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軍 余艷琴 郝金奇 王燕萍 邢冬梅 孫劍冰 劉 娟
1.包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蒙古包頭 014000;2.包頭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內蒙古包頭 014000;
3.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昆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包頭 014000;4.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昆區(qū)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內蒙古包頭 014000
包頭市某醫(yī)院2009~2011年各年齡段人群乙肝感染情況分析
徐 軍1余艷琴2郝金奇2王燕萍1邢冬梅3孫劍冰4劉 娟2
1.包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蒙古包頭 014000;2.包頭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內蒙古包頭 014000;
3.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昆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包頭 014000;4.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昆區(qū)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內蒙古包頭 014000
目的 掌握包頭市某醫(yī)院就診人員各年份乙肝感染情況、感染模式以及各年齡段的感染情況,為有針對性地防治相關疾病提供科學依據(jù)。 方法 隨機抽取2009~2011年在包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就診的各年齡段外傷手術患者及孕婦共7 805例,空腹抽取患者靜脈血4 mL,離心分離血清,用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測定乙肝五項,非HBsAg陽性者進行乳膠法核實。 結果 7 805例受檢者中HBsAg陽性380例,陽性率為4.86%;全陰性4 848例,全陰率為62.11%。乙肝感染模式以 HBsAg(-)、HBeAg(-)、HBcAb(-)和 HBsAg(-)、HBsAb(+)、HBcAb(-)為主。 結論 依據(jù)感染模式及早進行預防接種,做到早預防,降低乙肝的發(fā)病率,可提高包頭市人群的健康水平。
乙肝五項;感染模式;酶聯(lián)免疫法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免疫學標志檢查是目前臨床分析和判斷患者病程和傳染性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在我國HBV血清學標志的表現(xiàn)模式,國內曾有多篇研究報道[1-4]。為了全面了解包頭市人群各年份、各年齡段乙型肝炎的感染情況、感染模式,進一步分析我市此類患者病毒血清學標記的表現(xiàn)模式,筆者回顧性分析了包頭市在我院手術科室就診的部分患者HBV檢測結果,并行統(tǒng)計學處理,認為選擇群體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代表性?,F(xiàn)將檢測情況做如下分析:
1.1 研究對象
抽取2009~2011年在我院就診的各年齡段外傷手術患者及孕產婦術前感染性指標檢測者共7 805例,其中,男3 748例,女4 057例。空腹抽取患者靜脈血進行乙肝表面抗原、抗體(HBsAg、抗-HBs),乙肝 e 抗原、抗體(HBeAg、抗-HBe)以及乙肝核心抗體(抗-HBc)5項指標的檢測,乙肝檢測結果中有1項或1項以上陽性,并且一般資料完整者列為納入標準。受檢者為因外科系統(tǒng)疾病、外傷或生產而新入院的患者,筆者有意選擇與肝病無關的手術群體,隨意性較強,具有一定社會代表性。對HBsAg陽性患者進行年齡分組:30歲及以下(青年組)69例,31~60 歲(中年組)257例,61 歲及以上(老年組)54例。
1.2 試劑與儀器
試劑: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試劑盒及陽性結果復查時使用試劑(乳膠法)均由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儀器:酶標儀(Thermo Labsystems),洗板機(FRANCE Bio-Red Mames-la-Coquette)
1.3 方法
患者在入院次日清晨常規(guī)抽取無抗凝劑靜脈血液3~
表1 不同性別乙肝五項各模式陽性結果比較
表2 各年份乙肝五項各模式檢測陽性結果比較
5 mL,離心分離血清,2 h內開始檢測或置2~6℃冰箱冷藏保存,于24 h(節(jié)假日不超過48 h)內完成檢測。采用ELISA法檢測,所有標本均符合分析前質量控制,嚴格執(zhí)行儀器操作規(guī)程,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人進行檢驗診斷。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并設空白及陰陽性對照。對于非HBsAg類指標出現(xiàn)陽性結果者,均選用快速板(乳膠法)手工操作進行復查,兩次結果一致方可上報并作為統(tǒng)計資料,所有結果真實可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性別患者乙肝五項各模式檢測結果分析
