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磊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新建哈爾濱至大連客運專線沈大段線路長度425.536 km,其中橋梁長度293 172.2 km,占線路長度的68.9%。沈大段沿線經濟發(fā)展較快,新建道路縱橫,管線密布,地方對鐵路預留道路、管線規(guī)劃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地方的要求,部分橋梁需要調整跨度。沈大段橋梁以標準跨度的雙線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為主,梁場預制架設。橋梁跨度調整后,不可避免部分工點出現非標準跨度,考慮施工工期、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難易等綜合因素,經比選,采用鋼混結合梁進行變跨調整。沈大段共有調跨11處,跨度變化范圍為17.22~24.6 m。施工方法采用架橋機架設或整體吊裝。
鋼混結合梁亦稱組合梁,由鋼梁和混凝土板組合在一起共同受力。鋼混結合梁具有剛度大、抗震性能好、節(jié)約鋼材、施工周期短、施工方便以及噪聲小等優(yōu)勢,同時鋼混結合梁在秦沈客運專線[1]、京津城際[2]等客運專線鐵路得到應用。
鋼混結合梁分兩階段施工,第一階段架設鋼梁。為節(jié)省鋼材,鋼梁結構一般為敞口結構形式。雙線鐵路橋梁一般采用雙箱單室結構,雙箱采用橫隔板連接。輕軌和公路橋梁采用單箱單室或雙室居多。
哈大客運專線梁部以32 m雙箱簡支箱梁為主,箱梁外輪廓采用斜腹板,橋墩采用流線形,橋梁成為哈大客運專線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局部變跨鋼混結合梁如采用雙箱單室結構形式,梁部線形從視覺上出現局部突變,同時鋼箱梁底部跨度大,橋墩輪廓與相鄰橋墩不一致,景觀上不協調,經比選,變跨鋼混結合梁采用外輪廓與混凝土簡支箱梁一致的單箱雙室結構。
設計中就鋼梁材質進行了比選。Q370qE鋼材板厚引起的承載力折減效應不明顯,同時其韌性指標和焊接性能比較好,同時哈大客運專線地處寒冷地區(qū),對鋼結構性能要求高,根據計算結果,經比選采用了Q370qE鋼材,橋面板采用C50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見圖1。
圖1 哈大客運專線變跨結合梁(橫隔板未示)(單位:mm)
鋼梁采用單箱雙室截面,邊腹板傾斜設置,傾斜度1∶5,中腹板垂直設置,截面外形呈倒梯形,全橋每隔4 m左右設置橫隔板。
上翼緣厚度30 mm,寬600 mm;下翼緣厚度30 mm,寬5 820 mm(腹板間5 740 mm);腹板高(垂直)2 540 mm,厚度16 mm;鋼梁高度2 600 mm。
端橫隔板板厚30 mm,中間橫隔板板厚25 mm。
本設計橋面板寬12.0 m,橋面板橫向水平設置。鋼梁及橋面板均按直線設計,曲線上按平分中矢進行布置。
混凝土板中間部分厚400 mm,懸臂部分采用直線漸變,懸臂端厚300 mm。
支座橫向間距4 500 mm,縱向距離梁端500 mm。
傳剪器采用直徑22 mm圓柱頭焊釘,焊釘材料ML15;承載力設計值及疲勞剪力幅分別采用50 kN及25 kN。
為降低結構重心,減小鋼梁噪聲,底板鋪設纖維混凝土。鋼梁底板每隔4 m左右設置直徑為80 mm的泄水孔。
一期恒載包括鋼梁自重,模板、鋼筋混凝土橋面板重,該荷載由鋼梁承擔。二期恒載無砟直(曲)線按184 kN/m,有砟直線按185 kN/m,曲線按201 kN/m計,由鋼梁與鋼筋混凝土橋面板形成的組合截面承擔。
ZK標準活載及ZK特種活載[3]。
按鋼梁與鋼筋混凝土橋面板溫度差等于±15℃考慮。
混凝土收縮按現澆混凝土降溫15℃,并考慮混凝土徐變影響。
采用φ22 mm柔性栓釘,承載力及疲勞剪力幅分別采用50 kN和25 kN。
設計上分2個施工階段:第一施工階段鋼梁施工就位,以鋼梁為模架進行鋼筋混凝土橋面板澆筑。此時一期恒載由鋼梁承擔。第二施工階段,橋面設備施工。二期恒載及活載由鋼梁與鋼筋混凝土橋面板形成的組合截面承擔。位于曲線上的鋼梁,在設計中同時考慮組合梁扭矩效應和畸變效應。
