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錦
不同木材燃燒性及阻燃處理的效能研究
徐洪錦
(武警云南省消防總隊,云南 文山州 663700)
為有效預防和控制木質(zhì)材料引起的火災,需對不同木材的燃燒性能加以研究分析。本研究主要利用錐形量熱儀對各種木材燃燒性能進行測試,得出了燃燒過程中的有效燃燒熱量、熱釋放速率和總釋放的熱量等相關(guān)有效數(shù)據(jù),并以此來進行木材燃燒的降解和阻燃。
木材;燃燒;阻燃;未阻燃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木材作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范圍很廣。近年來不少木質(zhì)裝飾材料逐步進入市場,成為人們選擇的對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出現(xiàn)對用火用電的管理不慎、電器設備出現(xiàn)故障等問題導致了火災的發(fā)生,而木質(zhì)裝飾材料不僅使火災荷載大大增加了,同時也釋放了許多有毒的煙氣,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財產(chǎn)安全。由于木質(zhì)裝飾材料具有燃燒特性,嚴重影響著建筑火災的發(fā)生、蔓延乃至危害性的后果。因此,對不同木材的燃燒特性進行分析研究,科學地對這些木質(zhì)裝飾材料的燃燒特性加以認識,對安全使用木質(zhì)裝飾材料以及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建筑火災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在生活中常見的有:木材、人造板、各種紙制品等等。木材的組成成分包括木質(zhì)素、纖維素、半纖維素,這部分占主要成分的90%左右,其余的10%包括的是各種提取成分,包括樹脂、鞣質(zhì)、揮發(fā)油和其他酚類化合物等。木材是易燃的,如果按照對引起火災的危險程度將各種物質(zhì)劃分為甲、乙、丙、丁、戊5個等次,木材可以排在丙的等次,它是一種有機可燃物,而且會引起火災危險。木材除了易燃的特性以外,在它燃燒時,還能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平均熱值達到18 MJ/kg,發(fā)生火災時強度和蔓延度都變得很大[1]。
本研究選取了幾種室內(nèi)裝潢常用的木材,將其燃燒性能的研究作為主線,同時還研究了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燃燒性能產(chǎn)生的各種變化。首先在未進行阻燃時他們的燃燒性能分別有什么規(guī)律,再研究了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這幾種材料在熱釋放速率等方面產(chǎn)生的規(guī)律變化,通過前后的比較得出了木材燃燒的一些規(guī)律,以應用于實際生活。
目前,國際上對于木材燃燒性質(zhì)的研究主要運用于火災的預防和救災方面,有些國外的國家還建立了專門的數(shù)據(jù)庫,以便運用,比如:美國有NIST FAST Data數(shù)據(jù)庫,記錄了多種材料的燃燒性能,該數(shù)據(jù)庫是相對比較完善的數(shù)據(jù)庫之一,除了記錄材料的燃燒特性外,還配有錄像、圖片等資料[2]。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突出,現(xiàn)階段比較著名的有Andrew T. Grenier等人對于高速飛行器內(nèi)的物質(zhì)的火災危險性的研究,他們采用了錐形熱度測量計以及ISO9705墻角試驗等裝置,目的是在這些實驗的基礎上建立高速飛行器燃燒性能標準。另外,歐洲的這項研究也走在世界前列,比如:名為EUREFIC的工作組,通過對62種不同材料的燃燒性能的研究,建立了數(shù)據(jù)庫,同時,對除鋪地材料以外的室內(nèi)建筑材料進行研究分析,建立了燃燒的分級標準,為室內(nèi)材料的燃燒性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3]。
國內(nèi)對于材料燃燒性能的研究才剛起步,這方面的研究論文也不是很多,我國的第一個燃燒材料及其組件的火災特性的數(shù)據(jù)庫是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學研究所和中國科技大學、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以及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聯(lián)合研究建立的,他們在國內(nèi)外研究的基礎上,利用錐形熱度測量器進行試驗,得出了現(xiàn)在的成果。
試驗材料選擇的是在建筑裝修以及家具制作中比較常用的櫸木、松木、香紅木、樺木、青岡木、柏木等一些木材種類,在研究中,我們選擇了櫸木、松木、香紅木、樺木來準備了兩套樣品,分別是經(jīng)過加壓注入阻燃劑處理的木材和一組沒有經(jīng)過阻燃處理的木材來進行比較研究,樣品的尺寸為100 mm ×100 mm,厚度范圍為25~29 mm,并且在樣本的表面纏繞一層厚度為0.025 mm的鋁箔,將多余鋁箔剪去之后,鋁箔的式樣表面應露出3 mm。
