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苗,趙一凡,趙宇正,趙煒疆,唐雪蓮,謝梅青*
(1.中山大學(xué)孫逸仙紀念醫(yī)院a.婦產(chǎn)科;b.麻醉科,廣東 廣州510120;2.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3.汕頭醫(yī)學(xué)院神經(jīng)科學(xué)中心;4.深圳市婦兒醫(yī)院)
多聚酶鏈反應(yīng)-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是傳統(tǒng)的檢驗基因多態(tài)性的方法,根據(jù)酶切圖譜判斷基因型[]。變性高效液相色譜(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是一種基于 WAVE系統(tǒng)分析的新高通量篩選DNA序列變異的技術(shù),原理是用離子對反向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并檢測異源雙鏈,目前已用于基因序列的比較、人類基因多態(tài)性及疾病相關(guān)性的研究[2]。本研究采用RFLP和DHPLC分析兒茶酚O-甲基轉(zhuǎn)移酶 (cata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的第4號外顯子第158位密碼子G/A的多態(tài)性,并結(jié)合DNA測序法比較兩種方法的可行度、可信度和優(yōu)缺點。
1.1 研究對象 病例組選擇1999年11月-2004年11月收治我科經(jīng)病理確診的50例子宮內(nèi)膜癌患者,其中18例收集蠟塊包埋組織,32例抽取全血;對照組選擇同期收治經(jīng)病理確診子宮脫垂并排除其他婦科疾病的患者,其中31例蠟塊包埋組織,19例抽取全血。兩組病人均大于40歲,為我國漢族人,被抽取血標本的患者全部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DNA 的制備:① 采用無菌ddH《》2O 和PBS液提取白細胞后,用DNA提取液(達安基因公司提供)提取全血基因組DNA。②蠟塊包埋組織的DNA提取:切取8μm蠟塊切片8張,二甲苯脫蠟,TE9提取液消化,等體積酚-氯仿溶液抽提3次,無水乙醇沉淀DNA。TE9提取液制備:500mmol/L Tris,20mmol/L EDTA,10mmol/L NaCL,1%SDS,500μg/ml蛋白酶 K,PH8.0。
1.2.2 PCR擴增:參照文獻[3]設(shè)計引物,為使兩條引物的Tm值更接近,在前引物5’端置換1個堿基。序列為5’-TGCTGTGGCTACTCAGCTGTG-3’,5’-TGAACGTGGTGTGAACACCTG-3’。 反應(yīng)體系為:10*PCR buffer 5μL,d NTP Mixture(各2.5mM)4μL,一對引物(各50mM)各0.5-1 μL,模板 DNA(0.1-0.5μg)5μL,Taq酶0.5u,dd H2O加至50μL。反應(yīng)條件:94℃5min,94℃30 s,67℃(蠟塊包埋組織DNA)或64℃(全血DNA)30s,72℃1min,30個循環(huán),72℃延伸7min。1.5%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PCR產(chǎn)物。
1.2.3 酶切反應(yīng) 取PCR產(chǎn)物10μL,NiaⅢ 酶(5U)0.5μL,37℃孵育3h行酶切反應(yīng)。采用20%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行酶切產(chǎn)物電泳,據(jù)酶切圖譜判斷基因型。
1.2.4 變性高效液相色譜分析:WAVE系統(tǒng)分析的基本流程:部分變性溫度在接近DNA解鏈溫度(Tm)附近進行檢測,將DNA序列及選擇檢驗的方式輸入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自動模擬選擇最佳分離梯度,每次上樣5μL。上樣PCR產(chǎn)物被流動相以0.9 mL.min-1的速度帶至DNA分離柱進行目的DNA片段分離,分析一個樣品需要8min左右。第一次上樣:WAVE峰圖有兩種峰型,單峰代表被分離的DNA片段為純合基因型,雙峰代表雜合基因型。第二次上樣:以測序證實的COMT野生型純合子(COMTVal/Val)為對照,把 COMTVal/ValPCR產(chǎn)物與等量的單峰樣品混合行DHPLC分析。如仍為單峰,說明被檢測樣品是COMTVal/Val,如為雙峰,說明被檢測樣品為 COMTMet/Met。
