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當今世界的動畫片,雖然中國、韓國和歐洲各國都有奮起直追的架勢,但就其制作技術水準和規(guī)模以及影響力而言而還是難以與美日動畫片相比擬的。隨著CG數(shù)字技術在動畫中的深入運用,動畫片掀起了另一個競爭熱潮。為了使本國的動畫片能在世界上分到一塊屬于自己的蛋糕,各國政府在資金和政策方面都給動畫片以極大的支持,可以說,政策扶持是動畫后進國家的共性。然而,如果認為只要政策上支持就可以把動畫片這塊蛋糕做大做強則未免過于天真。一方面,美日動畫片之所與傲立于世界之上,必定有其內在的機制和要素。另一方面,任何一門藝術種類如果不從其藝術本體上去挖掘其本質屬性,然后根據(jù)這些屬性制定相應的發(fā)展策略,其結果必定會是吃力不討好的買賣。
因此,我們認為探析美日動畫片成功的要素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將從美日動畫片的特點、區(qū)別和優(yōu)勢等方面研究分析。在此基礎上剖析二者的成功要素,并將探討這些成功要素為中國動畫片學習和借鑒的可能性。
動畫片具有常規(guī)電影的一般屬性,但因為美日兩國分屬于東西方文化不同體系,兩國的動畫片也由于其本國的文化內涵不同而顯示出各自的特點。令人稱奇的是,兩國動畫片雖然特點迥異,但在娛樂兒童這一文化視野上二者都做到了盡善盡美,都在各自的形態(tài)上顯示出相當?shù)膶徝栏腥玖Α?/p>
美國動畫片的歷史悠久,動畫產業(yè)相當成熟?!半S著數(shù)字藝術的發(fā)展日臻成熟,美國動畫片采用電影大片制作技術,已經經歷了工具階段、場景階段和數(shù)字表演階段三個不斷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階段。”[1]美國動畫片主要以3D動畫為主,其產業(yè)主要有好萊塢迪斯尼、皮克斯、??怂购兔赘呙返葞准夜?。
在人物形象設計上,美國動畫片在追求“外觀”真實性的同時,沒有讓動畫形象失去性格獨特的趣味性,忽視細節(jié)強調夸張,往往將角色最突出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美國動畫片在題材上比較單一,以寓教于樂為主,有較強的主流化傾向。主要強調影片的娛樂和對兒童的教育作用,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循公認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美國主流動畫片嚴格禁忌不同種族之間的婚戀,殺人,復仇。反面人物總是被冥冥中的上帝懲罰,如《美女與野獸》中,野蠻的獵手加斯頓失手掉下深淵,《鐘樓怪人》弗羅洛主教從巴黎圣母院的頂樓墜落,《獅子王》中的叔叔最終自取滅亡等等就是這方面的例證。
美國動畫片重視其作為電影本質的娛樂性。主題上跟美國的個人主義和自由樂觀的精神相吻合,比如貓和老鼠的形象。不過,美國動畫題材上的這種“老套”也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雖然題材有點“老”,但卻是建立在世人皆知的基礎上的,這樣一來倒適合于任何國家和地域的人觀看,這給美國動畫片流行于全世界掃清了理解上的障礙。與之相對,日本動畫片卻因為其東方思維的地域性和情節(jié)的神秘性而僅適合于亞洲地區(qū)流行。比如火影和柯南系列,不了解東方文化的歐美人便較難看懂。不管他們怎樣的“篡改”了我們古老的民間傳說,美國動畫人能在“老土”的題材上編出同樣吸引人的故事情節(jié),這是美國動畫片了不起的地方。相對來講,日本動畫片更多地保留了東方民族隱忍、含蓄的特征,缺乏娛樂氣質,偏重于人文思考;而美國動畫片比較直接率真,以輕松詼諧、寓教于樂的風格特點贏得了全世界兒童的喜愛。
日本的動畫片主要以二維動漫為主。動漫產業(yè)化程度非常高,“日本動畫影視片年產量約為12萬分鐘, 占全球動畫產量的60℅以上?!盵2]動漫已經成為日本三大經濟支柱之一。
