安全、關系國計民生的自然壟斷行業(yè)、戰(zhàn)略行業(yè)和公共產品領域應居于主導作用,以公有制為主的經濟,國家宏觀調控才具有堅實可靠的基礎,可以通過制定規(guī)劃、窗口指導、經濟杠桿引導甚或直接注資等多種方式保持經濟結構的平衡,保持社會多樣化的需要得到滿足,保持國家的競爭力。市場起基礎性資源配置作用是指私人產品甚至部分公共產品根據社會需求由市場價格引導資源生產。這便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兼顧市場經濟在微觀領域高效配置資源和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引導穩(wěn)定經濟的優(yōu)勢,避免計劃經濟動力不足、缺乏活力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自發(fā)、盲目的缺陷。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要求,在競爭性、經營性領域,讓市場引導資源,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這是因為相對于政府而言,民間投資者的天然優(yōu)勢是成本收益的激勵約束更強,因而資源配置更為有效,政府只需做好政策引導、指導和服務便可;而在公共產品(服務)領域,在戰(zhàn)略行業(yè)和關系國計民生的自然壟斷行業(yè),民間資本不愿、不能投資,或者會以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為代價,因而需要由政府投資或者由政府主導投資。政府投資公共產品領域,可以創(chuàng)造和諧的投資環(huán)境,降低民間投資的運營成本,激發(fā)民間投資,可以實現社會公平,擴大居民消費,使經濟建立在內生性自主增長的基礎上實現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
3.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
為使西方經濟從1929年大危機導致的長期蕭條中盡快恢復,凱恩斯建立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并據此提出其政策主張。該理論認為,有效需求是指在技術資源和生產要素成本不變的條件下,總需求價格與總供給價格相等時的總需求。在一個封閉經濟體中,有效需求主要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構成,總就業(yè)量決定于有效需求,失業(yè)是由于總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根源于三大基本心理規(guī)律,凱恩斯強調,由于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消費者才增加儲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guī)律)、持有現金(流動偏好規(guī)律),企業(yè)家預期收益不穩(wěn)定(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guī)律)。他主張必須依靠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來解決,其中,增加政府投資,刺激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yè)是其特色的政策主張。
由于凱恩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其理論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在經濟蕭條時期,經濟過剩,私人投資意愿下降,他主張通過增加政府投資,一是購買過剩的產品,確保資本家的利潤;二是通過政府投資公共基礎設施,為生產和消費提供更便利的公共條件,降低生產經營的成本,便利消費,誘使私人增加投資。因而,凱恩斯主張的政府投資是公共工程方面的投資,不是也不可能是與資本家爭利、具有“擠出效應”在競爭性領域的投資,更不可能是加大生產過剩的重復性投資。公共投資政策,即政府根據預算投資,興建公共工程,如修建醫(yī)院、學校、橋梁、道路和其他公共建筑是凱恩斯主要財政政策之一。
二、我國投資擴大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自2003年以來,我國投資率均超過40%,2009年和2010年分別高達67%和69.32%,投資增速也達到20%以上,大大超過了GDP的增速。而自1980年以來,世界平均投資率為22.7%,中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在消費需求長期疲軟的現實下,高的投資率及投資增速為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其間,民間投資的活躍增添了我國經濟的活力。但是,近些年,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的投資增加主要是政府投資或政府主導的投資,民間投資積極性不高,民間投資增加并不明顯。而政府投資或政府主導的投資有效性存在問題。
(一)政府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我國政府在新一輪擴大投資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熱衷于上“鐵公機”等大項目(包括城市廣場形象工程),而對教育、公共醫(yī)療、失業(yè)救濟、環(huán)保、養(yǎng)老、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項目的關注和投資還很不到位,這不僅不利于實現社會公平,而且難以形成市場順暢運行的良好環(huán)境;二是低水平重復建設或擴充產能過剩行業(yè)抑或投向房地產市場等仍較為嚴重,增大了經濟結構調整的難度,成為未來經濟波動的隱患;三是對占據國家未來經濟發(fā)展制高點的新能源、低碳經濟、新技術等新興戰(zhàn)略性產業(yè)關注、研究開發(fā)投入不足,影響國家未來競爭力??梢?,新一輪擴大投資中,政府越位和缺位并存的現象仍較為嚴重。