4.1.1 混凝土有效寬度計算〔4〕
混凝土板的有效寬度按以下各項中之最小值。
(1)主梁間的板W
①兩主梁中心距之半;
②主梁跨度的1/6;
③如板有梗脅時,取b/2+c+6h。
(2)主梁外側的懸臂板W1
①主梁中心至板的懸臂端之間的距離;
②主梁跨度的1/12;
③如板有梗脅時,取b/2+c+6h。
以上符號代表意義見圖2。
圖2 混凝土有效寬度示意
4.1.2 結合梁截面特性計算〔5〕
采用面積換算求相關截面特性。混凝土板、鋼梁及結合梁關系見圖3。
圖3 重心位置關系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Fh,Fg,Fz——混凝土板、鋼梁、結合梁的橫截面面積,m2;
αh——結合梁換算截面重心與混凝土板重心的距離,m;
αg——結合梁換算截面重心與鋼梁重心的距離,m;
α——混凝土板與鋼梁重心間的距離,m;
Ih,Ig,Iz——混凝土板、鋼梁、結合梁對各自中性軸的截面慣性矩,m4。
設計中,在不同階段、不同工況受力分析時,鋼與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比n值按表1所列之值采用。
表1 鋼與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比n
3片主梁在恒載和活載分別作用工況下,分擔的荷載是不均勻的。因此,采用上述計算方法時,應分別考慮偏載系數[6],活載偏載計算時應同時考慮曲線影響。
鋼混結合梁的穩(wěn)定在第二階段由于混凝土板與鋼梁形成整體截面,因此穩(wěn)定一般不會存在問題。在第一施工階段,由于鋼梁為敞口截面,穩(wěn)定性很差。因此第一施工階段的穩(wěn)定問題非常重要。本橋使用空間有限元程序進行了空間分析,空間模型見圖4。通過分析,設置合理間隔的橫梁、橫隔板和加勁肋能夠很好的防止結構局部屈曲,滿足施工及運營階段結構的穩(wěn)定要求[7]。
設計中考慮了2種鋼梁架設方案,一是可利用梁場運架設備進行架設,二是也可采用汽車吊裝的方法進行架設。設計給出了詳細的吊點設計和要求(圖5)。
圖5 鋼梁吊點設計(單位:mm)
哈大客運專線變跨結合梁滿足了長大橋梁局部跨度調整的要求,同時結構的外形與相鄰混凝土簡支梁輪廓相協調,施工簡單,滿足了景觀和工期的要求。變跨結合梁的應用,為解決長大橋梁施工過程中的局部孔跨調跨,滿足地方要求,提供了成功經驗。
[1]彭嵐平.秦沈客運專線連續(xù)結合梁設計[J].鐵道標準設計,2001(9):18-21.
[2]劉敬棉.京津城際軌道交通跨京山鐵路小三線結合梁設計[J].鐵道標準設計,2007(2):24-26.
[3]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建設[2007]47號 新建時速300~350 km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規(guī)定[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4]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J24—89 鐵路結合梁設計規(guī)定[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9.
[5]項海帆.高等橋梁結構理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6]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002.3—2005 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7]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002.2—2005 鐵路橋梁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