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開始了在美國的高中學習生活。雖說來的時間不長,學習環(huán)境還不太適應,但是也小折騰了一下——轉(zhuǎn)學。要說最初的那個學校,校長老師同學都對我挺好,就是離家太遠,麻煩老師接送,每天要花兩個多小時,不方便。最大的原因是每天上《圣經(jīng)》課,每周去教堂,時不時做基督教作業(yè)。不會做就得靠我嬸嬸,最后她都煩了。其實,她早就物色好了一所新學校:Portland Waldorf Schools(波特蘭華德福學校),就等著找個合適的機會讓我加入呢。
魯?shù)婪颉に固辜{(Rudolf Steiner),估計以前國內(nèi)大多數(shù)人都沒聽說過,但是這個搞不清是德國人還是奧地利人的哲學家、心理學家,所創(chuàng)建的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已有了80多年的歷史了,以其理論為指導的華德福學校目前在全球已經(jīng)有900多所。嬸嬸給了我關(guān)于魯?shù)婪颉に固辜{寫的書,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內(nèi)容概念含義都太深。這華德福的教育理念,最后我是從老爹推薦的2011年9月24日的《新京報》上弄明白的:
如果有這樣一個學校,從校園到教室,設計得和大地親密無間,處處都能透出自然的氣息;如果有這么一群老師,將會跟著孩子一起度過8年的時光,負責孩子們的所有主課教育,并且與他們互動、成長;如果有這么一群同學,他們每天晨起就做韻律操,經(jīng)常會安排手工課,主課和藝術(shù)課融為一體,他們不用做作業(yè),卻要自己編寫出自己的課本;如果有這么一個地方,它既是學校,也是家,它要求老師、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教育,一起成長——如果有這么一所學校,一所幼兒園,你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加入嗎?你愿意和孩子一起加入嗎?
這教學理念,擱咱們中國人是不是有點“不靠譜”?華德福教育已經(jīng)在中國悄然萌芽,2004年中國大陸的第一家華德福學校在成都開辦?,F(xiàn)在主要還是幼兒園,小學還是在試辦當中,據(jù)說存在招生困難的現(xiàn)象?!缎戮﹫蟆纷詈笠痪湓?,問到了點上。我曾在網(wǎng)站上搜過華德福教育的內(nèi)容,碰巧看到了一個帖子,樓主糾結(jié)的就是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華德福。跟帖的人給的建議大多都是反對,樓主最后的決定不說也能想到,怕的是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哪敢把孩子送到以“玩”為主的學校。
波特蘭華德福學校就是充滿華德?!巴挕钡囊凰鶎W校。在我來之前,這里已經(jīng)有一名中國的男生,人家高中已經(jīng)畢業(yè),在美國“多補”兩年高中課,再上大學。還要來一名中國的女生,英語不怎樣,只是聽說,也沒見人影。國際學生每星期都有指定的課,專門的老師會幫著輔導作業(yè)和英語。老師是美國人,叫普拉多,看上去還蠻年輕。我們經(jīng)常在一塊兒聊天,他來過中國,印象最深的就是吃北京烤鴨和晚上去KTV嗨歌。國際學生還有一項活動,每周會和低年級的學生交流,其實就是幫低年級的老師做些事情,打掃院子搬東西之類的,這些占用的都是普通學生語言課的時間。其他同學的語言課除了英語,還學德語和西班牙語,學生自選,只能選擇其中的一種。
學校教學和我過去接受的教育模式有天壤之別。比如有一門課叫“主要課程”,課程的內(nèi)容和任課老師每三四個星期便會更換。每天早上上的第一節(jié)課就是主要課程,同學要在門口排隊,和任課老師握手問候之后才能進入課堂。這門課沒有課本,需要學生自己去編寫。平常沒有什么作業(yè),沒有測驗考試,倒是會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經(jīng)常外出活動。這節(jié)最重要的科目——在你我看來可能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身體器官、世界地理、戲劇等。別說在中國,就是在美國其他學校也不多見。我來美國上的第一個學校(哥倫比亞基督教學校)就是普通的基督教高中,課程很正常。相比之下,華德福真的太不一樣了,我?guī)е闷妫瑓s又想不明白,只能接受。
