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彬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遼寧沈陽 110015)
既有建筑增層工程實錄①
姜彬②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遼寧沈陽 110015)
本文通過對某教學樓增層工程實例的介紹,詳細記錄了在確定了既有建筑工程地質條件、基礎條件以及進行建筑物荷載復核、地基鑒定、基礎鑒定的前提下,對既有建筑增層工作做出正確評價,使既有建筑通過增層技術改造滿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同時說明既有建筑增層技術是一種對既有建筑重新利用、避免浪費、縮短建設工期的良好方法。
既有建筑;增層;評價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許多既有建筑其使用功能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有情況要求。所以大多類似既有建筑被拆除代以新的建筑。但是,這其中許多既有建筑或因為建筑時間不是很久,結構及地基基礎完好;或因為其既有結構形式、內部格局與新建建筑相似,所以一味簡單地拆除無疑產生了重復建設,造成了浪費。如果對既有建筑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如增層、移位等,就可以做到既滿足現(xiàn)有情況要求又避免造成浪費的雙贏結果。沈陽炮兵學院某教學樓增層就是一個較好的實例。
該教學樓原由一棟主樓與兩側的附樓構成。主樓為3層,局部4層,其層高分別為4.8 m、3.8 m、3.8m、3.6m;兩端的附樓與主樓垂直,為單層,層高為4.8m。(平面圖見圖1)
圖1 既有建筑平面圖
主樓與兩端的附樓結構形式均為磚混結構,基礎形式均為條帶形基礎,基礎埋深1.60 m。現(xiàn)擬將主樓全部增為4層,附樓增為2層。根據(jù)建設方要求,其增層部分墻體材料采用承重空心磚,屋面采用鋼梁及輕型屋頂。
為確切掌握既有建筑的地基基礎條件,在既有建筑的周圍布設了勘探點進行工程地質勘察。根據(jù)勘察資料其工程地質條件如下:
2.1.1 場地地層結構
1)雜填土:黃褐色為主,稍濕,稍密~中密。一般厚度為0.40m~1.00m,平均厚度為0.60m。
2)粉質黏土:黃褐色及褐色,飽和,可塑。一般厚度為0.70m~1.30m,平均厚度為1.04m。
3)中砂:褐黃色,稍濕~飽和,稍密~中密。一般厚度為1.60m~4.20m,平均厚度為2.84m。
4)粗砂:褐黃色,稍濕~飽和,稍密~中密。本次勘察在控制深度內未穿透該層。
2.1.2 場區(qū)地下水
勘察期間,勘察場區(qū)地下水穩(wěn)定水位埋深4.50m~5.00m。地下水類型為潛水。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
2.1.3 地基土承載力評價
地基土承載力評價及巖土工程參數(shù)見表1。
表1 地基土承載力及巖土工程參數(shù)表
為了對既有建筑物的基礎作出確切評價,分別在主樓與附樓的基礎兩側人工開挖了3個探井,對主樓與附樓的基礎進行了直觀鑒定與測量。經過測量,其主樓與附樓的基礎的埋深、形狀與大小如圖2所示。
圖2 主樓與附樓基礎圖
在荷載復核時,對于既有建筑物,根據(jù)目前的實際情況,分別計算了墻體的自重、樓板的恒荷載與活荷載;對于增層部分,在計算荷載時,根據(jù)甲方的要求其墻體材料按承重空心磚,屋面采用鋼梁及輕型屋頂計算。計算依據(jù)為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J 9—87,經計算增層后傳至基礎底面的荷載:主樓為212kPa,附樓為190kPa。
2.4.1 地基鑒定
根據(jù)本次勘察,基底直接持力層中砂的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k=240kPa,按照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J 7—89的規(guī)定進行深度修正,其地基承載力設計值:
均大于主樓212 kPa,附樓190 kPa荷載對地基的要求。
直接持力層之下地層為粗砂,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k=300kPa。
地基承載力滿足增層改造的要求。
2.4.2 基礎鑒定
通過現(xiàn)場調查得知,既有建筑物為1985年建成。經現(xiàn)場開挖鑒定,主樓與附樓的基礎均為條帶形毛石基礎,基礎未見開裂現(xiàn)象,毛石間砂漿充填飽滿,其基礎強度可以滿足增層改造要求。
該教學樓增層工作開始于2002年并于2003年竣工使用至今,經過觀測,其建筑結構未出現(xiàn)異常,主體也未出現(xiàn)沉降情況,使用功能滿足甲方要求。綜上說明該工程各項鑒定結果是可靠的,增層是成功的。
通過該教學樓增層的工程實踐,可知:
1)如果某既有建筑的主體結構及地基基礎滿足增層設計需要,同時采用合理的建筑材料,建筑增層是可行的。
2)既有建筑增層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既經濟合理,避免浪費又縮短了建設時間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因大面積建設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既有建筑改造方法。
[1]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 50021—2001
[2]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J 7—89
[3]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01
[4]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J 9—87
[5]國家行業(yè)標準《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guī)范》JGJ 123—2000
[6]地方標準《建筑地基基礎技術規(guī)范》(沈陽市區(qū)部分)DB 21—907—96
Engineering record of increasing of layers of existing building
JIANG Bin
(Shenya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 Coal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Group,Shenyang Liaoning110015)
An engineering case of increasing of layers of a teaching building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Proper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accurate data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base condition,loading check,foundation and base evaluation were provided,which fulfilled the new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by the technical reform of increasing layers. The technique of increasing layers of existing building is a good way of reducing the materials and the time.
existing building;increasing layers;assessment
TU472
A
1672-7169(2012)01-0087-02
2011-10-13
姜彬(1973-),男,遼寧沈陽人,中煤國際工程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