在人物設計方面,美國動畫片中,人物造型都比較簡單,人物比例比較夸張。通常會采取1:9的比例,男女主角的身材相貌不追求完美無缺,但更接近角色性格,也更接近現(xiàn)實中的人們。美國動畫片中,人物常常充當救世主的角色,例如男女超人、蜘蛛俠、蝙蝠俠、蘭博之類的等等。日本動畫片則多以突出團體為主,偏重于用相對簡單的筆畫勾勒出角色的形象,這些形象雖然和真實世界相差甚遠,但創(chuàng)作人員出色的觀察力和精妙的心里描繪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來卻很有生命力,以至觀眾根本不在乎其視覺上的“立體”與否。人物與整個畫面配合,寥寥幾筆就能讓觀眾感受到劇情想要傳達的感受。宮崎駿作品《龍貓》中有個叫“小米”的4歲小女孩,在視覺上是一個簡單的二維圖像,可觀眾卻從中感受到無限快樂的童趣。日本動畫片人物造型雖然作者個人風格明顯但也共性多多。如宮崎駿的影片《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天空之城》中的希塔,《魔女宅急便》中的淇淇,《龍貓》中的嗥月等與手冢治蟲的《阿童木》、《大都會》中的人物造型就有很多相似之處。
在主題選擇上,日本動畫片一般分兩類主題:一類比較突顯團結就是力量,并以個人奮斗為線索以達到一個集體意義上的很高目標,如《圣斗士星矢》《灌籃高手》《火影忍者》等就體現(xiàn)了團隊的力量。另一類則表達了成年人對于社會壓力的抗爭,希望回到為所欲為的小時侯,蠟筆小新,《龍貓》中的小米就是此類主題的體現(xiàn)。
美日動畫片的成功除了兩國政府的支持,動漫產業(yè)機制成熟等因素之外,就藝術本體而言,兩國動畫還有其內在的成功要素。
(一)制作精良
美國電影從來就以制造真實的銀幕幻象而稱著世界。即使給兒童看的動畫片也熱衷于用3D制作立體的效果,在銀幕上制造一個個貌似真實的影像奇觀。美國動畫片的畫面流暢度、真實感和細膩程度是日本動畫片所不及的?!逗5卓倓訂T》給觀眾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海底場景,《阿凡達》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夢幻的原始奇觀。其制作精良不僅體現(xiàn)在場景的宏偉和真實,更體現(xiàn)在動畫形象表情變化的逼真和細膩上。在《獅子王》里,當小辛巴和叔叔談話時,小辛巴的耳朵,面部,就連尾巴都隨著它當時的思想和感受有所變化,表情非常豐富。而日本動畫形象的表情相對木訥而簡單,嘴型基本上是以簡單的開合來完成的。從公主,城堡,王子童話故事演變而來的美國動畫片在畫風上一直是細膩美觀,富有質感。故事場景獨一無二,表情和肢體語言豐富。這些都是靠背后雄厚的資金實現(xiàn)的。由此可見,與日本相比,美國動畫片成功第一要素是制作工藝的精到,這種需要大資金投入的大片制作模式也只有好萊塢迪斯尼、福克斯等這樣的大公司才能承受。“美國的動畫大片與其說是美國在動畫市場的成功, 不如說是在電影市場的成功。” [3]“在電影方面, 美國人有能力讓全世界來買單, 當然需要一些新的手段, 如高科技、高投人, 這同時也提高了競爭的門檻,降低了投資風險。這種模式已成為美國動畫片制勝的法寶?!?[4]可以說,美國動畫片用電影大片的手段制作動畫片是美國動畫片得天獨厚的成功要素,是不可復制的。
(二)寓教于樂 兼容并包
美國動畫片嚴格遵守簡明正統(tǒng)的普世價值觀,追求娛樂性和教育性的結合,自覺宣揚公認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總是將怪趣新奇寓教于樂,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小朋友在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時也學到了親情、友情的可貴,成年人則使原本勞累工作的身心放松一把,又在與孩子同樂的過程中享受家庭的溫暖。美國動畫片寓教于樂兼容并包的通俗性降低了世界其他國家少年兒童欣賞的門檻,為它流行于世界提供了理解性的保障?!皬拿缹W角度看,直接意指的形象看起來就像是形象的一種伊甸園狀態(tài)。以烏托邦的方式把它的含蓄意指明確化,形象化成為根本客觀的東西,或者說在最后的分析中是純潔的?!盵5]美國動畫片帶給全世界兒童的正是這種具有道德普世價值的童真。雖然有些童真消失殆盡的成年人并不喜歡好萊塢的動畫片,但鼓吹家庭價值觀觀念的人們還是樂意在美國動畫片的童話世界中傻樂一把的。由此可見,寓教于樂、兼容并包的普世價值理念所帶來最大范圍的觀眾群是美國動畫片成功的又一大要素。
(三)與受眾心理機制的契合
美國好萊塢電影之所以稱雄世界,在筆者看來,在人物和情節(jié)設置上嚴格遵守一般的戲劇規(guī)律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作為電影的一個分支,美國動畫片很顯然從常規(guī)影片中吸取了娛樂觀眾的精髓。
