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孝萱
1959年4月17日生于天津市漢沽區(qū);1982年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分配到天津塘沽區(qū)圖書館工作;1985年調(diào)入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任教至今。現(xiàn)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寫意人物畫工作室主任,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協(xié)會會員。因個人受唐山大地震(城市毀滅)和親人相繼離世帶來人生無定感,形成了他獨有的“荒誕、怪異、似是而非的藝術模式”,有力的揭示了現(xiàn)代城市的焦慮心態(tài)和現(xiàn)代人生的荒誕,以水墨的語言和當下人口吻提出關于生命和世界存在的懷疑和憂慮。代表作品:《鹽灘上的人》。
韓國臻
1944年8月23日生于山東濰坊人。擅長水墨人物畫。1959年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附中。1962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8年復員至西安做工。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受蔣兆和、葉淺予指導,1980年畢業(yè),獲葉淺予獎學金并留校任教?,F(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孫 瑛
1919年11月8日生,又名孫大石,山東高唐三十里鋪鄉(xiāng)河崖孫莊人。山水畫家,擅長水彩、水墨畫。曾任國民黨49軍上尉軍需。1945年在武漢結(jié)識豐子愷,受其影響,豐先生高度贊揚了孫大石的畫藝,并書贈作品。曾住居臺灣、美國等地。1979年首次回大陸探親。1982年攜夫人回歸祖國大陸,定居北京,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F(xiàn)為中國畫研究院畫家,文化部僑聯(lián)主席。中國華僑文學藝術家協(xié)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他的畫作成就較大,在國內(nèi)外頗具影響。著有《山水通景》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閻 撫
別名閻曉撫。1952年生于撫順。自幼喜愛繪畫。曾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和國家級美術展覽。有多幅作品入編專業(yè)美術刊物和畫冊,其中有《中國書畫報》,《美術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華收藏》,《美術大觀》《南國藝術》《翰墨神韻》,香港《名人》畫刊,《二十世紀中國畫苑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