通過錐形熱度測量計測量木材在燃燒過程中的熱量釋放的變化,然后對不同材料進行阻燃處理,阻燃處理的方法主要有在表面涂敷阻燃化學劑或者是注入兩類。在表面涂敷的方式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是直接將阻燃劑涂抹在木材表面,涂抹必須按照一定的步驟。注入式處理有兩類,分別是加壓和常壓,常壓的情況下又分為兩種:(1)將木材在常壓的情況下浸泡在低粘度阻燃液體中,溫度保持室溫或加熱都可以,浸泡時間取決于木材本身的性質(zhì)和需要吸收的藥物劑量[4]。(2)在常壓的情況下將木材用熱阻燃劑先浸泡數(shù)小時,使木材內(nèi)氣體膨脹,繼續(xù)保持常壓下,換用冷阻燃劑浸泡,或者可以選擇直接冷卻之前的熱阻燃劑,這一步就導致剩下的空氣被壓縮從而形成真空,最后就借助了外部的壓力使得阻燃劑進入木材內(nèi)部。加壓狀況下的注入阻燃劑的方法是同時將木材和要注入的阻燃劑放入封閉壓力容器中,通過容器里的壓力將阻燃劑阻壓入木材中[5]。在木材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我們再利用同樣的方法測量燃燒過程中釋放的熱量及相應的時間,對前后的規(guī)律進行比較,得出不同材料燃燒的不同特性,以便運用于生活。
對木材進行加熱的過程是一個熱分解反應的過程。反應過程中一些復雜的高分子材料被分解成許多簡單的低分子物質(zhì),這些簡單的物質(zhì)通過縮合或者聚合的反應合成樹脂狀物質(zhì),隨著燃燒的逐步進行,反應過程根據(jù)溫度的升高逐漸從吸熱轉(zhuǎn)化成放熱,這反過來又加速了木材本身的熱分解反應。
我們根據(jù)燃燒的溫度來分析,從100 ℃~150℃時,木材在這一階段的燃燒主要是蒸發(fā)水分,此過程熱分解比較緩慢,其化學成分沒有顯著改變,且為吸熱反應[6]。到了150 ℃~200 ℃時,熱分解速度明顯開始加快,組成部分的半纖維素分解開始,燃燒產(chǎn)生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占70%,一氧化碳30%,木材顏色開始轉(zhuǎn)變成褐色,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為4.8 MJ/m3。 所以木材如果一直處在100 ℃~200 ℃的環(huán)境下可能會產(chǎn)生自燃。
所謂熱釋放速率指的是木材在單位面積燃燒時釋放熱量的速率,熱釋放速率以kw/m2為單位。熱釋放速率是描述木材燃燒的特性的最重要參數(shù)之一,也是記錄火災和分析火災傷害的最重要依據(jù)。熱釋放速率越大或者熱釋放速率的峰值越高就表明材料對于火災的影響就越大,危險就越高。由表1可以看出這幾種木材的熱釋放速率以及燃燒的峰值,其中櫸木的熱釋放速率和燃燒峰值都是幾種木材里面比較高的,而香紅木和松木在這兩方面相對于櫸木來說都低一些。所以,在選用進行阻燃處理的木材時,香紅木和松木都比櫸木來的好一些,因為火災的危險性也小些,而櫸木的熱釋放速率和峰值都比較高,所以火災的危險性也比較大,所以在室內(nèi)使用時應該不用或者盡量少用比較好。
表1 沒有阻燃處理的木材燃燒參數(shù)Table 1 Wood burning parameters of non-fire-retardant treatment
所謂有效燃燒熱,簡稱為EHC,指的是在木材燃燒的某個時刻,其釋放的熱量與其質(zhì)量消耗的比值,單位為MJ/kg,體現(xiàn)的是木材在一定時間內(nèi)燃燒的程度[7]。表1中的數(shù)據(jù),表明不同的材料的木材的熱釋放速率和燃燒的峰值有著很明顯的差距,但是有效燃燒熱的差距卻很有限,這是以為有效燃燒熱直接取決于燃燒物體的本身結(jié)構(gòu),我們研究的對象都是木質(zhì)材料,他們屬于同一種類型,所以化學構(gòu)成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他們的有效燃燒熱也差距不大。
總釋放熱,簡稱為THR,這個概念相對比較好理解,指的是每單位面積的木材從一開始燃燒直到結(jié)束總共釋放的熱量,單位也是MJ/m2,如果總釋放的熱量越大,那木材在火災中的危險也越大。
從表1還可以看出選取的樣品的厚度是一樣的,而總釋放熱量是櫸木和青岡木的最大,所以他們在火災中的危險性也就越高,而且其熱釋放速率和峰值也比其他幾種木材要高。一般來說,具有更大的熱釋放速率的材料的總熱釋放量也會偏高。木材阻燃處理后釋放的總熱量普遍下降,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松木經(jīng)阻燃后熱量釋放卻會增加,原因目前正在研究。
松木未進行阻燃處理的,在進行燃燒時大約55 s時達到峰值,大約為98 kW/m2,而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約經(jīng)過1 625 s才會達到峰值,為80 kW/m 左右。
樺木的情況是未阻燃處理時,大約1 205 s時達到峰值,約為148 kW/m2左右,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變化比較大,燃燒過程比較平穩(wěn),釋放速率基本維持在20 kW/m2以內(nèi)。
櫸木情況與樺木基本相似,未阻燃前峰值為200 kW/m2左右,阻燃后則在10 kW/m2以內(nèi)。