究其原因,一是科學的官員政績評價機制缺失,使得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和“形象工程”;二是現行財稅體制下,以財政利益最大化為導向,地方政府就會搞重復建設,盲目上競爭性項目和高盈利性項目(如投資房地產);三是要素價格改革不到位、相關部門審批效率不高,使得粗放經營和重復建設還有利可圖,使得落后產能承擔避免經濟社會波動的重擔;四是政府投資行為缺位和越位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投資法的缺失,政府投資缺乏規(guī)范,在目前體制下,作為理性“經濟人”的政府(官員)必然會選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面進行投資,而不是處心積慮為公共需要、社會利益謀劃。
?。ǘ┟耖g投資不活躍及原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一度以放權讓利為主線進行市場改革的推行以及對內搞活發(fā)展民營經濟進程的啟動,民間積累了巨額財富。根據國家統(tǒng)計年鑒,2009年和2010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個人存款分別高達26.08萬億和30.33萬億,增速分別為19.7%和16.3%,這說明我國民間投資的資金基礎是雄厚的。資本是逐利的,民間資本逐利性更強,然而,在新一輪擴大投資中,民間資本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不僅新增民間實體投資不足,而且不少民資還從實業(yè)抽出,選擇搞投機、炒房地產、做高利貸、做民間借貸。
作為民資的投資者,是要認真分析選擇可投資行業(yè)、項目以及投資環(huán)境的,通過權衡成本、收益和風險大小做出是否投資決定。本輪擴大投資中,我國民間實體投資不活躍的重要原因在于可投資行業(yè)、項目受限,以及投資環(huán)境不令人樂觀。
從投資行業(yè)的現實看,民營資本主要集中于競爭激烈的服裝、一般電子產品、低端建筑工程市場等,也有少數民營資本“拼盡全力”擠進不需要技術創(chuàng)新的高利潤房地產市場?;A設施投資建設、基礎產業(yè)、社會服務業(yè)、能源生產、資源性行業(yè)以及郵電通信、金融等高盈利行業(yè)長期以來是國資唱獨角戲的舞臺,成為民資事實上的禁區(qū)。由于近年來原材料、勞動力和用地成本上升、環(huán)保成本內化、人民幣升值、外需疲軟、創(chuàng)新不足等,傳統(tǒng)的服裝、日用品及低端建筑市場的利潤日益式微,房地產行業(yè)的資金門檻和政府關系門檻使得擠進該行業(yè)的是極少數“精英”民企。于是,想投的不能投,能投的不盈利,民間投資增加就會成為問題。
從投資環(huán)境看:
1.原材料、勞動力、土地成本不斷上漲、內需不足和外需下滑必然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
2.較高的稅費負擔抬高民企的經營成本。從稅收方面看, 稅負不公不僅體現在個體和私企的雙重征稅上,而且將部分私企(由于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排除某些稅收優(yōu)惠政策之外(如技術開發(fā)費、購買專用設備抵扣稅額的優(yōu)惠政策);從收費方面看,目前向中小企業(yè)(其中絕大多數是民企)征收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的部門有18個,按收費項目分有69個大類,子項目上千。政策性收費、行政性收費、社會性收費三大類給企業(yè)帶來了深重的負擔,尤以中小企業(yè)為甚。
3.銀行和資本市場對國有企業(yè)和大企業(yè)的融資偏好造成中小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嚴重挫傷民間投資的熱情。
4.民間投資的法律保障不力,服務體系很不健全,投資缺乏安全性,投資積極性受挫。民企在兼并國有企業(yè)、保護土地使用權和知識產權、明晰財產權等方面,合法權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非法剝奪、損害、侵占非公有企業(yè)資產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吃拿卡要、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問題在一些地區(qū)仍較為嚴重。對民企的行政管理部門和單位多,但投資者在履行程序、選擇投資方向、爭取技術支持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服務,往往造成投資的盲目性和經濟損失。
由于可投資行業(yè)、項目受限以及投資環(huán)境的不理想,民資缺乏做實業(yè)的心思,無奈選擇搞投機、炒房地產、做高利貸、做民間借貸,以錢生錢,然而,這樣不僅成倍放大了民間借貸的風險,而且這種與實業(yè)無關的擊鼓傳花的賭博最終肯定會崩潰,加劇民企倒閉的風險。
三、擴大有效投資規(guī)模的政策建議
擴大投資包括優(yōu)化政府投資方向,提高政府投資效率和通過制度政策引導支持民間投資,擴大民間投資。
?。ㄒ唬﹥?yōu)化政府投資投向,確保資源有效配置
優(yōu)化投資投向,就是要解決政府的缺位和越位問題,把稀缺的資源投向民生方面,實現社會公平,構建市場順暢運行的環(huán)境;投向制約經濟發(fā)展的瓶頸產業(yè),提高整體經濟發(fā)展的效率;投向新興戰(zhàn)略產業(yè),占領未來世界經濟發(fā)展制高點,提高經濟競爭力。
根據當前民生需求和政府缺位的現實情況,今后政府投資的重點包括:
一是擴大民生領域的投資。提高失業(yè)救濟水平,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yè)政策;加大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投入,擴大基本養(yǎng)老和基本醫(yī)療保險的覆蓋面,以及實施其他以改善民生為目的的政策措施,穩(wěn)定了人民群眾的未來收入和消費預期,構建市場機制平穩(wěn)順暢運行的良好環(huán)境。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投資,解決經濟發(fā)展的瓶頸。加快農村和中西部落后地區(qū)的交通、通信、電力、水利、生態(tài)環(huán)境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逐步縮小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分配差距,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發(fā)展,促進農村和落后地區(qū)經濟發(fā)展。
三是實施產業(yè)促進和保護政策。加大自主創(chuàng)新的研發(fā)經費投入,為自主創(chuàng)新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充分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組織好若干重大科研項目的攻關,爭取在若干重要領域、重要產業(yè)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大力鼓勵和支持新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大力支持低碳技術、節(jié)能減排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在未來經濟發(fā)展制高點搶占一席之地;大力扶持中小企業(yè),積極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提高中小企業(yè)和非公有制企業(yè)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發(fā)揮擴大就業(yè)、增進經濟活力的積極作用。
四是加大市場監(jiān)管體系建設力度,持續(xù)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經營行為,維護合法經營的權益,保護消費者權益,鼓勵技術創(chuàng)新和品牌創(chuàng)新,建立對國內產品消費的信心。
在確定政府今后投資的重點的同時,根據政府越位情況,要制定壓縮在競爭性領域和經營性行業(yè)的投資的時間表,堅決控制產能過剩項目、粗放經營項目和落后產業(yè)的新增投資,堅決遏制搭便車建豪華辦公樓的行為,堅決剎住“三公”消費之風。
為確保政府及其主導的投資優(yōu)化,建議:一是構建科學的地方官員政績考核機制,淡化“GDP”考核,將民生項目建設情況納入考核指標,激勵和確保政府的投資方向導向社會公共需要;二是進一步改革完善分稅制財稅體制,確立地方主體稅種,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確保地方政府運行和提供地方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財力需要,淡化政府投資行業(yè)和項目選擇的財政利益沖動;三是實施項目績效預算和透明財政,構建合理科學的激勵約束相容機制,確保政府投資項目選擇的“有效性”,確保政府選擇合理和高效的提供方式,實現投資的“經濟性”和“效率性”;四是提高對先進產能項目的核準和審批效率,防止地方經濟因淘汰落后產能大起大落;五是完善市場機制,使生產要素市場價格得以體現,加大高能耗產業(yè)、粗放經營行業(yè)發(fā)展的成本;六是按照民主和法治要求,制定政府投資法,以法律規(guī)范政府投資行為,確保政府投資科學、合理和高效。
?。ǘ┮龑еС置耖g投資,增強經濟增長活力
民間投資是由市場機制引導的,因而,相對于政府投資而言,民資的利益驅動性更強,它會選擇社會最急切需要、最具有市場潛力的方向和項目投資,有利于實現經濟內生性自主增長,確保資源配置效率和經濟增長的活力。我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yè)是民企,他們不僅充分滿足了社會對商品和服務的多樣化需要,而且提供就業(yè)崗位的75%和近60%的國民生產總值。為促進民間投資增長,應完善和切實落實促進民間投資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一是加快壟斷行業(yè)改革,盡快出臺并落實新“非公36條”的實施細則,各地出臺具體落實意見,在體制機制上創(chuàng)造民資進入的條件,確保民資與外資、國企公平競爭;二是發(fā)揮政府投資杠桿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根據收費項目的不同情況,通過BT、BOT等多種形式將民資引入政府項目,擴大民間投資,提高公共項目建設運營效率;三是清理不公平稅負,減輕或取消增大民企負擔的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加大財稅政策對民間投資的引導和支持力度,調動企業(yè)投資的積極性;四是大力發(fā)展適應民間投資需要的多層次金融體系。加快金融業(yè)對內開放步伐,積極發(fā)展非國有地方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完善中小企業(yè)信貸擔保體系,普遍設立專門的貸款擔?;穑晃迨墙⒚耖g投資服務體系,提高民間投資者決策和管理水平,提高民間資本投資的成功率和發(fā)展質量。地方政府應當把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納入本地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落實措施,提高辦事效率??煽紤]成立相應的投資服務機構(尤其應當鼓勵自律性行業(yè)組織發(fā)揮投資服務職能),向民間投資者發(fā)布行業(yè)投資信息、提供政策法規(guī)咨詢和技術服務等。同時,充分發(fā)揮中介服務機構的職能。為民間投資者提供法律、財會、市場信息、企業(yè)診斷和投資咨詢等方面的服務;六是制定民間投資者權益保護法,依法維護民資的權益。
?。ㄗ髡邌挝唬?. 河南工業(yè)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貿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