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湘艷 鄧 超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內三科,永州425100)
糖尿病屬中醫(yī) “消渴”范疇,筆者根據先賢的治療經驗,結合臨床實踐,自擬疏肝化濁湯治療2型糖尿病濕阻肝郁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共60例糖尿病患者,均來自永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內三科。將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51.8歲;病程7.49年。對照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52.2歲;病程7.68年。2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根據1999年WHO關于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1]:有糖尿病癥狀,任何時間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有糖尿病癥狀而血糖未達上述標準,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OGTT),2小時血糖≥11.1mmol/L;如無糖尿病癥狀,上述標準外須另加一項標準即OGTTlh血糖≥11.1mmol/L或另一項OGTT Zh血糖≥11.1mmol/L,或另一項空腹血糖≥7.0 mmol/L。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根據 《中藥新藥治療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消渴病 (糖尿?。闃藴剩簿哂锌诳识囡?、消谷善饑、尿多而甜、形體漸見消瘦等證候者即可確診。中醫(yī)辨證屬于濕阻肝郁證的2型糖尿?。夯颊呱畈灰?guī)律,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情志抑郁,飲食肥甘厚膩。常見癥狀有口干黏、多飲、多尿、肥胖、焦慮、不寐、胸脘滿悶、便后不爽、舌苔白厚、脈弦滑等。
1.3 排除標準 ①有嚴重心、肝、腎等并發(fā)癥: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③近一個月內有糖尿病酮癥、酮癥酸中毒以及有感染病者;④病情分級屬重度者;⑤對本藥過敏者,或有半年內應用胰島素治療史者;⑥不合作者 (指不能配合飲食控制,或不能按規(guī)定用藥而影響療效)或未能成療程治療者。符合上述其中一項者,即予排除。
1.4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飲食控制和二甲雙胍。治療組加用疏肝化濁湯:佩蘭15g,厚樸10g,陳皮6g,茯苓15g,白芍10g,蘇葉6g,郁金10g,佛手10g,香櫞15g,黃柏6g。加味法:便后不爽加瓜蔞10g,薤白10g;口渴明顯者加麥冬15g;清半夏6g;心情急躁者加青皮15g,牡丹皮10g;梔子6g。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飯后服。二甲雙胍片 (每片0.25g,北京雙鶴藥業(yè)生產)。0.5g/次,每日2次,根據血糖情況調整劑量。2組均治療3個療程。
2.1 中醫(yī)癥狀分級標準與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2組治療前后:①中醫(yī)癥狀量化評分:輕 (2分)、中 (4分)、重(6分);②中醫(yī)癥狀積分療效標準。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積分減少80%;有效: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積分減少30%以上;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改善或加重,積分減少<30%。
2.2 降糖療效標準 顯效:治療后血糖下降≥4mmol/L;有效:治療后血糖下降3~4mmol/L;無效:治療后血糖下降≤2mmoI/L。總有效率以顯效+有效計算。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四格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 臨床療效 見表1。
表1 2組治療后中醫(yī)癥狀比較
治療組降空腹血糖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降空腹血糖糖總有效率比較 [%(n)]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降餐后2小時血糖總有效率比較 [%(n)]
消渴的病機主要在于陰津虧損,燥熱偏勝,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但是,消渴初期并非均是此病機,《素問·奇病論》曰:“此人必數(shù)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爆F(xiàn)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非常容易肝氣郁滯,導致木不疏土。肝郁和濕濁兩者常常相兼,互相加重。故立方疏肝化濁湯治療濕阻肝郁的2型糖尿病。方中佩蘭為君藥,是遵 《內經》之旨。佛手、香櫞既有疏肝理氣之效,又具化濕和中之力,為臣藥。郁金、厚樸、陳皮加強疏肝理氣化濕的功效。白芍配佛手、香櫞達到肝之體用并調,動靜結合,復肝之常,亦能 “利小便”《神農本草經》。蘇葉宣肺理氣,調暢 “水之上源”,與疏肝理氣藥相伍,肝肺并調。全方共奏疏肝理氣化濕濁之效,諸藥合用,切中病機,治之效捷。
[1]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