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馨 王永毅 趙 博
目前臨床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手術方式較多,不同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也明顯不同[1]。我院2010年6月至12月采用雙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對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60例(60眼)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12月行雙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的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60例(60眼),其中男20例,女40例;年齡48~86歲,平均58.6 歲;術前眼壓 20.01~36.35(29.08 ± 7.59)mmHg(1 kPa=7.5 mmHg);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40例,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7例,繼發(fā)性青光眼13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晶體狀混濁,其中45例患者為核性混濁,8例為皮質性混濁,7例為后囊膜下性混濁。
1.2 手術方法 術前常規(guī)散瞳,給予倍諾喜滴眼液表面麻醉,依次做球后麻醉、上直肌牽引縫線及上方球結膜下浸潤麻醉,做以角鞏膜緣為基底的結膜瓣,在上方作以角膜緣為基底的3 mm×4 mm鞏膜瓣,在鞏膜瓣下放置浸有絲裂霉素C(0.4 mg·L-1)的棉片5 min,然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在顳側角膜緣做寬3.2 mm透明角膜切口,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將折疊人工晶體狀植入囊袋內,對前房進行沖洗,縮瞳。在鞏膜瓣下切除1.5 mm×2.0 mm小梁組織、虹膜根部組織,使用10-0尼龍線縫合鞏膜瓣頂角2針,鞏膜瓣兩側在角膜緣做2針可調整縫線,然后用可吸收縫線縫合結膜瓣,自顳側切口恢復前房。術畢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及妥布霉素2萬單位。
1.3 術后處理及觀察 術后給予全身抗生素靜脈滴注,復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以及雙氯芬酸鈉滴眼液滴眼,根據(jù)濾過泡形態(tài)、眼壓、前房深度情況決定拆除可調整縫線時間。隨訪3~6個月,觀察患者隨訪末期的視力、眼壓以及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視力 60例患者術前視力 <0.1者30例,0.1~0.3者18 例,0.3~0.5 者 12 例;至隨訪末期,術后視力均有提高,其中 <0.1 者 9 例,0.1~0.3 者16例,0.3~0.5者 20例,0.5及以上者 15例。術前、術后視力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眼壓 患者術后眼壓為(14.58±2.32)mmHg,與術前相比,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56例患者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2例患者需要進行眼球按摩或拆除可調整縫線后可將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2例患者需要滴降眼壓藥物以維持眼壓。
2.3 并發(fā)癥 3例患者術中對其進行周邊虹膜切除時發(fā)生出血,停止手術操作5 min后自行止血。術后5例患者出現(xiàn)少量前房積血,3例經給予促積血吸收藥物后積血消失,2例積血自行吸收;2例患者出現(xiàn)前房纖維素性滲出,給予地塞米松結膜下注射,1周后纖維素性滲出消失,未見虹膜后粘連;3例患者出現(xiàn)角膜上皮輕度水腫,給予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后水腫消失。
目前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是臨床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最主要的方法[2],已被廣泛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視力,且彌補了之前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因為手術方式不當導致反復手術的不足[3-4]。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中使用白內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時需要在角鞏膜緣位置進行較大的切口,患者術后會因為切口大而導致散光,同時也會加大手術的工作量,易造成手術失敗,致使患者再次手術[5]。隨著近年來折疊式人工晶狀體植入方法的迅速發(fā)展,在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治療上使用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可以減小患者的切口長度,且可以縮短患者術后愈合時間,視力明顯提高,眼壓也得到有效控制[5]。
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手術治療可分單切口和雙切口兩種方式[6]。對于硬性晶狀體核和難治性青光眼患者使用雙切口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能夠減少手術刺激。但手術時應注意,鞏膜瓣制作應在手術前完成,減少術中因植入人工晶狀體后眼壓降低而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影響[7],同時應在患者前房充滿黏彈劑的狀態(tài)下進行小梁組織切除,這樣可以有效控制眼壓,減少因眼壓波動而導致患者角膜內皮出現(xiàn)損傷。為減輕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采用雙切口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時患者的晶狀體核不宜過硬,否則會導致角膜內皮出現(xiàn)損傷[8]。本研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術后視力明顯提高,與術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大部分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與術前相比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雙切口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臨床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雙切口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可明顯改善患者視力,有效控制眼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相對于其他術式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1 肖 偉,丁鴻雁,濮 偉,趙岱新,高殿文.超聲乳化晶狀體摘除術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8,26(1):34-37.
2 侯習武,雷 方,靳中良.超聲乳化吸出與小梁切除雙切口聯(lián)合手術的臨床觀察[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6,28(11):825-827.
3 孫興懷,嵇訓傳,褚仁遠,鄭應昭.青光眼濾過術后淺前房原因探討[J].中華眼科雜志,2007,43(1):39-42.
4 鄒玉平,林振德,周 靜,彭大偉,李紹珍,簡 峰.不同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的療效比較[J].中華眼科雜志,2001,37(5):335-337.
5 郭海科,崔 穎,張洪洋,金海鷹,李 倩.超聲乳化吸出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8,30(12):931-934.
6 王曉貞,李松峰,吳葛瑋,樹 寧,王寧利.超聲乳化白內障摘出術對抗青光眼術后白內障眼眼壓及濾過泡的影響[J].眼科新進展,2010,30(6):551-554.
7 張嘉祿.白內障現(xiàn)代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小梁切除三聯(lián)術遠期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8,26(1):25.
8 劉 旋.晶狀體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隧道鞏膜瓣下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J].眼科新進展,2010,30(8):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