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前往陜西韓城,朋友請吃當(dāng)?shù)刂难蛉夂?。我是個喜歡饕餮各地風(fēng)味小吃的主,僅沖“胡卜”之名,就已好奇連連。
進(jìn)得小店,灶氣氤氳,肉香裊裊,人頭攢動。從胡卜的制作工藝和賣相看,與陜西永壽的烙面幾近相似,只是韓城胡卜多以羊肉為伍,分葷素胡卜。所謂葷素胡卜有別在于,湯相近,肉有無。與大廚搭訕,討要制作之秘籍,聽其鍋勺乒乓,聞其娓娓道來。
據(jù)言傳,韓城胡卜來自合陽黑池鎮(zhèn)的羊肉糊餑,其起源于元代,由大漠蒙古傳入中原。打探胡卜與糊餑之差異,回言,文字有別,實為一物。胡卜者—餅絲也。如今,胡卜以油旺、味美、價廉被譽為關(guān)中四大名吃之一。在關(guān)中地區(qū),自來就有“寧說一碗糊餑,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語,可見其受追捧之程度,不容小覷。
羊肉胡卜制作流程相當(dāng)考究,羊肉以大茴、小茴、蓽撥、肉桂、胡椒、花椒、丁香、良姜、表鹽、草蔻等十味大料烹煮而成,而火候則是關(guān)鍵中的關(guān)鍵,如何調(diào)控,絕不與人道。
步入后廚,三倆小工揮汗如雨,方知胡卜制作最繁冗的工序,莫過于前期的烙餅,地地道道的體力勞作。其面為燙面,加粗鹽和堿水,軟硬兼施,復(fù)復(fù)揉勻,手感細(xì)膩,柔中帶剛。醒面一刻,拽成等分,搟碾為一尺左右直徑的圓,上鐵鏊烙至脆黃無焦止。面餅出鏊,層層疊加,呈相濡以沫狀;回潮一宿,手撕無痕,雖肖薄而筋道。以利刃切餅為絲,均勻者屬得道高助。
烹飪胡卜,不可大鍋統(tǒng)煮,應(yīng)以炒瓢分份料理。灶搭油鍋,清油少許,入熟羊肉片,肥瘦搭配為佳,撒辣椒與花椒粉爆香,綴入蔥花,香菜,蒜片翻炒,澆陳年老醋滑鍋,即刻舀入羊肉湯料,待湯浪翻滾,投入餅絲(胡卜)翻煮片刻,淋辣油起鍋,一老碗紅油濃郁的羊肉胡卜即成。其味覺,酸辣鮮香;其口感,柔軟勁嚼;其品相,滑爽紅潤。點評一個字—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