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強
(云南省保山市婦幼保健院,云南 保山 678000)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已經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表現為婦女感染率上升,而且隨著育齡婦女感染艾滋病的數目增加,兒童感染艾滋病的人數必然會快速增加[1],兒童感染艾滋病90%是基于母嬰傳播[2],母嬰傳播已經成為重要的傳播途徑。在沒有預防措施的情況下,艾滋病母嬰傳播發(fā)生率達15%~35%,中國部分艾滋病感染高流行區(qū)的艾滋病母嬰傳播發(fā)生率為 35%左右,實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綜合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發(fā)生率[3],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是防治艾滋病工作的主要內容。
保山市轄四縣一區(qū),人口252萬,位于云南省西部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包括艾滋病在內的傳染病跨境傳播形勢十分嚴俊。保山市通過實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策略研究項目”、“云南省部分地區(qū)婦女兒童艾滋病綜合項目”、“云南省HIV-1陽性孕產婦綜合防治和支持項目”、“云南省第四輪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項目”、“母子系統保健項目”工作,對結婚登記人群、育齡婦女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在登記時、孕期、產時為婦女提供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相關知識的咨詢服務及進行自愿接受HIV抗體檢測(初篩)和預防母嬰傳播干預。通過回顧五年來孕產婦艾滋病感染狀況,全面分析對HIV陽性孕產婦實施預防母嬰傳播干預措施的效果,查找問題,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議。本研究將2005年~2010年結婚登記人群、孕產婦HIV抗體檢測資料和陽性孕產婦及其分娩嬰兒實施綜合干預措施進行分析,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2005年~2010年在云南省保山市結婚登記機關、醫(yī)療保健機構接受HIV抗體檢測的結婚登記人群、孕產婦以及檢測中發(fā)現的HIV抗體陽性孕產婦及其所生嬰兒。
工作關口前移,為結婚登記人群及懷孕14周前孕產婦提供免費咨詢檢測服務,抽血2ml分離血清,進行HIV快速初篩檢測,初篩陽性者為其提供初篩陽性咨詢,咨詢后由首診的醫(yī)療保健機構采血,并送標本到保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確診,對HIV陽性產婦分娩的新生兒進行HIV篩查及確證檢測,新生兒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孕產婦HIV抗體檢測按《全國艾滋病檢測工作規(guī)范》進行,對確認的陽性孕產婦提供預防母嬰傳播知識的咨詢服務和CD+4T淋巴細胞檢測,在她們完全理解可能發(fā)生的母嬰傳播風險和藥物阻斷效果的基礎上,知情選擇妊娠結局。根據CD+4T淋巴細胞檢測結果,選擇適宜的用藥方案,對于CD+4T淋巴細胞計數>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產婦,選擇預防性抗病毒用藥方案,抗病毒治療從孕期14周開始至分娩。如果選擇母乳喂養(yǎng),持續(xù)應用抗病毒藥物至停止母乳喂養(yǎng)后1周。一線藥物:AZT+3TC+PV/r或 AZT+3TC+EFV,替換代方案:AZT+3TC+ABC或TDF+3TC+EFV;對于淋巴細胞計數<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盡早開始抗病毒治療,不考慮孕期,分娩后繼續(xù)治療,一線藥物方案:AZT+3TC+NVP或AZT+3TC+EFV*(細胞>250/μl),替換方案:TDF+3TC(or FTC)+NVP或TDF+3TC(or FTC)+EFV;嬰兒不論何種喂養(yǎng)方式每日一次NVP或每日二次AZT 至出生后4周~6周。為艾滋病感染孕產婦提供安全的助產服務,盡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嬰傳播危險的會陰側切、人工破膜、使用胎頭吸引器或產鉗助產、宮內胎兒頭皮監(jiān)測等損傷性操作,減少在分娩過程中傳播艾滋病病毒的幾率。抗病毒治療一個月以上的孕產婦,可以選擇自然分娩的分娩方式。
表1 保山市2005年~2010年孕產婦HIV檢測情況
416例陽性感染者中47例選擇終止妊娠,369例選擇分娩并接受全部或部分干預措施。369例分娩產婦中剖宮產分娩的171例,陰道分娩198例;所分娩369例嬰兒采取人工喂養(yǎng)352例(占95.4%),母乳喂養(yǎng)17例(占4.6%);其中死亡5例,失訪4例。嬰兒分別于42天、3月、6月、9月、12月及18月進行隨訪和檢測。
HIV陽性孕產婦所分娩369例嬰兒中死亡5例,失訪4例;對347例滿18個月的幼兒檢測HIV抗體陽性8例,陰性339例。
工作關口前移,為結婚登記人群提供免費咨詢檢測服務,在常規(guī)的醫(yī)療檢查中,由醫(yī)務人員主動提供 HIV咨詢檢測﹙PITC﹚服務,提高婦女生殖健康水平,預防艾滋病感染的婦女非意愿妊娠。
2005年以來,將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與常規(guī)婦幼保健工作相結合,探索了適用的服務模式,并獲得了可借鑒的經驗,建立婦幼保健機構專人負責,鄉(xiāng)村醫(yī)生補充、家庭參與的艾滋病感染母親所生暴露兒童的隨訪管理模式,提高了兒童保健隨訪管理率和暴露兒童的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把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資源與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項目資源整合,優(yōu)勢互補,積極探索服務與工作模式,積累經驗,有力地推進了保山市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檢測評估體系的建立和應用,為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提供了科學依據。
保山市與緬甸接壤,邊境地區(qū)無天然屏障,跨境同居人數日益增多,已向非邊境縣區(qū)延伸,艾滋病母嬰阻斷服務需求增大,管理難度較大,今后要擴大覆蓋面,關注特殊人群,擴大結婚登記人群及貧困地區(qū)、邊遠山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及流動人口等特殊人群中孕產婦HIV抗體檢測覆蓋面,特別關注疫情相對嚴重及邊遠貧困地區(qū)人群、跨境婚姻、流動人口。
自美國采用高效抗逆轉錄治療、選擇性剖宮產、母乳替代喂養(yǎng)的方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以來,艾滋病母嬰傳播發(fā)生率降到了 2%以下[4],干預措施的有效落實,是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取得成果的基礎,從保山市檢測的情況看,實施預防母嬰傳播綜合干預措施對降低母嬰傳播有較大作用。
[1]王臨虹.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第1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3.
[2]Bluma G,Brenner and Mark A,Wainber G.The role of antiretrovirals and drug resistance in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IV-1 infection [J].Ann.N.Y.Acad,2000,918:9-15.
[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理論與實踐(第1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3-5.
[4]Magder ML,Mofenson L,Paul ME,et al.RisK factors of in utero and intrapartum transmission of HIV[J].J Acquir Lmmune Defic Syndr,2005,38: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