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娟,盧玉東,韓明超,周 樸,易 秀
(1.長安大學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710054;2.SEE生態(tài)協(xié)會,內蒙古 阿拉善750306)
氟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國飲用水中氟離子含量標準為0.5~1.0 mg/L,地下水中的氟離子來源于地球環(huán)境化學以及含氟工業(yè)。在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均有地方性氟病流行,在我國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氟污染現(xiàn)象也較為嚴重,主要分布在北方和南方少數(shù)地區(qū)[1]。目前對西北干旱地區(qū)地下水中氟離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準格爾盆地,塔里木河流域、黑河流域[2]以及寧夏地區(qū),在烏蘭布和沙漠研究甚少。本文從氟離子分布規(guī)律及地下水中的氟離子來源,高氟水成因出發(fā),對烏蘭布和沙漠地區(qū)的氟離子進行研究。
烏蘭布和沙漠位于內蒙古西部,東與黃河和河套平原相連,南接賀蘭山北端,向西擴展到吉蘭泰鹽湖,北抵狼山南部,本次氟離子研究的主要地理位置是北緯39°15'~40°35',東經 105°20'~ 106°50',面積約 1.15 萬 km2,。烏蘭布和沙漠的地形呈四周高中間低,整個沙漠自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
研究區(qū)氣候夏熱冬寒,降雨稀少,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多年平均氣溫在8℃左右,最高氣溫一般35℃~39℃,日溫差10℃~20℃,沙漠腹地晝夜溫差更為顯著,七月份晝夜溫差高達40℃~60℃。全區(qū)一月份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1.6℃。1955~2010年研究區(qū)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0 mm,年蒸發(fā)量為 2 956.8 mm[3],主要集中在 7~9 月份。
研究區(qū)涉及阿拉善左旗的吉蘭泰鎮(zhèn)、烏斯太鎮(zhèn)、宗別立鎮(zhèn)、敖倫布拉格鎮(zhèn)、巴音木仁蘇木,總人口約30 000。主要從事農業(yè)、牧業(yè)、工業(yè),其中非農業(yè)人口約20 000人。
在整個研究區(qū)內取民井水樣43個,且均為潛水井水樣,取樣點分布情況見圖1,采樣時間為2010年8月。對這43個水樣做氟離子分析。并挑取其中30個水樣做簡分析,測定水樣中的K+、Na+、Ca2+、Mg2+、Cl-、、、含量以及水樣pH、礦化度、總堿度、總硬度。氟離子具體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烏蘭布和沙漠地下水氟離子含量 mg/L
1)由實驗結果可知,43個水樣中氟離子含量小于1.0 mg/L的有17個,占39.5%,其余水樣氟離子含量均超過飲用水標準,氟離子含量最高為4.0 mg/L,最低為0.24 mg/L,平均值為1.54 mg/L。地下水中氟離子含量超標的地區(qū)主要是沙漠的中部和北部地區(qū)。中北部地區(qū)更為嚴重,氟離子含量大于2 mg/L??拷S河一帶地下水中氟離子含量基本正常,基本符合飲用水標準,氟離子含量分布圖如圖2所示。
圖1 烏蘭布和沙漠取樣點分布圖
圖2 氟離子含量分布圖
2)F- 與(K++Na+)/Ca2+比值的關系[4]
根據(jù)30個水樣簡分析結果,對其中的 K+、Na+、Ca2+、Mg2+和F-進行分析,得出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K++Na+)/(Ca2++Mg2+)與F-含量關系圖
由圖2可見,地下水中陽離子Ca2+、Mg2+對氟離子含量的大小有著重要影響。當(K++Na+)/(Ca2++Mg2+)比值小時,水中F-含量也相應較少,因為當水中存在較多的Ca2+、Mg2+時,會與 F-形成 CaF2、MgF2,這兩種物質難溶于水,可以將水中的氟離子沉淀,反之當水中 K+、Na+成為優(yōu)勢離子而Ca2+、Mg2+較少時,F(xiàn)-含量就會增多。
1)與含水層母巖的性質和溶濾作用有關。本區(qū)在漫長的地質時期,曾有幾次酸性巖漿巖侵入。據(jù)有關資料表明,酸性巖漿巖氟的含量一般較高,因此,從中產生大量氟化物。賀蘭山基巖山區(qū)中分布的變質巖和碎屑巖中,富含黑云母、角閃石、螢石、磷灰石等含氟含氟礦物[5],在溶濾作用下含氟礦物被風化淋溶而進入地下水中,這就為地下水中的氟提供了來源。此外,烏蘭布和沙漠堆積了大量的風成沙,風成沙中也含有較多的角閃石、黑云母等含氟礦物,它們的含量一般在10%左右[5],經地下水溶濾作用,氟被帶入水中,致使湖盆中的潛水氟離子含量增高。
2)與氣候、地貌、地下水的徑流條件有關。烏蘭布和沙漠長期處于干旱、半干旱的氣候條件下,干燥少雨、蒸發(fā)強烈。受地貌條件及地下水徑流、排泄的影響,在地下水徑流溶濾過程中,隨途徑加長而徑流速度逐漸滯緩,地勢低洼水位埋藏較淺一帶,蒸發(fā)濃縮作用加強,致使氟離子含量增高。近山前洪積層中孔隙潛水運動途徑短,所以氟含量較低。遠離山前洪積層到湖盆低洼處的潛水經過長距離的流動,在徑流途中溶濾匯集及其低洼處蒸發(fā)濃縮作用使之氟離子含量增高。而到山間洼地,湖盆中心及溝谷下游的匯水地帶,由于徑流途徑長,徑流速度減慢,水位埋藏較淺加之蒸發(fā)作用強烈,使之地下水濃縮造成氟離子富集。這也是整個沙漠中部氟離子含量較高的主要原因。而靠近黃河一帶的地下水因為補給充足且地下水徑流條件較好,因此氟離子含量相對較低。
1)根據(jù)實驗分析結果,烏蘭布和沙漠地下水中氟離子含量大部分都超過飲用水標準,只有約39.5%的水樣中氟離子含量正常,影響著當?shù)啬撩竦纳睢?/p>
2)當?shù)叵滤?K++Na+)/(Ca2++Mg2+)比值小,即Ca2+、Mg2+成為主要陽離子時,抑制了水中F-含量,反之當水中 (K++Na+)/(Ca2++Mg2+)比值大,即 K+、Na+成為優(yōu)勢陽離子時,F(xiàn)-含量就會增多。
3)烏蘭布和沙漠地下水中氟離子主要來源于沙漠中含氟量較高的礦物,沙漠中堆積的風成沙中也含有較多的角閃石、黑云母等含氟礦物。此外,歷史上幾次酸性巖漿巖的入侵也帶來了較大量的氟離子。
4)烏蘭布和沙漠中高氟水的分布與其干旱的氣候、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及地下水流徑流條件有關。
[1]鄭寶山,王愛民.地方性氟中毒及工業(yè)氟污染研究[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2.
[2]王根緒,程國棟.西北干旱區(qū)水中氟的分布規(guī)律及環(huán)境特征[J].地理科學:自然科學版.2000,20(2):153~159.
[3]春喜,陳發(fā)虎.烏蘭布和沙漠的形成與環(huán)境變化[J].中國沙漠.2007,27(6):927~930.
[4]竇妍,錢會.鹽池地區(qū)地下水中氟離子的分布及其成因[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0(1):81~85.
[5]陳宇松,王玉婷.賀蘭山西側山前平原地下水系統(tǒng)內氟離子分布規(guī)律及成因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9,19(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