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部小說都有自己的主題思想,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旗幟鮮明。那么西游記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它提倡什么,反對什么?
《西游記》另辟路徑,提出了“以佛治國”的思想,盡管沒有得到多數(shù)人的認同,但也是一家之言。吳承恩“以佛治國”的思想反映了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他對“以禮治國”、“以德治國”、“無為治國”的失望。
《西游記》沒有直接提出“以佛治國”,但全書的主題卻貫穿這一思想。書中的第一回便暗示了《西游記》的宗旨,“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本書的目的就是“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大家對西游記的關注往往是如何取經(jīng),以及取經(jīng)的過程和目的,不太注意還有如來的送經(jīng),以及送經(jīng)的目的。
《西游記》整個故事情節(jié)都是圍繞取經(jīng)而展開的,取經(jīng)貫穿全書的始末,取經(jīng)過程是書中最精彩最輝煌的篇章??墒俏覀儾荒芎鲆晻羞€有送經(jīng)的關鍵情節(jié),可以說,只有取經(jīng)和送經(jīng)才構成全書的完整內容,才完整體現(xiàn)出作者的本意,才能理解作者寫作動機和根本目的。
沒有送經(jīng),經(jīng)從何來?無人取經(jīng),有心相送,也是枉費心機。于是取經(jīng)與送經(jīng)有機的結合,才構成《西游記》絢麗多彩和不朽的傳世篇章。
我們還要注意取經(jīng)與送經(jīng)的目的迥然不同,取經(jīng)者與送經(jīng)者意愿相差甚遠。從李世民的角度,取經(jīng)是為了大唐江山永固,皇上不老;從如來的角度,送經(jīng)是為了消除百姓的疾苦,是為了社會的安寧,也就是如何解厄?作者借如來(8回)的口,說:“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yǎng)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jīng),可以勸人為善?!比鐏碛衷?,“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jīng)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jīng),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jīng)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jīng),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這里便交代了唐僧為什么去西天取經(jīng)的根本目的。
從如來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窺視作者的內心世界,可以分析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和動機。也可以看出他對明朝嘉靖社會的強烈不滿,于是在他的筆下,玉皇大帝,那些各國國王,大小皇帝的昏庸表現(xiàn),就是對當朝的譏諷和批判,那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男男女女的妖魔鬼怪惡劣行為,既是對當朝的譏諷,又是對地方官員和惡霸的鞭撻。
在作者的內心,希望社會出現(xiàn)兩種人來治理,高層需要如來式的人物,地方官員需要悟空式的英雄;他認為治理國家兩種手段,文的靠佛法,武的靠大棒;他渴望兩種理念,即愛民像唐僧,恨敵如悟空。
國人有句名言,知恩必報。作者吳承恩(暫放爭議)的承恩,顧名思義即承受皇恩,可是作者偏偏沒有得到皇帝的一點恩惠,也沒有得到社會的一絲溫暖,他屢試不第,仕途不暢,家境破落,于是無恩者也“報”。
他要用筆來揭露社會的黑暗與不公,皇帝的腐敗與無能,官員的貪婪與枉法,惡霸的殘忍與歹毒,百姓的痛苦與貧困。于是他把社會進步,百姓幸福,朝野公平寄托在佛經(jīng)上,寄托在一個英雄的身上。他羨慕西方極樂世界,追求佛法的慈悲,盼望佛祖普度眾生。因此,不難看出全書的主題就是弘揚佛法,以佛治國,認為社會只有按照佛法要求才能公平和諧,這才是真正的國泰民安。
當唐僧師徒歷經(jīng)千辛萬苦,行程108000里,歷時14年,終于到了靈山雷音寺(98回),如來又一次強調佛經(jīng)三藏的意義,他對唐僧曰:“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我今有經(jīng)三藏,可以超脫苦惱……傳流東土,永注洪恩。”作者再一次借如來之口,將自己的心愿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僅如來道出了三藏佛經(jīng)的作用,而且觀音菩薩也指點迷津,早在菩薩水陸大會上對李世民道:“你那唐僧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碧谡矄柕溃骸澳隳谴蟪朔鸱ǎ谟诤翁帲俊逼兴_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睘榱舜_保大唐江山永固,太宗李世民百歲,這才有唐僧西天取經(jīng)故事。
從這些斷斷續(xù)續(xù)的章回里,我們已經(jīng)能夠清楚看出《西游記》的主題思想,就是“以佛治國”。我們還可以看出三教的不同治國方略,儒家提倡“以德治國”,道家提倡“無為而治”,佛家提倡“以佛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