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祥,崔建國,柏 晗,趙 彪,潘 香
(1.云南省腫瘤醫(yī)院,云南 昆明650118;2.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云南 昆明650118)
放療臨床劑量學四原則要求接受照射的靶區(qū)劑量均勻性要達到一定的標準,通常為±5%。因受人體體表不平整和體內(nèi)密度不均勻性的影響,有時需要采用一些物理學方法改變野內(nèi)束流強度分布,插入楔形板就是其中之一[1-2]。
目前商用的直線加速器都為用戶提供楔形板,但不同的廠商提供的楔形板類別不盡相同,歸結起來大致分為4 類,1)物理楔形板:用高密度的合金制成,能提供的楔形角度數(shù)是固定的,通常為15°、30°、45°、60°;2)一楔合成式楔形板:在小機頭內(nèi)內(nèi)置一塊物理楔形板(主楔形板,通常為60°),在執(zhí)行照射時通過輪照主楔形野和平野實現(xiàn)楔形野照射,該楔形野的楔形角度數(shù)通過調(diào)節(jié)主楔形野和平野的比例來實現(xiàn);3)動態(tài)楔形板:該技術通過準直器擋塊的步進式運動來實現(xiàn)楔形劑量分布,調(diào)節(jié)擋塊的步進速度和停留位置實現(xiàn)不同的楔形角度;4)Omni-Wedge:通過合成平野、60°楔形野和動態(tài)楔形野實現(xiàn)任意插入方向任意角度的楔形野照射[3-4]。
隨著多頁光柵(multi-leaf comllimator,MLC)技術的發(fā)展,物理楔形板技術在三維適形放療中漸漸被淘汰;Elekta 的一楔合成式楔形板(Motorized Wedge)采用了與小機頭共軸的設計,使得其插入的方向始終要位于與MLC 垂直的方向上,有時在這個方向上并不能達到改善劑量分布的目的;Elekta 動態(tài)楔形板(Virtual Wedge)技術擋塊的步進方向只能平行于MLC 所在的方向,這與上述Motorized Wedge 有著相同的弱點;Omni-Wedge 技術采用的也是合成的原理,與一楔合成不同的是其的合成不再局限于一個方向,而是平面內(nèi)矢量的合成。即任何一Omni-Wedge 野都可以分解為沿X 和Y 的2 個楔形板,Y 方向即是Motorized Wedge所在的方向,X 方向即是Virtual Wedge 所在的方向,見圖1。
圖1 一Omni-Wedge 野可以分解為沿X 和Y 的2 個楔形板,Y方向是Motorized Wedge 所在的方向,X 方向是Virtual Wedge 所在的方向。其楔形角的大小關系:Vw =cosα ×Ow,Mw =sinα ×Ow,其中Vw,Ow,Mw 分別為Virtual Wedge、Omni-Wedge、Motorized Wedge 楔形角的大小
在1 例接受三維適形放療的胸部腫瘤病例計劃設計時,設計了如圖2 所示的3 野照射計劃,圖3、4 顯示在靶區(qū)的右上方(患者坐標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高劑量區(qū)域,而在患者的左下方存在劑量低區(qū)域。如果要用楔形板來調(diào)節(jié)靶區(qū)的均勻性,這一楔形板的角度和方向必須可以任意組合,顯然Motorized Wedge 和VirtualWedge 受適行后MLC 垂直方向(或平行方向)的限制,其方向不能是任意的。于是,作者采用了Omni-Wedge來調(diào)節(jié)靶區(qū)的均勻性,圖5 ~7 分別顯示的是在計劃的1 野 上 插 入Motorized Wedge、Virtual Wedge、Omni-Wedge 后獲得的最好的靶區(qū)DVH 圖。
楔形板是一個有大小、有方向的量,其可以用物理學中的矢量來描述。矢量可以分解與合成,運算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從這一點來講,任何一個Omni-Wedge 野能實現(xiàn)的劑量分布都可以用一個Motorized Wedge 野和一個Virtual Wedge 野來合成實現(xiàn)。但這其中存在3 個問題:1)將一野分成兩野,增加了野的數(shù)量;2)分成兩野后,兩野權重比例還要進行計算和優(yōu)化,增加了計劃的復雜性和難度;3)由于楔形野的離軸比因楔形板類型而存在差異,所以即使算出兩野權重的比例,也不能得到完全一樣的結果,如圖8、9 所示。圖8 中A、B 分別顯示的是,單一Omni-Wedge 野在軸中心平面形成的PDD 圖,Motorized Wedge 與Virtual Wedge 合成在軸中心平面形成的PDD 圖,兩者的差異較小。圖9 中A、B 分別顯示的是,單一Omni-Wedge 野在垂直射束中心軸水下10 cm 處平面內(nèi)形成的等劑量線圖,Motorized Wedge 與Virtual Wedge 合成在垂直射束中心軸水下10 cm 處平面內(nèi)形成的等劑量線圖,兩者的差異很大,這主要是楔形野的離軸比因楔形板類型而存在差異帶來的。
圖9 不同條件下的等劑量線圖(A:顯示的是單一Omni-Wedge 在垂直射束中心軸水下10 cm 處平面內(nèi)形成的等劑量線圖;B:顯示的是Motorized Wedge 與Virtual Wedge 合成在垂直射束中心軸水下10 cm 處平面內(nèi)形成的等劑量線圖)
由圖5 ~7 可以看出,在提高靶區(qū)的均勻性上Omni-Wedge 要好于Motorized Wedge 和Virtual Wedge。
Omni-Wedge 是在MLC 選擇好最優(yōu)適形方向后,可在射野內(nèi)任意角度插入的楔形板,并且其的方向、大小連續(xù)可調(diào),這給改變束流分布,改善靶區(qū)均勻性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
[1]Xing L,Pelizzari C,Kuchnir FT. Optimization of relative weights and wedge angles in treatment planning[J]. Med Phys,1997,24(2):215 -221.
[2]Dai J,Zhu Y.Comparison of two algorithms for determining beam weights and wedge filters[J].J Appl Clin Med Phys,2002 ,3(3):190 -199.
[3]Vinagre FL,Simoes PC,Rachinhas PJ. Omni-wedge technique for increased dose homogeneity in head and neck radiotherapy[J].Phys Med,2009,25(3),154 -159.
[4]劉永超.Omni-Wedge 在腦瘤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計劃中的應用[J].包頭醫(yī)學,2011,8(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