1.2.5 DNA變異的序列測序鑒定:隨機抽取20例PCR產(chǎn)物交上海博亞廣州分公司測序(AB 3700自動激光熒光測序儀)。
1.2.6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的COMT基因型頻率分布,Kappa統(tǒng)計量分析PCR-RFLP以及DHPLC法和測序方法的一致性。
2.1 PCR結(jié)果 擴增的PCR產(chǎn)物為237bp。本組所有血標本均可一次擴增成功。個別蠟塊標本需要在跑完第一次PCR后,把目的條帶切割回收,再跑一次PCR,以提高產(chǎn)物純度,最終可順利行酶切反應(yīng)。
2.2 RFLP分析結(jié)果 所有PCR產(chǎn)物均可進行酶切反應(yīng),NiaⅢ酶辨認CATG回文序列切割,得到片段見表1。
表1 酶切片段結(jié)果
酶切圖見圖1。與DNA測序(見圖2)驗證的結(jié)果比較(表1),Kappa值=0.697,P=0.000,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認為RFLP法與測序法的一致性好。
2.3 DHPLC結(jié)果 全部血標本擴增的PCR產(chǎn)物可行DHPLC分析,但只有小部分蠟塊包埋組織的PCR產(chǎn)物可行DHPLC分析。第一次上樣分離的單峰為 COMTVal/Val或 COMTMet/Met(圖3),雙峰為COMTVal/Met(圖4)。第二次上樣的雙峰為 COMTMet/Met(圖5)。DHPLC法與測序法驗證的結(jié)果比較(表2),Kappa值=0.924,P=0.000,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可以認為DHPLC法與測序法的一致性極好。
圖1 COMT基因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Nla酶切后的電泳圖
圖2 COMTVal/Met基因測序圖
圖3 第一次上樣的COMTVal/Val和COMTMet/Met WAVE峰圖
2.4 子宮內(nèi)膜癌組與對照組COMT基因型的頻率比較 采用RFLP法檢測結(jié)果比較子宮內(nèi)膜癌組和對照組的COMT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見表3)[4]。對照組以 COMTVal/Val基因型為主(48.0%),COMTVal/Met(44.0%)和 COMTMet/Met(8.0%)次之;子宮內(nèi)膜癌組則以COMTVal/Met基因型(58.0%)為主,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圖4 第一次上樣時的COMTVal/Met和對照物的WAVE峰圖
圖5 兩種純合子加入對照物(COMTVal/Val)混合后的WAVE峰圖
表2 PCR-RFLP以及DHPLC法和測序法的一致性分析
表3 子宮內(nèi)膜癌組與對照組的COMT基因型的頻率分布比較
以往普遍應(yīng)用RFLP分析COMT基因多態(tài)性,RFLP是根據(jù)不同品種(個體)基因組的限制性內(nèi)切酶的酶切位點發(fā)生堿基突變或酶切位點之間插入或缺失堿基導(dǎo)致酶切片段大小發(fā)生變化,顯示為不同的酶切圖譜,從而判讀基因型,廣泛應(yīng)用于單核甘酸多態(tài)性檢測,基因組遺傳圖譜構(gòu)建,基因定位以及生物進化和分類的研究[5]。本研究原計劃收集全血提取DNA進行COMT基因多態(tài)性的分析,后來由于時間受限、樣本數(shù)目受限制,增加了病理科庫存的蠟塊包埋組織,從中提取的DNA基本可以滿足PCRRFLP的應(yīng)用需要。
然而RFLP法存在非特異性切割現(xiàn)象和對多個切割位點有個別切不開的問題,且小片段DNA可能在聚丙烯酰胺電泳過程中降解,操作較繁瑣;據(jù)酶切片段的多少和大小,敏感性不一,檢出率約16.3%-100%[6]。本組全血標本和蠟塊包埋組織雖然可以全部提取出DNA,但由于COMT基因目的PCR片段為236bp,酶切為4-6個片段,每個片段都較小,故存在一定的誤差。與測序法比較,Kappa值=0.697,認為兩法的一致性好,RFLP法基本可以用于COMT基因多態(tài)性的分析,均適用于全血和蠟塊包埋組織。
DHPLC能以三種方式操作:(1)在不變性溫度下,色譜儀類似凝膠電泳儀,分離分子量不同的雙鏈DNA分子。(2)在充分變性溫度下,區(qū)分單鏈DNA或RNA分子。(3)在部分變性的溫度下,識別變異型和野生型的PCR產(chǎn)物:雜合子和純合子PCR產(chǎn)物在部分變性的溫度下,分別形成同源雙鏈和錯配形成異源雙鏈,異源雙鏈由于堿基對不匹配,會在不匹配的堿基對處部分解鏈,比同源雙鏈先洗脫出來[7],根據(jù)柱上的保留時間不同可以分辨異源雙鏈與同源雙鏈識別雜合子型。本研究是在部分變性溫度下檢測基因突變,該種方式主要應(yīng)用于基因突變檢測、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分析(SNPs)和短片段串聯(lián)重復(fù)序列分析(STRs)等方面。
