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惠玲,秦 雪,寧自覺,何 雨,劉 波,陳以文,邱慶明,陳智平,李 山*
(1.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臨床醫(yī)學實驗部,廣西 南寧530021;2.廣西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南寧530021)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種以造血干/祖細胞獲得性突變?yōu)樘卣鞯膼盒钥寺⌒约膊。?]。隨著臨床上MIC分型的應用,要求在FAB分型的基礎上開展免疫學及染色體檢查。特異性染色體的異常是惡性血液病發(fā)生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能代表疾病的本質(zhì),細胞染色體分析已成為研究和診斷白血病的重要方法之一[2]。本文就AL進行染色體分析,探討AL的生物學特征及其發(fā)病機制。
1.1 病例資料 本院門診和住院初診AL患者310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90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LL)120例。男198例,女112例;年齡1.5-77歲,中位年齡53歲。每一例于治療前同時抽取骨髓進行MIC檢測。排除繼發(fā)于MDS、治療后的白血病。
1.2 細胞形態(tài)學檢測 骨髓細胞涂片常規(guī)瑞氏-吉姆薩染色后,光學顯微鏡下計數(shù)200個有核細胞,分析各階段細胞形態(tài)和比例。常規(guī)進行過氧化物酶(POX)、PAS、鐵(Fe)組化染色。按FAB分型及基于FAB分型的國內(nèi)分類法確定AL類型。
1.3 免疫表型分析 取新鮮骨髓細胞EDTA抗凝,制備白細胞懸液,采用CD45和側(cè)向角散射(ssC)雙參數(shù)散點圖設門,髓系單克隆抗體有CD13、CD33、CD64、CD14、CD117,T淋巴細胞系為cCD3、CD5、CD7,B淋巴細胞系為cCD79a、CD19、CD20,巨核系為CD41、CD61,紅細胞系為 Gly-a,干\祖細胞為CD34、HLA-DR。流式細胞儀為Coulter Epics XL,分析5 000-10 000個細胞。結(jié)果判定以胞膜抗原陽性細胞≥20%為陽性標準,胞漿抗原≥10%為陽性標準。
1.4 染色體制備及核型分析 抽取骨髓液1-2ml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經(jīng)過直接培養(yǎng)法、24h培養(yǎng)法,收集有絲分裂中期細胞,常規(guī)制片后,用G顯帶技術進行染色體顯帶,分析10-30個中期細胞,核型異常按《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法體制(ISCN)1995》進行描述。
2.1 細胞形態(tài)學和免疫表型分析
按照FAB分型標準,AML 190例中M1 12例、M2 58例,M3 38例、M4 39例、M5 20例、M6 5例、M7 5例、分類不明3例,混合細胞白血病10例。免疫表型單純髓系175例,T-髓系3例,B-髓系7例,裸細胞型2例,對于形態(tài)學分類不明經(jīng)免疫表型分析證實為髓系3例。
ALL 120例中 ALL-L1 2例,ALL-L2 111例,ALL-L3 7例。免疫表型單純T系20例,單純B系93例、T-B系5例、裸細胞型1例,B-髓系1例。
2.2 細胞遺傳學分析
在190例AML患者中發(fā)現(xiàn)染色體異常者有103例,占54.21%(103/190),包括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和結(jié)構(gòu)異常,涉及到34種數(shù)目異常,38種結(jié)構(gòu)異常。
在平衡易位中,以t(8;21)(q22;q22)為最多見,共22例,占所分析患者的11.6%(22/190),而在 M2患者中占37.9%(22/58)。t(8;21)(q22;q22)易位僅在M2中檢測到,在其他類型中未發(fā)現(xiàn)。在22例t(8;21)(q22;q22)中有4例同時伴隨其它異常,其中有2例檢測到+8,1例+4,1例del(3q)異常。M2患者中有6例檢出復雜染色體異常(涉及3條或更多條染色體的異常)。
平衡易位中出現(xiàn)頻率其次的是t(15;17)(q22;q12or21),共16例,僅在M3中檢測到,其他亞型未發(fā)現(xiàn),占所分析患者的8.42%(16/190),而在 M3患者中占42.1%(16/38)。另一常見的特異性染色體重排inv(16)(p13q23),共檢出7例,其中 M45例,M52例。M4患者中有4例為M4Eo型,全部出現(xiàn)inv(16)異常,異常率為100%(4/4)。如表1所示。在120例ALL患者中染色體異常者有63例,占52.5%(63/120)。其中檢出率最高的是t(9;22)(q34;q11),共19例,占15.8%。19例中有18例為ALL-L2型,1例L3。2例L1全部檢測出異常,分別為del(9)(p21),del(3)(q21)。7例L3中有3例檢出異常,分別為del(6)(q21),t(9;22)(q34;q11),t(4;11)(q21;q23)。L2有58例檢出異常,包括11例數(shù)目異常,超二倍體易見。47例結(jié)構(gòu)異常,以t(9;22)(q34;q11)檢出率最高,共18例,其次為t(8;14)(q24;q32)、t(4;11)(q21;q23)各3例。如表2所示。
表1 177例AML患者各FAB分型(M1-M7)染色體核型分析結(jié)果
表2 120例ALL患者各FAB分型(L1-L3)染色體核型分析結(jié)果
