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霏楊欣
《金牌調解》集“室內劇”“真人秀”“泛法制類節(jié)目”“公開法庭式”和“娛樂節(jié)目”等多種元素為一體,樣式十分新穎。在節(jié)目中,主持人和人民調解員現場為當事人排憂解難,真正起到了“有問題,來調解;來調解,沒問題”的作用?!督鹋普{解》節(jié)目擁有一個強大的調解員人才庫,集權威、公信力、知名度、親和力和專業(yè)技能于一體,為當事人提供諸多解決方案。同時,來自各行各業(yè)的觀察員,涵蓋法律、教育、心理咨詢、公益協會等諸多領域,為當事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建議。當然,這種服務和建議并不完全建立在觀察員們一致意見的基礎上,他們之間也會有觀點交鋒。而這一點,恰好體現了“真理越辯越明”的道理。因此,《金牌調解》實際上是由主持人、調解員、觀察員、當事人等共同出演的一部具有真人秀特征的談話類節(jié)目,該節(jié)目融和法庭辯駁元素,通過舞美、燈光、鏡頭等諸多表現手法,給更多普通民眾的情感提供不一樣的訴求平臺。
《金牌調解》的節(jié)目呈現形式較為獨特,節(jié)目以“12+X”的呈現形式播出:主持人(1人)+調解員(1人)+觀察員(8人)+當事人 (2)+其他當事人或證人(X人)=12+X;在節(jié)目源的選擇上,力求絕對的“真人、真事、真訴求”;在播出時間上,突破一般節(jié)目的間隔式播出方式,一周七天,每天21:15連續(xù)播出;在播出時段上,選擇與老牌節(jié)目《傳奇故事》捆綁,形成獨一無二的“調解”加“故事”通欄。綜而觀之,多元的節(jié)目形態(tài)、豐富的調解形式、跌宕起伏的調解內容、有影響力的調解員,都讓《金牌調解》成為國內電視調解類節(jié)目的佼佼者。
與人的需要相關的話題,必然會引起情感的活動,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電視節(jié)目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和廣大觀眾的情感做真正的溝通,讓觀眾在情感上接受。《金牌調解》注重平民化,欄目話題內容豐富,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諸如父子矛盾、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等等都成為節(jié)目的選題。其中,據筆者針對欄目開播半年來調解矛盾的種類進行統(tǒng)計,夫妻矛盾是所有調解矛盾中比重最大的一種,其次是父子、母女、婆媳等人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都是普通老百姓關心的話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觀眾都有相似的經歷,能產生強烈共鳴,觀眾在觀看時能產生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金牌調解》開播以來,調解的內容大多為社會家庭生活中司空見慣卻又錯綜復雜的家庭矛盾。俗話說“家丑不可外揚”,而促使這些“家丑”外揚的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被調解對象長期承受著家庭矛盾導致的莫大痛苦并有著強烈的訴求愿望;二是欄目調解手法訴諸感性,能較大程度上滿足觀眾的替代感,激發(fā)一些有著類似矛盾的家庭走上欄目。針對一些看起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個案,調解員和觀察員卻能獨辟蹊徑,迅速切中要害,運用心理、情理、法理等知識加以解釋,他們把專業(yè)術語、專業(yè)知識用通俗的語言、簡易的道理表現出來。這種冷靜分析、理性思考的能力,深入淺出的溝通表達方式以及實用的建議,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智慧的力量,使當事人獲益良多,緩解了長期的困擾,滿足了嘉賓尋求幫助、解決困惑的需要,滿足了他們突然面臨巨變時的求助心理。嘉賓所遇到的困惑、矛盾和難題,在廣大觀眾中也大量存在。這一獨特、多元的調解過程以電視節(jié)目的形式呈現給大眾,也滿足了觀眾通過電視獲取知識的需要,達到了引導觀眾心理健康、調解家庭矛盾的實用效果。
中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階段,各種社會矛盾突出,而這些社會矛盾則導致或誘發(fā)了大量的家庭矛盾,這些矛盾內容錯綜復雜。面對這些矛盾,單一的調解手法并不能滿足節(jié)目嘉賓多樣性的訴求,同時也難以引起廣大觀眾的情感共鳴。因此,《金牌調解》欄目聘請了來自各行各業(yè)的觀察員,涵蓋法律、教育、心理咨詢、公益協會等諸多領域,對癥下藥,為當事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建議。
如在 《誰來贍養(yǎng)母親》這期節(jié)目中,調解員和觀察員分別從心理層面來分析兄弟倆多年形成矛盾的原因,從情感層面撫慰在矛盾中分別受到傷害的兄弟倆,從法理層面指出了贍養(yǎng)父母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綜合這些因素后,《金牌調解》欄目調解員胡劍云給出了化解矛盾的可操作性建議——“一個兄弟姐妹眾多的家庭,如果說在贍養(yǎng)父母親的問題上有難度,可以遵循‘難事優(yōu)補’的原則。國家對于一些艱苦行業(yè)和崗位是給予優(yōu)待的,同樣,在贍養(yǎng)父母親時,可以把原先定下來的贍養(yǎng)費乘以二或者直加到有一人愿伺候為止,誰在伺候父母親,這些錢就由誰去支配。”這種調解方式得到了兄弟倆的認可,并當場達成了贍養(yǎng)母親的初步協議。
從這個個案來看,《金牌調解》欄目在化解嘉賓矛盾時避免了類似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等欄目常用的單純心理分析法,也突破了《今日說法》欄目所采用的法理分析模式,而是綜合了“心理”“情理”“法理”的分析手法,真正探索了一條以心感人,以情動人,以法明人的調解手法。
《金牌調解》欄目是江西省司法廳和江西廣播電視臺成功合作的典范,在欄目選材、節(jié)目編排、隊伍建設等方面都成功地融合了廳臺的優(yōu)勢資源,充分發(fā)揮了人民調解部門與電視媒體的聯合優(yōu)勢。該節(jié)目自2011年3月21日播出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收視效果。節(jié)目入情入理且調解有效,主動前來調解的群眾越來越多,不僅有江西省內的,而且還有不少省外的,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個訴求有效的調解平臺。
此外,該節(jié)目還是一個真實的普法平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而《金牌調解》這檔與這部法律非常貼近的電視調解節(jié)目就在這個背景下順勢而上。在調解的同時,該節(jié)目又給廣大觀眾提供了一個普法的平臺。顯然,這個平臺有著比法庭更大的互動性和更廣泛的教育性。由于節(jié)目內容來自于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所以特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把百姓的家長里短搬上熒屏,把生活中難以調和的矛盾“曬”出來讓大家評評理,不僅能幫助當事人化解矛盾,同時還能幫助大家普及法律常識,可謂一舉多得。相信假以時日,《金牌調解》或將成為國內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成果展示及形象宣傳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