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個朋友去恐龍谷玩,拍了一組照片回來,其中一張的女路人引來眾人的強勢圍觀,無它,只因為她腿上的那條“齊X小短裙”。這個因為周蕊和她的干爹而火遍中國的詞語,已經成了今夏的一個時尚潮流。
而種種“齊X”裝束的流行跡象也表明,中國的經濟形勢依然強健。這并不是無厘頭的推論,而是基于一條很經典的經濟學原理——“裙擺指數(shù)”(Hemline Index),簡言之,就是如果女性裙擺越長,股市就越低迷;反之,資本市場則越昂揚。
這個理論由經濟學家喬治·泰勒(George Taylor)在1926年提出,當時正在任教的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經濟好的時候,女人們的裙子往往會變短,反之,經濟不好時女人們的裙子就會變長,由此,裙長可以當作衡量經濟好壞的一個信號。所以,這個理論還有個更通俗的名字叫做“牛市與裸露的大腿”——根據(jù)這個指數(shù),投資者可以根據(jù)本年度女性裙子的長度,還判斷本年度資本市場的牛熊走向。
這個理論把股市描述得像個“窺陰癖”,不過有時還真的就這么邪門,至少80多年來多次靈驗了。
在1900年代股市相當?shù)兔?,那時候美國女士的裙子也非常長,顯得死板而無趣;1920年代,經濟自由讓西方的女士擺脫了愛德華時期式的重重緊身衣束縛,裙擺首次惹人注目地縮短了。不過到了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而裙擺也幾乎是一夜之間下降到腳踝,而1930年代的大蕭條一直伴隨著長裙的流行。
二戰(zhàn)之后,Dior品牌的“New Look”系列,以其寬下擺女裙為特征,開始反映出當時新的樂觀情緒。而慢慢開始升高的裙擺,又在1970年代開始的經濟低迷,以及女權主義運動中,被下降到地板處。
最神奇的事發(fā)生在1987年,本來當年的流行款式是超短裙,不過當10月來到的時候,短裙忽然不流行了,很多時尚界人士給出的理由是“短裙令她們厭惡,而且滑稽可笑”,但當年秋天美國股市卻迎來了第二次巨幅下跌。
2004年,美國大型零售集團“陶布曼中心”發(fā)起了一項裙擺調查,63%的美國人認為2004年將流行短裙,只有7%的票投給了長裙。結果該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4.4%,創(chuàng)下新世紀后美國經濟增長率的最高。
2008年的紐約秋冬服裝秀上,馬克·雅可布(Marc Jacobs)、菲利·林(Phillip Lim)等知名品牌的裙擺,都義無反顧地超過了膝蓋——這清楚地表明了四個字:金融危機。
“裙擺指數(shù)”誕生86年來,許許多多的財經記者、時尚人士甚至是專業(yè)的基金經理人,都紛紛傾倒在其裙擺之下,不過也有人偏偏不信這個邪。投資專家 Michael Sincere在為自己的新書做研究時,就反復糾結于這個問題。
為此,他多次參加了在邁阿密舉行的時尚活動。有一次,名模Kira Alvarado正穿著一件極短的裙子,看上去,這對經濟是個好消息。不過她被Michael關于“裙擺和股市”的問題搞得暈頭轉向。
“我不明白?!彼f,在南部的海灘,人們總是穿著短裙,大家就喜歡這樣。這給了Michael初步的答案:至少在海灘上,裙擺指數(shù)沒有任何意義。
他又鍥而不舍地拜訪了Stephanie Solomon,一位來自紐約的時尚專家。后者做出了讓人心碎的回答——“裙擺指數(shù)是個愚蠢的神話”,甚至在1920年代,裙擺的長度也不是取決于購買者的心情或者是冒風險的愿望,而是取決于能有多少織物被用來做裙子。
“或者,泰勒原本就是要和我們開一個善意的玩笑,那這么多年下來,被他涮過的人就太多了。”Michael說。
事實也許就是這樣,人們被強迫去關注一種并不必然的偶然。當經濟低迷而女人又穿著短裙時,人們往往視而不見,當經濟重新振作,很多人這才拍腦門地恍然大悟,是丫,你看,女人們都穿著短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