急性白血?。ˋL)是一組異質(zhì)性很高的惡性血液病。隨著城市污染、環(huán)境氣候變化、飲食習慣等的改變,AL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而且跨越各個年齡層,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AL的正確分型對白血病的診斷、確定治療方案、判斷預后、觀察療效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76年,法、英、美提出了AL的FAB形態(tài)學分型方案及診斷標準,是目前應用最多和最廣的分型方法,也是診斷白血病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之一[2]。但形態(tài)學診斷存在主觀性,近年來,國際上在FAB分型的基礎上開展了大量免疫學及染色體的研究,結(jié)合臨床綜合進行分型。其中,細胞遺傳學檢查較形態(tài)學及免疫表型檢查更能反映白血病細胞的生物特征,更能代表疾病的本質(zhì),細胞染色體分析已成為研究和診斷白血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據(jù)文獻報道,急性白血病的染色體異常檢出率通常為60%左右,這與中期細胞培養(yǎng)的質(zhì)量技術及顯帶技術有一定的關系[3]。本研究對310例AL患者采用常規(guī)染色體核型分析技術,總共檢出166例異常核型,占53.5%,與國內(nèi)外報道比例相符[3,4]。2001年,WHO提出的AML分類標準更加強調(diào)了重現(xiàn)性遺傳學異常:伴有t(8;21)(q22;q22)、t(15;17)(q21;q21)、inv (16)(p13;q22)和11q23染色體異常的AML[5]。這為揭示AL發(fā)病機制、靶基因治療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本研究AML異常核型中,以t(8;21)為最多見,主要集中在 M2亞型。其次是t(15;17),僅在 M3中檢測到,其他亞型未發(fā)現(xiàn)。WHO分類標準將其作為M3的一個重要標志,它對患者疾病的診斷與進一步治療有重要意義。inv(16)的異常主要在 M4患者發(fā)現(xiàn)。這與文獻報道的FAB相關性特異性染色體重排一致。ALL患者中異常檢出率最高的是t(9;22),數(shù)目異常以超二倍體、多倍體常見。參照染色體核型異常情況,美國國家癌癥綜合網(wǎng) (NCCN)按疾病預后風險不同分為3組:①良好組,包括t(8;21)、inv(16)和t(16;16);②中等組,包括正常核型、單純+8、t(9;11)及其它預后良好和預后差組未提及的異常;③預后差組,包括復雜異常 (≥3個異常)、-5、-7、5q-、7q-、除t(9;11)以外的11q23異常、inv(3)、t(3;3)、t(6;9)和t(9;22)[3]。這對 AL 患者診斷、進一步治療和判斷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免疫表型分析是一種客觀的檢測手段,尤其對于形態(tài)學分類不明以及雙系列型的AL更加具有診斷意義,本研究免疫分型與細胞形態(tài)學分型符合率為93.8%,有3例分類不明AL經(jīng)免疫分型確定為髓系白血病,有16例確定為雙系列型。免疫分型除了起到對形態(tài)學分型的補充外,對于認識白血病原始細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達,以及它們不同的分化狀態(tài)與臨床療效、預后之間的關系都有參考意義。因此,聯(lián)合細胞形態(tài)學、免疫表型分析、染色體檢查技術對于白血病的準確診斷、靶向治療、判斷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黃 亮,李春蕊,張 恒,等.多重巢式RT-PCR和染色體核型分析技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聯(lián)合應用[J].癌癥雜志,2007,26(9):1029.
[2]譚齊賢,張樹平.臨床血液學和血液檢驗.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97.
[3]繆扣榮,仇海榮,王 蓉,等.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體核型異常分析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9,17(1):8.
[4]Onsten T,Girardi FM,Coelho G M,et al.Cyt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findings in 166patients with de 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southern[J].Brazil Cancer Genet Cytogenet,2006,170:167.
[5]Harris NL,Jaffe ES,Diebold J,et al.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neoplasms of the h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report of the Clinical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J].Hematol J,200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