各科室患者不同性別患者間乙肝五項各模式比較結果顯示,模式 1、8、9、10、11 在不同性別患者中存在差異(P <0.05);模式 2、3、4、5、6、7 在不同性別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 1。
2.2 不同年份乙肝陽性率模式比較
各科室患者不同年份乙肝陽性率模式比較結果顯示,乙肝模式 1、3、8、9、10、11 在不同年份間存在差異 (P < 0.05),且模式1、10呈逐年遞增趨勢,模式2、8、9呈逐年遞減趨勢。見表2。
2.3 不同年份各年齡組HBsAg陽性率比較
各科室不同年份各年齡組HBsAg陽性率比較結果顯示,各年齡組不同年份HBsAg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年組HBsAg陽性率高于青年組、老年組。見表3。
表3 不同年份各年齡組HBsAg陽性分布情況[n(%)]
3.1 乙肝五項各模式陽性結果比較
由研究結果可以看出,乙肝模式 1、8、9、10、11 在男女患者間存在差異(P < 0.05),而模式 2、3、4、5、6、7 在男、女患者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乙肝模式中1是乙肝全陰,可以看出乙肝全陰女性高于男性,這與王亮等[5]、武紅霞[6]報道的結果不同,而與劉北陸等[7]的研究報道一致,但其在文章中尚未作出解釋。而筆者認為女性乙肝全陰率高于男性的可能原因一方面是與先天性的免疫耐受或對疫苗的應答過程中的一個或多個環(huán)節(jié)異常有關,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樣本的代表性不是很好。同時也說明應當加強乙肝疫苗的接種。而乙肝模式8、9、10、11代表大三陽、小三陽、小二陽、大二陽乙肝病毒攜帶者,對乙肝病毒的傳播有著潛在的危險,尤其是 HBsAg(+)、HBeAg(+)、HBcAb(+)模式傳染性強,HBsAg(+)、HBeAb(+)、HBcAb(+)模式傳染性低[8-11],HBsAg(+)、HBcAb(+)模式則無法直接判斷傳染性強弱,應加查HBV DNA以明確病毒實際復制水平[12-14]。在結果表1中各科室就診的所有男性發(fā)病明顯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社交面比較廣,接觸感染的幾率高于女性有關,提示我們應加強對 HBsAg(+)、HBeAg(+)、HBcAb(+)模式的管理,避免和控制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進一步傳播。從對HBV感染者血清兩對半檢測結果分析,人體感染HBsAg后多呈慢性攜帶,HBsAg和HBcAb會較長時間存在于血液中,較難轉陰。因此,對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應重在預防,特別是加強乙肝疫苗的接種是防治工作的重點,尤其應加強對男性患者的監(jiān)管。
3.2 各年份乙肝五項各模式檢測陽性結果比較
據(jù)表 2 顯示,乙肝模式 1、3、8、9、10、11 在各年份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模式1、10呈逐年上升趨勢,說明乙肝發(fā)病的風險性增加,提示應當加強疫苗的接種和加大免疫防護的力度,注重隱性感染有上升的趨勢;而模式3、8、9呈逐年下降趨勢,這可能與這與公共設施的消毒、個人的免疫接種以及針對具有高傳染性的患者,采取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治療的措施有密切關系。同時應注意保護易感人群,對健康人群免費注射乙肝疫苗,使HBV的傳播和流行降到最低限度。而對模式2而言,2010、2011年與2009年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呈下降趨勢,間接反映出乙肝的保護率下降,一方面可能由于人群的免疫耐受,另一方面可能與人們對乙肝的認識性和免疫接種率的降低有關。而其他乙肝模式并不常見,出現(xiàn)的情況無法解釋或解釋不令人滿意,但它是客觀事實,當然其中也有技術原因。我科對罕見的模式經復檢重現(xiàn)相同結果,即予以報道。這些罕見模式有待今后更多實踐,從而做出合理滿意的解釋。同時醫(yī)院應當加強對就診人員的乙肝知識的宣教,特別是對從業(yè)人員的健康體檢和特殊行業(yè)的調離規(guī)定,如餐飲業(yè),這對降低從業(yè)人員乙肝感染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行之有效的控制乙肝傳播與蔓延的措施之一。
3.3 HBsAg陽性不同年份各年齡組分布情況
結果中表3顯示,2010、2011年各年齡組HBsAg陽性率與2009年比較,呈逐年下降趨勢。具體從年齡組分析:①中年31~60歲年齡組檢測者中HBsAg陽性率最高,并呈逐年上升趨勢,這與中年人生活壓力大、交際廣泛等,從而導致自身免疫力低下造成感染概率增高有關;②低年齡組≤30歲者HBsAg感染呈逐年下降趨勢,這與該部分人群享受了出生時免費注射乙肝疫苗有直接關系;③高年齡組≥61歲者HBsAg陽性率也較低,這與老年人對健康問題的重視、衛(wèi)生防范意識增強有關,同時,也反映出現(xiàn)代人生活質量整體水平日益提高,對HBV的認識也隨之加強。結果提示我們應當關注中年人的健康,減少不良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注意飲食安全以及個人衛(wèi)生問題。
綜上所述,依據(jù)感染模式及早進行預防接種,做到早預防,降低乙肝的發(fā)病率,可提高包頭市人群的健康水平。
[1]駱抗先.乙型肝炎-基礎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2-186.
