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強,孫躍嶺,翟如波,邱廣斌
(1.解放軍第202醫(yī)院 檢驗質量控制科,遼寧 沈陽110003;2.解放軍第202醫(yī)院 檢驗科,遼寧 沈陽110003)
鮑曼不動桿菌為最常見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醫(yī)院環(huán)境中,是引起多種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最近幾年,鮑曼不動桿菌導致的醫(yī)院感染明顯增多,且常見于由嚴重基礎疾病和使用呼吸機侵襲性裝置的患者。其耐藥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多藥耐藥、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出現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困難,為了解我院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情況,對2008—2010年住院患者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進行回顧性分析,給臨床醫(yī)生抗感染和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1.1 菌株來源 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共308株(排出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離的菌株)。其中來源于痰標本210株(68.18%),創(chuàng)面分泌物39株(12.66%),尿液標本24株(7.79%),其他標本38株(11.36%)。質控菌株:大腸埃希菌 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
1.2 細菌鑒定及藥物敏感性試驗 細菌鑒定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VITCK-32微生物全自動分析儀及配套鑒定卡進行鑒定,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擴散法,按NCCLs標準判定結果,16種抗菌藥物為頭孢他啶(CAZ)、頭孢噻肟(CTX)、頭孢吡肟(FEP)、阿米卡星(AMK)、慶大霉素(GEN)、環(huán)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VX)、哌拉西林(PIP)、復方新諾 明 (SXT)、亞胺培南(IMP)、美洛培南(MEM)、氨芐西林/舒巴坦(SA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TZP)、頭孢哌酮/舒巴坦(SCF)、氨曲南(ATM)、米諾環(huán)素(MNO)。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網軟件WHONET5分析耐藥率。
2.1 菌株分布 鮑曼不動桿菌在呼吸內科檢出率最高,占所有菌株的22.73%,其次為老年干診科、燒傷科、神經內科,分別為 22.40%、13.96% 和9.74%,其它科室檢出率比較低,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308株鮑曼不動桿菌科室分布
2.2 標本分布 鮑曼不動桿菌分離自呼吸道痰標本占68.18%,其次為創(chuàng)面分泌物12.66%,尿液7.79%,具體結果見表2。
2.3 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 從耐藥監(jiān)測結果顯示,耐藥率呈總體上升趨勢,其中亞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上升最顯著,2008年耐藥率分別為6.90%、8.33%和11.11%,2010年上升至30.70%、29.13%和37.61%,較敏感的抗生素為米諾環(huán)素和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為8.66%和14.96%。鮑曼不動桿菌對16種抗生素敏感性變化趨勢見表3。
鮑曼不動桿菌屬于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是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來源于環(huán)境,定值于人體,對環(huán)境生存力極強,具有耐干燥,不易被消毒劑滅活等生物特點,易造成醫(yī)院感染暴發(fā)流行,已成為醫(yī)院感染重要條件致病菌,近年分離率逐年上升,目前在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中僅次于銅綠假單胞菌,居第二位。近年來該菌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藥性日益嚴重,已引起臨床和感染控制的高度關注[1]。
本文實驗結果顯示,鮑曼不動桿菌臨床分離株絕大多數分離自痰標本(68.18%),其次為創(chuàng)面分泌物(12.66%)。菌株來源科室廣泛,多為老年有基礎疾病患者,主要來源于呼吸科、老年干診科和燒傷科。呼吸科和老年干診科感染患者,大多為重癥患者,且接受了各種侵襲性操作。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易致院內感染[2]。燒傷科病人由于燒傷患者皮膚粘膜受損,屏障作用遭到破壞,且血漿大量滲出,致?lián)p傷皮膚表面營養(yǎng)豐富,為感染菌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且燒傷患者免疫力低下,接受侵入性操作頻率高,也是醫(yī)院感染高發(fā)人群。我院2009年由外單位轉入一例重癥燒傷患者,為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后來短時間內又有3名患者收入同一科室,感染鮑曼不動桿菌,耐藥菌有相同的耐藥譜,指示該菌為病房內鮑曼不動桿菌交叉感染,藥敏結果顯示,鮑曼不動桿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耐藥率較高,且呈升高趨勢,以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為甚,如亞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藥率從2008年的6.90%和8.33%升至2010年的30.70%和29.13%,頭孢吡肟從16.67%升至31.4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從11.11%升至37.61%,阿米卡星從11.11%升至29.92%。耐亞胺培南鮑曼不動桿菌可同時對多種抗菌藥物,包括氨基糖苷類和氟喹諾酮類耐藥,目前用于治療耐亞胺培南的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可選藥物極為有限。國外報道舒巴坦在體內外試驗中對耐亞胺培南鮑曼不動桿菌仍有較好的抗菌活性[3],本文也顯示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諾環(huán)素耐藥率均較低(14.96%和8.66%),因舒巴坦對鮑曼不動桿菌有著天然的抗藥活性,頭孢哌酮的抗菌活性可被舒巴坦增強,因此頭孢哌酮/舒巴坦仍有良好的活性,米諾環(huán)素耐藥率低,鮑曼不動桿菌對所有的β-內酰胺類藥物耐藥率均顯著增加,這可能與其產碳青霉烯酶有關[4],也與臨床此類抗菌藥物廣泛應用有關,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耐藥主要是由于細菌產生氨基糖苷類修飾酶[5]。
總之,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極容易在醫(yī)院環(huán)境傳播,應加強醫(yī)護人員手部衛(wèi)生觀念及病區(qū)的環(huán)境清潔與消毒,高度重視感染者的消毒隔離,加強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是防止和延緩鮑曼不動桿菌耐藥的重要措施。
[1]王金良.密切注視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發(fā)展趨勢[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 28(4):355.
[2]崔 進,馮矸珠,陳瑩瑩,等.鮑曼不動桿菌下呼吸道感染因素與耐藥性[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10.20(7):1015.
[3]Pongpech P,Amornnopparattanakul S,PanapakdeeS,et al.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arbapenem-based combinations againts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Med AssocThai,2010,93(2):161.
[4]侯盼飛,應春妹,汪雅萍,等.耐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鮑曼不動桿菌產β-內酰胺酶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0,10(4):285.
[5]周穎杰,施耀國.多黏菌素B治療耐多藥病原菌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08.3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