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峰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長沙市 410007)
沐若水電站工程地處馬來西亞婆羅洲島的砂撈越州,壩址位于拉讓(Rajang)河流域源頭沐若河上,距民都魯市約270 km,沐若水電站是拉讓河上游四級梯級開發(fā)中的第2個梯級電站,距下游已建好的巴貢水電站約70 km。沐若水電站大壩設(shè)計壩型為碾壓混凝土弧形重力壩,最大壩高151m,大壩工程碾壓混凝土153萬m3,常態(tài)混凝土14.6萬m3。碾壓混凝土層間膠結(jié)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大壩的運行安全,是影響碾壓混凝土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技術(shù)之一。
沐若大壩碾壓混凝土進行了兩次現(xiàn)場碾壓工藝試驗。在第一次碾壓工藝試驗的基礎(chǔ)上,補充進行第二次碾壓工藝試驗。原位搞剪試驗安排在補充試驗中完成,共進行了7組(28個試塊)原位抗剪試驗。
沐若河流域?qū)贌釒Ъ撅L氣候,年平均氣溫26.5℃,最高氣溫31.5℃。降雨呈微弱性季節(jié)性,平均最旱月份的降雨量約為60mm,平均年降雨量約為3 681mm,估計降雨歷時超過1 h的降雨時間在沐若壩址每年約140天,年均降雨>10mm的天數(shù)為118天。所以沫若大壩碾壓混凝土必須在多雨高溫季節(jié)施工。同時,根據(jù)毛料的地質(zhì)情況,采用石粉代替部分粉煤灰。根據(jù)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需采取多種綜合措施,才能保證大壩混凝土的施工質(zhì)量。
這樣的話,氣象和毛料地質(zhì)條件對碾壓混凝土層間膠結(jié)影響很大,為了找到最佳的層間處理技術(shù),在沐若工地現(xiàn)場開展了碾壓混凝土原位抗剪試驗研究。
本次原位抗剪試驗針對沐若主體大壩C18015 F50W6三級配碾壓混凝土進行,配合比參數(shù)見表1。
根據(jù)《沐若水電站碾壓混凝土重力壩設(shè)計專題報告》,碾壓混凝土層間參數(shù):f′=1.0,c′=1.0MPa。
表1 碾壓工藝試驗施工配合比
試驗對選定工況各制備一組試樣,每組試樣制備4塊試件。每塊試件的尺寸為50 cm×50 cm,高度約為30 cm(以碾壓層厚控制),誤差小于2 cm,共制作7組試樣(28塊試件)。各種工況見表2。
表2 碾壓混凝土原位抗剪試驗工況
表3 沐若RCC原位抗剪試驗成果匯總表
按試驗規(guī)程進行,采用平推法,推力方向與層面方向平行且與振動碾壓方向成垂直。試驗時,法向分配為 0.5 MPa、1.5 MPa、2.0 MPa、3.0 MPa 共 4 級進行加壓,按庫侖表達式通過回歸和作圖法(點群中心法)計算求出峰值強度 f′、c′值。
抗剪斷強度用庫侖公式τ=σf′+c′表示。
原位抗剪試驗進行了7組180 d齡期混凝土試驗,共28塊試件,試驗結(jié)果見表3。
(1)層間結(jié)合各工況的摩擦系數(shù)f′在1.02~1.69之間;層間結(jié)合各工況的粘聚力 c′在(1.07~1.55)MPa 之間。
(2)B3是碾壓混凝土初凝前進行鋪灑凈漿處理,摩擦系數(shù)f′與 粘聚力 c′結(jié)果為最高;B1與B2屬于碾壓混凝土初凝前不處理直接上升方式,B1、B2的摩擦系數(shù)f′、粘聚力 c′結(jié)果次之;B5 屬于混凝土初凝之后,終凝之前采用鋪灑砂漿上升方式,B6、B7同屬于碾壓混凝土終凝之后,B6采用鋪灑砂漿處理,而B7采用提高一個等級一級配常態(tài)混凝土接縫處理,B5、B6、B7摩擦系數(shù)f′、粘聚力c′值結(jié)果相當,但相對于B1、B2又稍低一些。B4屬于混凝土初凝之后,終凝之前未處理直接上升方式,其摩擦系數(shù) f′、粘聚力 c′值結(jié)果最差。
(3)在碾壓混凝土初凝(初凝時間為12 h35min)之前采用不處理直接上升間隔時間為2 h46 min的摩擦系數(shù)f′為1.30、粘聚力 c′為 1.52MPa;間隔時間為 8 h12min的摩擦系數(shù) f′為 1.43、粘聚力 c′為 1.52MPa,兩者摩擦系數(shù)f′、粘聚力c′結(jié)果相當。
(4)混凝土初凝(初凝時間為12 h35 min)之前,采用鋪灑水泥凈漿間隔時間為8 h16 min上升方式的摩擦系數(shù) f′為 1.69,粘聚力c′為1.55MPa;未處理直接上升間隔時間為8 h12 min的摩擦系數(shù) f′為 1.43、 粘聚力 c′為 1.52 MPa,摩擦系數(shù)f′鋪凈漿的效果明顯好于未處理直接上升的結(jié)果。但兩種上升方式的粘聚力c′值結(jié)果相當。
(5)混凝土初凝之后,終凝(終凝時間為21 h20 min)之前間隔時間為14 h58min采用未處理直接上升的摩擦系數(shù) f′為 1.02,粘聚力 c′為 1.07MPa;間隔時間為15h12min采用鋪灑砂漿上升的摩擦系數(shù)f′為1.21,粘聚力 c′為1.27MPa;采用鋪灑砂漿的摩擦系數(shù)f′、粘聚力 c′值明顯高于未處理直接上升的結(jié)果。
(6)混凝土終凝之后,采用鋪灑水泥砂漿間隔時間為77 h58min上升方式的摩擦系數(shù)f′為1.18,粘聚力c′為1.24MPa;采用提高一個等級一級配常態(tài)混凝土間隔時間為78 h14min上升方式的摩擦系數(shù) f′為 1.24、粘聚力 c′為 1.25MPa,兩種上升處理方式的摩擦系數(shù)f′、粘聚力c′值結(jié)果相當。
(7)采用石粉作為摻合料的碾壓混凝土的親和性和可碾性較好,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yīng)嚴格控制石粉含量。在現(xiàn)場原位抗剪試驗中發(fā)現(xiàn)骨料有裹粉現(xiàn)象,在大壩碾壓混凝土施工中應(yīng)引起重視。
根據(jù)本次馬來西亞沐若碾壓混凝土原位剪切試驗成果,采取正常的處理方式進行施工,碾壓混凝土摩擦系數(shù) f′為(1.18~1.69),粘聚力 c′為(1.24~1.55)MPa。
根據(jù)本次馬來西亞沐若碾壓混凝土原位剪切試驗成果,采取正常的處理方式進行施工,碾壓混凝土摩擦系數(shù) f′為(1.18~1.69),粘聚力 c′為(1.24~1.55)MPa。同時,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施工的需要,確定了現(xiàn)場碾壓混凝土層間處理的方法:
層間間隔6 h以內(nèi),層間不做處理,直接鋪料上升;層間間隔(6~10)h,層間加鋪水泥凈漿后鋪料上升;層間間隔(10~12)h,由質(zhì)檢和試驗當班負責人員現(xiàn)場判定情況后可加加鋪水泥凈漿后鋪料上升;層間間隔超過12 h,層間按施工縫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