[2]Kanwal F,Gralnek IM,Martin P,et al.Treatment alternative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a cost-effectiveeness analysis[J].Ann Intern Med,2005,142:821-831.
[3]張玲霞.提高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水平[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6,31:377-378.
[4]戴志澄,祈國明.中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上卷)[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7:39-58.
[5]王亮,周敦金,趙德峰,等.武漢地區(qū)2007年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08,19(6):19-22.
[6]武紅霞.襄樊市10 625名學齡前兒童血清HBV五項標記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77-378.
[7]劉北陸,欒建兵,杜紅麗.醫(yī)保參保人員19 129例乙肝五項結果調查[J].中國誤診醫(yī)學雜志,2011,11(4):995-996.
[8]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6~2010年全國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guī)劃[S].2006-02-13.
[9]褚建萍.孝義市食品及公共場所從業(yè)人員HBV感染情況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7,17(5):53.
[10]付桂英,秦紅,楊丹丹,等.26217例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表達模式的探討[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7,17(5):864-865.
[11]杜亞玲,白賀霞,潘惠忠.2009年石河子地區(qū)高考體檢學生乙肝感染狀況調查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8):58.
[12]周暉,江楚文,錢靖琳,等.前Sl抗原和HBV DNA與血清標志物之間的相關性探討[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28(7):1184-1186.
[13]毛海斌,張志方,楊幼萍,等.19301例從業(yè)人員乙肝血清學標志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8,18(1):143-145.
[14]王寧,吳萍,沈廣虎,等.5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感染情況調查[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0,8(8):55-56.
Analysis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among all ages of population in one hospital of Baotou city from 2009 to 2011
XU Jun1YU Yanqin2HAO Jinqi2WANG Yanping1XING Dongmei3SUN Jianbing4LIU Juan2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Baotou 014000,China;2.School of Public Health,Baotou Medic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Baotou 014000,China;3.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Kun District in Baotou City,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Baotou 014000,China;4.Health Inspection Institution of Kun District in Baotou City,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Baotou 014000,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hepatitis B infection situation and infection mode in different years and the infection situation in different ages among patients in one hospital of Baotou city,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pec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MethodsA total of 7 805 patients underwent traumatic surgery and pregnant women with different ages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from 2009 to 2011 were sampled randomly.A total of 4 mL intravenous blood was drawn from fasting patients and then centrifuged the serum.The hepatitis B five items were detected by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and non-HBsAg positive patients
emulsion method for verification.ResultsAmong 7 805 patients,380 were HBsAg positive,with the positive rate of 4.86%,and 4 848 were fully negative,with the fully negative rate of 62.11%.The main hepatitis B infection modes were HBsAg(-),HBeAg(-),HBcAb(-)and HBsAg(-),HBsAb(+),HBcAb(-).ConclusionEarly preventive vaccination based on the infection mode can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people in Baotou city.
Hepatitis B five items;Infection mode;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575
C
1673-7210(2012)08(a)-0135-03
2012-03-14 本文編輯:程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