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青少年心理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一個值得高度重視和警惕的現(xiàn)象就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早期教育對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甚至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鞋童之問”
曾經有人問過弗洛伊德,以前維也納街頭到處可見的擦鞋童后來都做什么去了呢?這些鞋童精明世故,能言善道,因而頗得顧客歡心。弗洛伊德思考了片刻,回答道:“他們后來都變成補鞋匠了?!?br/> 美國心理學家艾爾金德非常贊賞弗洛伊德的回答,并對此闡釋說:從某方面來說,這些鞋童成長得太快,以至于不能有進一步的發(fā)展。他們的人格特質過早被定型,幾乎沒有給未來人格的發(fā)展預留任何的空間。
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浮躁、急于求成等問題,其實是家長自己內心焦慮的暴露。不少家長總是粗暴地對待孩子,從未想到孩子的成長還有“花期”,總是盲目地拔掉那些還沒有開花的“野草”。事實上,兒童和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一樣,在心理、生理上都是富于變化的,是最不穩(wěn)定的。父母的看法、態(tài)度,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耐心的保護、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靜靜地看他們證明、展示自我,這樣的父愛母愛,可以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我的價值,充分調動他們主動成長的內動力,這才是家教成功的秘訣。如果對孩子暫時的缺點與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場合地當眾揭短、挖苦和諷刺,乃至打罵體罰,以及盲目地提過高、過嚴的要求,都會讓孩子的身心受到極大傷害,甚至導致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完全毀滅。遺憾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實在是太多了。
黑氏慢養(yǎng)法
最早把卡內基理論引進我國臺灣并被譽為“臺灣卡內基之父”的黑幼龍,在他的《慢養(yǎng)》一書中提出:養(yǎng)育孩子不要著急,不要以一時的得失成敗來看待孩子。
黑幼龍的4個子女,老大立言是美國耶魯大學高材生,現(xiàn)任臺灣卡內基總經理;老二立國,曾令父母頭疼的問題少年,如今在美國一家醫(yī)院任院長;老三立琍,從叛逆太妹變成幸福的家庭主婦;老四立行,闖蕩好萊塢,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設計品牌。
曾幾何時,黑幼龍的幾個孩子是眾人眼中的壞孩子,鄰居曾聯(lián)合起來去黑家抗議……黑幼龍用了什么方法,把這些讓人頭疼的孩子培養(yǎng)得如此有出息?他說,就兩個字:慢養(yǎng)!
黑幼龍認為,慢養(yǎng)就像種花,要耐心等待花開。慢養(yǎng)并不是時間上的慢,而是說教育孩子不要太擔憂、著急。孩子是慢慢養(yǎng)大的。相信孩子,等待孩子,不求一時的速度與效率,不以當下的表現(xiàn)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不擔心輸在起跑線上,才能贏在終點。
我們來看看老二立國從不良少年變愛心醫(yī)生的成長軌跡。
立國在班里穩(wěn)穩(wěn)地保持倒數(shù)第二三名,其余3個孩子都成績優(yōu)秀,但為了不讓老二自卑,黑幼龍和妻子從不在立國面前表揚其他孩子學習好。
立國最令父母頭疼的不是成績差,而是調皮搗蛋,以至有鄰居黑著臉說:“你們家的孩子真的太差勁了,說下流話,會帶壞我們孩子的!”
立國最嚴重的一次“罪行”發(fā)生在高中畢業(yè)那年。他隨媽媽去超市購物,順手牽羊將一副手套揣在懷里,在被保安“人贓俱獲”之后,他一臉無辜地說:“我同學說他們在超市拿小東西都不會被捉住,我覺得有趣,想試一下………”
立國后來在給父母的一封信中說:“雖然小時候我做過那么多壞事,但你們一直很愛我,而且對我有信心,相信我是一個善良、有才華且充滿巨大潛力的好人。你們的耐心和包容,還有從未放棄的態(tài)度,讓我也從未放棄過自己?!?br/> 立國能從差生到醫(yī)生,連父母都覺得是奇跡?;仡櫪隙某砷L,黑幼龍這樣解釋慢養(yǎng):“也許孩子現(xiàn)在的功課很爛,甚至交上了一些壞朋友,但將來他仍可能成為很杰出的人,不要現(xiàn)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結論。孩子的教養(yǎng)要慢慢來,多給他們一些空間,讓他們慢慢描繪自己的人生藍圖?!?br/> 確實,不少思維敏捷的孩子,常常失之膚淺、粗心,而要使孩子細致、深刻同樣要等待。其實等待是成人對兒童的尊重和理解,是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尊重和理解,也是教育的耐心與寬容,同時也是對育人規(guī)律的遵循。人的成熟和成長是個過程,過程的快慢有其內在規(guī)律,而且這個快慢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尊重這個差異,學會等待,自然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無視這個規(guī)律急于求成,容易拔苗助長、欲速不達。
“慢速培養(yǎng)”PK“拔苗助長”
有一個韓國的心理醫(yī)生也提出“慢速培養(yǎng)”孩子的觀點。我很欣賞她的一句話:“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材的父母們必須要具備的一個條件就是:凡事不能操之過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我認為這對我們做父母的是一個挺好的忠告。
當然,“慢速培養(yǎng)”絕不意味著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相反,它更需要父母對孩子的細膩關注和耐心等待。也就是說,在教育孩子方面,讓我們少一些急躁的功利之心,多一些等待的理智。
因為兒童的天性、能力的生長有一定的程序。正如農作物的成熟要經過一定的時間、階段一樣,如果不重視兒童生長的需要及時機,“急于得到生長的結果,以致忽視了生長的程序”,必然會導致“拔苗助長”的不良后果。
我們從那些很小就接受運動或才藝訓練的兒童那里??煽吹饺烁裉缍ㄐ偷氖“咐?。由于過早專攻某些領域,他們人格的其他部分往往未能獲得健康發(fā)展。除了專業(yè)知識,他們幾乎沒有辦法和人談別的話題。還有一些自幼就過度精于某些才藝的成人,他們的行為總是與一般成人不同。人為地推動孩子超越其自然的水平,無異于訓練動物在馬戲團中表演雜技,這種做法對兒童的正常成長并無益處,反而可能導致長期發(fā)展的受阻。
現(xiàn)代父母啊,在當今社會,孩子已為“盡快”成長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現(xiàn)在,我們務必要吸取教訓,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太需要耐心和等待了!
?。ㄕ聞?教育心理碩士,心理咨詢研究員)
責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