香紅木的熱釋放速率的變化情況則跟松木比較相像,未阻燃處理時,于大約1 400 s的時候達到峰值,130 kW/m2左右,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會延遲到1 800 s才會達到峰值,且峰值降到80 kW/m2左右。
柏木和青岡木的變化都不是特別明顯,未阻燃處理時柏木于800 s時達峰值100 kW/m2左右,而青岡木則在1 700 s左右才能達到152 kW/m2左右的峰值。在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變化不是很明顯,相對來說趨于平緩。
木材在阻燃處理過后,他們的熱釋放速率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櫸木和樺木降低的程度最高,沒有經(jīng)過阻燃處理的木材燃燒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在燃燒開始后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木材的熱釋放就會達到一個峰值,然后開始進入一個相對平緩的燃燒期,之后又會達到第二次峰值,然后才終于降下來,整個過程時間比較長[8]。但是經(jīng)過阻燃處理的木材,燃燒的時間會比沒有經(jīng)過處理的木材更加長,但峰值出現(xiàn)的時間推后了,而且波峰也相對平緩了。
對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4種木材在經(jīng)過阻燃處理以后,他們的熱釋放速率和峰值都降低了,可以看到比如櫸木,他的熱釋放速率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降低了接近100 kW/m2,而變化相對較小的松木和香紅木也降了阻燃前的24.3%和23.9%,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在對木材進行阻燃處理以后,他們的防火以及安全性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以便于他們能更廣泛的應用于現(xiàn)今的生活環(huán)境,被人們所信賴。也告訴人們,我們在選擇木材時,出于對安全的考慮,應該要盡量選擇經(jīng)過阻燃處理的木材。
表2 經(jīng)阻燃處理的木材的性能Table 2 Performance of fire-retardant treated wood
另外,還有一點我們發(fā)現(xiàn),木材原本的熱釋放速率比較大的話在經(jīng)過阻燃處理之后他的熱釋放速率降低的程度也比熱釋放速率小的木材要明顯的多[9]。比如以櫸木為例,阻燃前后降低了將近100 kW,而松木和香紅木只有15 kW和14 kW左右,可以發(fā)現(xiàn),在經(jīng)過阻燃之前的熱釋放速率比較高的木材在經(jīng)過阻燃后性能改善的空間相對大。
由表3可以看出,在樣本的質(zhì)量不等的情況下,樣本的質(zhì)量增加值基本等于灌入的阻燃劑的質(zhì)量,而樣本在相同的體積的狀況下,密度變化較大的木材的添加的阻燃劑也就越多,那么熱釋放速率變化也越大[10]。例如,櫸木的密度在加阻燃劑前后變化了0.152 kW,熱釋放速率卻從106.444 kW變化到了6.998 kW,影響為最大。而依舊拿香紅木和松木來看,他們的密度增加值比較小,所以熱釋放率的結(jié)果變化也是非常小的,密度對于熱釋放速率的影響主要說明的是木材本身對于阻燃劑的吸收情況,密度變化明顯的,說明阻燃劑的吸收情況良好,變化不明顯的則是對阻燃劑的吸收情況一般。
表3 木材在阻燃處理前后性能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n wood flame retardant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本研究采用錐型量熱儀法對各種木材在燃燒時所釋放的熱量、煙塵、廢氣等成分以及碳含量進行研究和分析的,其結(jié)果表明:
(1) 木材在經(jīng)過阻燃處理之前進行燃燒的時候,測量發(fā)現(xiàn)都會有兩個波峰,主要代表了兩個燃燒階段,首先是火焰燃燒階段,接下來是紅熱燃燒階段。
(2) 木材在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他們的熱釋放速率基本都會有所降低,其中以櫸木和樺木和櫸木最為明顯。
(3) 木材如果體積相等,在對其進行阻燃處理后,密度的變化越大,木材的阻燃劑含量越多,同時,熱釋放速率也會減少的多。
(4) 在各種條件都相同時,不經(jīng)過阻燃處理的木材的有效燃燒熱基本上也是相同的。
(5) 木材在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其燃燒的時間會增加,但是燃燒峰值出現(xiàn)的時間會推后,總的燃燒時間加長,質(zhì)量減輕和損失也會降低,成碳量會明顯增加,這也就是達到木材阻燃目的的主要途徑之一,即提高木材成碳量。
[1] 姚春花,吳義強,胡云楚.3種無機鎂系化合物對木材的阻燃特性及作用機理[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2,32(1):18-23.
[2] Walton W D,Thomas P H. Estimating Temperature in compartment fire[M].SFPE Handbook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2nd Edition, Section 3, Chapter 6,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 12-20.
