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琪的新書《愛情就在桑間濮上:風情萬種說詩經(jīng)》出版,朋友們都為她高興。據(jù)說,清末以前,中國歷代研究《詩經(jīng)》的書就達到兩三千種之多。而新文化運動之后,尤其是白話文興起至今,解讀《詩經(jīng)》的中外版本更是卷軼浩繁。但是普通人對于《詩經(jīng)》的閱讀,卻越來越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更多人認為對《詩經(jīng)》的理解,只有專家才能做到。黛琪這本書的出版,可以說是很好地解決了普通人對于《詩經(jīng)·十五國風》的閱讀障礙。
自小浸淫于古典文學,黛琪對中國古代詩詞歌賦有深入了解。她善于做詩填詞,也常寫新體詩歌。她對《詩經(jīng)·十五國風》的把握,一從積年閱讀得來,一從切身寫作得來。于是,她對《十五國風》的理解,與眾不同。
在黛琪看來,《詩經(jīng)》中的作品,幾乎可以說全出于貴族之手。關(guān)于《詩經(jīng)》作品的作者,以前有木鐸者采風于民間的說法,所以主流認定是說《詩經(jīng)》中的大部分詩歌作品,均出于民間謠唱,而由采風者得之,進行修改加工,頒行天下,以行教化。黛琪以詩人的敏感和細膩,提出作品實在不可能是出于民間口口謠唱傳播。她認為原始的詩歌當是某國某地貴族君子所作,然后在大型祭祀嫁娶盛會上歌唱演舞,然后傳播至民間,這本來就是各地各國的教化方式。天子輯詩,不僅頒行,也要在貴族與各國間巡行演舞,乃是這種傳統(tǒng)的更高規(guī)格的表現(xiàn)。
黛琪解詩經(jīng)的另一值得關(guān)注之處,是她對《詩經(jīng)》時代中涉及的婚姻模式的新鮮看法。她認為,《詩經(jīng)》時代的中國,男女性關(guān)系自由,私奔盛行,婚制未定,主流的“男娶女嫁”以男性為中心的婚姻模式,尚未完全成熟。在物質(zhì)和權(quán)利觀念都不發(fā)達的當時,這種“男娶女嫁”婚姻方式必然帶來女性地位下降和利益損失。所以,《十五國風》中既有歌頌女子于歸之樂的《葛覃》,也有像《螮蝀》、《葛藟》這類,對單邊婚姻制度的質(zhì)問。而正因此,歌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禮制的詩歌《關(guān)雎》,才會被稱頌為“后妃之德”。因為它其實強調(diào)了在這種婚姻制度之中女性的完全配合態(tài)度。
黛琪敏銳地指出,所謂“詩教”,就是“風教”,就是“禮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確立“嫁娶”的婚姻制度。她明確指出,孔子刪詩,也是遵循這個目標來實行的,即所謂“成之以禮得幸福,成之非禮得不幸”兩條線索。在文本閱讀中,讀者確實也可以明確地感受到,隨著詩歌時代向后推移,人們已經(jīng)從詩歌開篇的私奔時代,徹底轉(zhuǎn)向了“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的禮制時代,詩教終獲成功。
書中指出,《風》部各詩之間,有確然的時間線索,時代乃是從和平而至戰(zhàn)亂,開始時以國為界的和平穩(wěn)定的生活,逐漸被分裂和戰(zhàn)亂打斷。兄弟鬩墻,君臣相背,戰(zhàn)亂后的社會問題比比皆是,而同姓之間的相互籠絡,小家庭間夫妻感情的凝聚也終于超過了兄弟的血脈親情。這些都顯示出濃厚的時代的投影。對于詩境的理解,黛琪也是獨出機杼。在這部詩經(jīng)新解中,黛琪確實勾畫出了與以前各版本解讀都不一樣的社會圖景和永恒人性。
在黛琪的眼里,人類意淫的源頭非常遙遠,在《詩經(jīng)》時代就已經(jīng)化入詩歌,顯于文字。《草蟲》不是寫夫妻歡好,而是寫婚外情的愉悅。《碩人》體現(xiàn)出“凡人愛公主,焦大更愛林妹妹”的共同人性。《大車》則是灰姑娘對王子的熱烈愛慕,乃至不惜一世寂寞,換得一夕之歡。《東方未明》寫一個妻子與國君偷情,被丈夫發(fā)現(xiàn)之后的抱怨。最驚人的當屬對《九罭》的解讀,作者直截了當?shù)卣f,這首詩根本講的就是“周天子做客在倡家(古代指從事音樂歌舞的樂人)”的故事,《丘中有麻》就是寫倡家與公子們的周旋唱和,而《東門之池》,更明確地顯示出:東門是愛情高發(fā)地的原因,乃是因為“東門有個紅燈區(qū)”!
刀爾登贊這本書時說:“許慎曾論‘鄭詩二十篇,說婦人者十九’,依黛琪的主張,豈但鄭風!毫無疑問,這是本有趣的書,惜乎出得太晚,不然,或?qū)φJ為國風‘篤于行而廉于色’的正人君子,有更痛快的刺激。”
愛情就在桑間濮上:風情萬種說詩經(jīng)
作者:黛琪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9月
定價:3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