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中蛔蟲感染率很高,蛔蟲感染后主要寄生于人體小腸中,它既可掠奪孩子體內的營養(yǎng),又可干擾機體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A等的吸收,是導致小兒營養(yǎng)不良的禍根之一。此外蛔蟲常常流竄作案,竄至膽道、肝臟、闌尾、眼睛、中耳等器官為非作歹,遺患無窮。更糟糕的是蛔蟲對兒童的智力發(fā)育也構成威脅,由于蛔蟲的產(chǎn)卵量大,在蛔蟲的生殖代謝中需掠奪宿主大量的鋅元素,而鋅是促進兒童智力發(fā)育的重要物質,缺鋅會敏感地反映在發(fā)育遲緩上,表現(xiàn)為體格和智力發(fā)育落后。因此無論是從改善孩子的營養(yǎng)狀況,還是促進發(fā)育來看,打蟲都是必要之舉,不可忽視。
然而亂服驅蟲藥也要不得。首先要肯定有無蛔蟲癥,如今有的家長因孩子經(jīng)常腹痛、或食欲不振、面色蒼白、或睡著時磨牙、臉上有白斑、鞏膜上有黑點、或指甲上有白點,就認為有蛔蟲,亂給孩子服用一些驅蟲藥,服后不見蟲體排出又再服,豈知亂給孩子服藥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要肯定蛔蟲癥只有檢查糞便找蛔蟲卵。
秋季是驅蛔蟲的最佳季節(jié),因為夏天人們生吃蔬菜瓜果多,兒童還喜歡趴在地上玩泥土等,所以最容易感染蛔蟲卵,蛔蟲卵發(fā)育成成蟲,大約要70天左右的時間,可目前的驅蟲藥都只能驅除成蟲,而對正在“旅行”途中的幼蟲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夏天感染的蛔蟲卵只有到了秋天發(fā)育成成蟲才能被驅除。
目前驅蟲藥有很多種,對于兒童來說,打蟲效果越好、藥物不良反應越小者為佳,常用的驅蟲藥有哌嗪、噻嘧啶、左旋咪唑、甲苯咪唑等,但這些藥都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不要隨意地經(jīng)常服用,以免危害兒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