[3] Li Bin,Wang Jian-qi. Utilization of Cone Calorimeter for the Appraisal of the Flammability and Flame Retardancy of Polymeric Materials[J]. Polymeric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98,14(5): 106-121.
[4] Hirschler M M. Electrical Cable Fire Hazard Assessment with the Cone Calorimeter[J]. Fire hazard and fire risk assessment,1992, 44-65.
[5] Cristiano Fiameni, Gioranni Gallina. New perspectives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on tall building in Italy[J].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 201-210.
[6] Richard W, Bukowski, sfpe P E F. Prediction of the structural fire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J].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3):151-155.
[7] Toshiro Harada.Time to ignition, heat release rate and fire endurance time of wood in cone calorimeter test[J]. Fire and Materials, 2001, 25: 161-167.
[8] Joze Urbas, William J, Parker. 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on Burning Wood Specimens in the Cone Calorimeter and the Effect of Grain Orientation[J]. Fire And Materials, 1993, 17: 205-208.
[9] 夏燎原,胡云楚,吳義強.介孔SiO2-APP復合阻燃劑的制備及其對木材的阻燃抑煙作用[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2, 32(1): 9-13.
[10] Goff J L. Investigation of Polymeric Materials Using the Cone Calorimeter[J].Polymeric Engineering Science, 1993, 33(8):497-500.
Study on combustibility of different wood and efficiency of fire-retardant treatment
XU Hong-jin
(Yunnan Fire Corps of Armed Police, Wenshan 663700, Yunnan, Chin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fire caused by wood material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analyze and study different kinds of woods’ burning performance. By using cone calorimeter, various woods’ burning performance were tested, the effective heat of combustion in the combustion process, heat release rate and total heat released and other related data were obtained,thus the studies of wood combustion degradation and flame retardant were carried out.
wood; burning; flame retardant; non-flame-retardant
S781.73
A
1673-923X(2012)08-0141-04
2012-05-06
云南省林業(yè)消防中心資助項目(2010-3010)
徐洪錦(1979—),男,云南宣威人,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消防安全、滅火救援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編校:文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