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不斷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的新道路。他曾經告誡過詩人同行們:瑞典詩人“不要成為自己的學舌者”,“那些很快形成個人風格的作家也很容易抱殘守缺”。他強調,詩人每一次寫詩都應該創(chuàng)新?!扒笮虏粦撌亲x者的第一要求,而應該是作者的第一要求”,“詩人創(chuàng)作的過程應該是不斷擺脫自己過去的過程”。
瑞典著名詩人、瑞典文學院院士謝爾?埃斯普馬克把托馬斯稱之為“緩慢變化中的宇宙”,“試圖解釋靈魂”。詩的宇宙肯定不能一目了然并系統(tǒng)地描繪出來。嚴格地說靈魂是不能解釋的,但是當人們仔細閱讀他的作品時,也會發(fā)現(xiàn)他的詩歌與現(xiàn)實有著一種內在的和諧關系,它們像一個樂隊里兩種樂器的演奏者。謝爾?埃斯普馬克告誡讀者不要把他的詩歌當作他的“自傳”或者當作“現(xiàn)實的愛情史”。托馬斯把自己耳聞目睹的一切——風、雨、日、月、天、地——與文學和哲學的推動力以及社會經驗加以熔化,然后鑄成一種獨立的整體——詩歌。
隱喻、深度意象,在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中是對存在的直覺,是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無憂無慮者對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直覺,沉思,他的感受是本源的,與他的生活世界和對世界的態(tài)度息息相關,他想象世界,但不是空想世界。托馬斯是真正的詩人,他是不可模仿的。
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始終在講述隱秘的現(xiàn)實世界,它們在描述“權力”占領生活中的空隙,表達了對這一狀態(tài)的內心感受,即:封閉的自由在缺少行動時,必須向內心、向具有色彩和童年的下意識尋求。特朗斯特羅姆最獨特的才能是對意象——詩的最大奧秘的處理。他被稱做“隱喻大師”。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句使神秘突然降至,無形的變得有聲有色,可觸,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