其他學(xué)者認為,DHPLC法分析單核甘酸多態(tài)性,具有自動化,快速(一個樣品約需8.8分鐘),操作簡便,檢出率高達95%-100%[6],檢出 DNA 片段大小范圍廣等優(yōu)點。本組研究對于血標本擴增的PCR產(chǎn)物,DHPLC法檢出率為100%,通過與測序法比較,Kappa值=0.924,認為兩法的一致性極好。RFLP和DHPLC相比,都需要經(jīng)過提取DNA、擴增PCR步驟,RFLP需要酶切反應(yīng)、跑膠,根據(jù)酶切圖譜判斷基因型;DHPLC直接檢測PCR產(chǎn)物,判斷基因型。但DNA分析儀對PCR產(chǎn)物的純度和質(zhì)量有一定要求,故許多蠟塊包埋組織提取的DNA擴增的PCR產(chǎn)物都不能檢測成功。
綜上所述,DHPLC法更適用于如血標本等DNA質(zhì)量較好樣本的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且準確率更高、更簡便,但是在基因多態(tài)性和臨床相關(guān)性疾病研究中,短時間內(nèi)不能收集較多血樣本的情況下,需要采用蠟塊包埋組織標本進行分析,傳統(tǒng)RFLP法則不失為一個合適的方法。
[1]Ashikawa I,Kurata N,Saji S,et al.Application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fingerprinting with a rice microsatellite sequence to assembling rice YAC clones[J].Genome,1999,42(2):330.
[2]Lin SY,Chien SC,Su YN,et al.Rapid genetic analysis of 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1)using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system[J].Prenat Diagn,2006.26(5):466.
[3]Lavigne JA,Helzlsouer KJ,Huang HY,et al.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llele coding for a low activity variant of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and the risk for breast cancer[J].Cancer Res,1997,57(24):5493.
[4]趙曉苗,謝梅青,楊冬梓,等.兒茶酚-O-甲基轉(zhuǎn)移酶基因多態(tài)性與子宮內(nèi)膜癌遺傳易感性的關(guān)系[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7,42(02):116.
[5]Katayama H,Uematsu C.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loroplast DNA in Pyrus species:physical map and gene localization[J].Theor Appl Genet,2003,106(2):303.
[6]Abbas A,Lepelley M,Lechevrel M,et al.Assessment of DHPLC usefulness in the genotyping of GSTP1exon 5SNP:comparison to the PCRRFLP method[J].Biochem Biophys Methods,2004,59(2):121.
[7]Kakela JK,F(xiàn)riedman KD,Haberichter SL,et al.Genetic mutations in von Willebrand disease identified by DHPLC and DNA sequence analysis[J].Mol Genet Metab,2006,87(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