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藝術史的進程中,兩次邁出巨人的腳步:一次是從自發(fā)的藝術到自覺的藝術,一次是從自覺的藝術到藝術的自覺,后一次的緣故是藝術家的出現(xiàn)。自此,藝術就變得無比艱難。
藝術家的工作是把藝術個性化。創(chuàng)造的含義就變?yōu)楠殑?chuàng)。藝術中沒有超越,只有區(qū)別,成功者都是在千差萬別中顯露自己。藝術家的個性魅力成了他藝術的靈魂。于是,平庸與淺薄被視為垃圾,因襲模仿被看做偷竊,都是藝術的淘汰物。但是如何把個性魅力變成個性藝術?藝術家們各有各的秘密。
憑借著他們的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這世界不是現(xiàn)實世界的復制。智慧到處發(fā)光,才華到處流溢:所有顏色都是語言,所有聲音都有靈性,所有空間都充滿想象。這世界的一切,都是由無到有,每個人物都是虛構而成,還要同活人一樣有血有肉有性格有心靈,可是這些人物的生命卻從不依循活人的生死常規(guī);不成功的人物生來就死,成功的人物卻能永恒。有時,他們在書中戲中電影中死去,但在每一次藝術欣賞中重新再活一次,藝術有它神秘的規(guī)律。由于藝術的本質是生命,它一如人的生命本身,是個古老又永遠不解的謎。
藝術家生存在自己的藝術中,藝術一旦完結,藝術家雖生猶死。長命的辦法唯有不斷區(qū)別別人,也區(qū)別自己。這苛刻的法則便逼迫藝術家必須傾注全部身心,寧肯在人間死掉,也要在藝術中永生。難怪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七顛八倒,在虛構的世界里卻不會弄錯任何一根纖細的神經。反常的人創(chuàng)造正常的人物。人們往往能寬恕藝術中的人物,卻不能寬恕生活中的藝術家。他們照舊默默吃苦受罪,把用心血鍛造出的金銀緋紫貢獻給陌生的人們。一旦失敗,有如死去,無人理睬;一旦成功,自己卻來不及享受。因為只要不再超越這成功,同樣意味著告終。
但真正的藝術又常常不被理解。在明天認可之前,今天受盡嘲笑:成功不一定在它的誕生之日。不被理解的藝術與失敗的藝術,同樣受冷落,一樣的境遇,一樣的感覺。藝術家最大的敵人是寂寞,伴隨藝術家一生的是忽冷忽熱的觀眾、讀者,和一種深刻的孤獨。
這便是我心中的藝術家,天生的苦行僧,拿生命祭奠美的圣徒,一群常人眼中的瘋子、傻子或上帝。但如果沒有他們,人類的才智便沉沒于平庸,生活化為一片枯索的沙漠,好比沒山,地球只是一個光禿禿黯淡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