初來乍到,我跟著零零散散地上過幾節(jié)關(guān)于器官、舞臺劇的主要課程,也就是當個旁聽,先熟悉熟悉。從夏威夷回來,唯一完整上過的主要課程的內(nèi)容是“革命”。光這“革命”主題我們和老師整整研究了三星期,法國革命、美國革命、俄羅斯革命??中國革命更沒落下。拿中國革命來說,辛亥革命、“文化大革命”等老師都進行了概括,給我們講述這些革命是哪年發(fā)生的,發(fā)生了什么,而且還得讓我們揣摩當時人們是怎么想的。雖然有些內(nèi)容和咱們的現(xiàn)實有點出入,但是大體也能明白,或者叫自圓其說。討論“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老師叫我重點準備準備,說是給同學講講。我就從網(wǎng)上找了點當時有意思的照片和事件,又打電話到國內(nèi)一個勁兒地問。課上,我翻譯了一段毛主席的話:“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極拳及各種各色的體育運動。”同學們還挺有興趣的,最后老師還說這對同學學習中國革命起到了幫助呢。
我們一星期在教室最多上四天課,每周四鐵定外出活動。第一次,我迷迷糊糊就跟著上野外徒步,到了森林湖邊。第二次,一塊兒坐公共汽車進城,沒想到誤打誤撞正好趕著他們?nèi)ゲ稍L“占領波特蘭”,和“占領華爾街”的性質(zhì)一樣?!罢碱I華爾街”的行動,在全美起了帶頭作用,這邊也有人響應。這些抗議者搭建帳篷睡在公園,我們從學校直接到那個公園廣場。眼前只有一片亂七八糟的帳篷,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沒去之前我并不知道是要采訪這些抗議者,更不知道號稱花園城市的波特蘭市中心會有這樣又臟又亂的地方?!罢碱I波特蘭”的抗議者還會在公園里自行分工,分為媒體、詢問、醫(yī)護等好幾個區(qū),而且每個區(qū)都有不同的工作人員。他們甚至搭建了一個簡陋的圖書館,供人閱讀。在采訪中,抗議者表示:“人民的聲音比不上金錢的力量?!贝蠖鄶?shù)抗議者都是年輕人,記得采訪中有一個人說:“我們還年輕,什么都不怕。”后來,看到同學的采訪總結(jié):年輕人居多的原因,可能是年紀大一點的人對很多事情已經(jīng)習慣或者麻木了。但是年輕人以后要長期面對一些問題,對于不滿,馬上就會采取行動。之后,有一次我們外出去美術(shù)博物館,路過的時候,看到“占領波特蘭”的人已經(jīng)從公園撤走了。但是感恩節(jié)的夜晚,在市中心又看見這些人一邊敲鼓一邊呼喊地游行,聽說最近已經(jīng)把港口給封鎖了。
除去“主要課程”,別的課也得嘮嘮。先說數(shù)學,美國學生數(shù)學學得簡單,這大家都知道,但也不至于老“原地踏步”。我現(xiàn)在學的數(shù)學,就是解方程、分解因式這些內(nèi)容,要在中國,也就是初一水平,以前最頭痛的功課現(xiàn)在幾乎不用學習了。另外,帶點文藝范兒的課程沒完沒了,形體(舞蹈)課、手工畫畫課和音樂課,肯定是少不了的。形體課上,老師帶著我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轉(zhuǎn)去轉(zhuǎn)來”,像我這種從小做廣播體操長大的孩子,轉(zhuǎn)幾下便找不到北了。手工畫畫課對我來說也不是什么好差事,雖說打小這素描班那美術(shù)班也沒少上,但和其他同學一對比,還是比不上。除了畫畫,有時候課上還會刻點木頭,搞個造型什么的,幸好我皮糙肉厚,劃著手了也沒什么大事。音樂課有很多分類,大多數(shù)是樂器,可以自己選擇。我還屬于“適應期”,各種分類都跟著上上,看最后哪個最適合自己,好在我是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童子科班”出身。
最后要說的是我認為最特殊的一節(jié)課,標準的“華德福特色”。上這門課的專門教室里,還有其他年級做的一些東西,打出的木器活都很漂亮,還有些手工做的本子。在教室里最突出、最占地的就是好多臺傳統(tǒng)織布機,操作起來有點古代織布的感覺呢。每個年級的手工課都會分為兩個小班,我這組學習編籃子。聽起來挺容易,但實際動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編的第一個籃子是用樹枝做的,每次動手至少會留下一兩個被樹枝剮破的小傷痕。我的第一個籃子完成后,怎么看都像是一個“鳥巢”,覺得還是蠻有特點的,放在家里是“后現(xiàn)代的藝術(shù)”,放在樹上就能“筑巢引鳳”。第二個要完成的作品是竹籃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制作了,預感應該會比第一個好很多,也會更實用一點。
魯?shù)婪颉に固辜{,這位在歐美和弗洛伊德、榮格齊名的心理學家,他的華德福教育雖然已經(jīng)“生存”了快一個世紀,在中國很多人還不能接受。在美國以其理念辦學的高中也不多,我對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也得慢慢更深入地了解。
編輯/麻 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