在人物設計上,美國動畫片遵守了中國傳統(tǒng)戲劇中“生旦凈末丑”的角色設置規(guī)律。這體現(xiàn)在,除了主角形象之外,任何一部動畫片都有一兩個極具個性化的“丑角”形象。如《怪物史萊克》中古怪精靈的驢、《海底總動員》里健忘的小丑魚多莉、《獅子王》中正義可愛的小狐貍和野豬等等。有學者認為丑角天然地“具有快感原則的積極肯定的性質,他戰(zhàn)勝了自己的恐懼,并且在傳播非官方的真理中發(fā)揮作用,由此在公眾之間創(chuàng)作一個樂融融的和睦局面?!?[6]黑格爾也認為丑角“高高興興地不把失敗放在眼里,覺得自己超然于這種失敗之上。” [7]這些“丑角”既是影片喜劇效果的制造者,也故事情節(jié)轉折的關鍵點。這種形象設計方式雖然有些老套但符合傳統(tǒng)戲劇的一般審美規(guī)律,也符合全世界人們的欣賞口味,更與受眾心理的愉悅期待有機地契合。
此外,美國動畫片秉承了一般影視片“三分鐘小高潮,十分鐘一大高潮”的節(jié)奏理念,這種節(jié)奏上的錯落有致使得影片具有一張一弛的審美效果。人們不用擔心在緊張刺激的劇情中透不過氣來,也不會有拖沓沉悶的感覺,你會在輕松愉快中度過觀影時光。這些情緒都是因為美國動畫片很好的契合了觀眾接受心理機制的緣故所致。可以說,人物與情節(jié)設置的心理契合是美國動畫片和常規(guī)電影成功的主要因素。
有人分析日本動畫片的成功跟它的觀眾群定位全面和制作成本以及高科技的推廣途徑等有很大關系。這些分析都沒有錯,然而,動漫產業(yè)的發(fā)達并非靠一種形式就能成功的。如果說前人的分析是從動畫片外圍入手的話,下面筆者從日本動畫的內在基因分析其成功的秘訣所在。
(一)劇情先行
與美國動畫片的通俗簡單相比,日本動畫片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故事情節(jié)的神秘莫測。李漁在談到“脫窠臼”時指出,“若此等情節(jié),業(yè)已見之戲場,則千人共見,萬人共見,絕無奇矣,焉用傳之?” [8]日本動畫片正是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抓人眼球的。以宮崎駿的作品為例,影片開頭總是給人一種神秘的氣息,然后主人公帶著觀眾的眼球一道探尋未知的世界,期間自然會遇到無數(shù)的驚險和神奇,人們根本揣摩不透影片最終的結局。日本動畫片這種懸念性和神秘性極大地刺激了成人和小孩的感知欲望。相對來說,美國動畫片的故事情節(jié)則非常簡單而老套,人們大都能猜到結尾,這種劇情設置上的不足使得美國動畫片需要以臺詞和間隙的逗樂留住觀眾。另一方面,日本屬于東方文化體系,具有儒家文化的隱忍,但缺少作為電影本質的娛樂精神,為了取長補短,日本動畫片則不得不通過引人入勝的劇情來吸引眼球。總體來說,美國動畫簡單的劇情似乎更符合兒童作為受眾主體的鑒賞習慣,而日本動畫片追求劇情的華麗則把成年觀眾也拉進了受眾主體,從而贏得了觀眾群優(yōu)勢。總之,劇情先行是日本動畫片能與美國動畫片抗衡的制勝法寶。
(二)創(chuàng)意開路
相比常規(guī)影視,動畫片有其獨特之處。它不受實物的限制,造型可以極度夸張,比常規(guī)影片更富于表現(xiàn)力。在超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發(fā)揮上有著其他藝術形式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動畫的世界也讓我們幻想,讓我們有片刻的時間脫離或超越成人世界的紛擾和麻煩。在這個全球化和市場化的時代里,人生復雜和難解……它們提供一個可愛的世界,到處洋溢著奇遇和傳奇的光輝?!盵9]日本動畫片則將這種創(chuàng)意優(yōu)勢發(fā)揮到了極致。
《千與千尋》中,少女千尋隨父母參觀了一個城堡,不想父母卻因吃了點東西而被變成了豬,而她自己也在尋找中逐漸闖入一個神秘莫測的世界。該片一開頭就脫離了常規(guī)情節(jié)的俗套,顯示出非同一般的創(chuàng)意。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影片越往后創(chuàng)意更加驚人。比如具有多只手的煉爐老大爺、無臉的神秘人以及把所有的廢物都吞進肚里的河神等等不一而足。《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少女蘇菲受到荒地魔女的詛咒,變成了九十歲的老太婆,創(chuàng)意在該片中可謂遍地開花?!讹L之谷》里,宮崎駿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未來世界的模樣,幻想未來世界將會是一片腐海,而那時消化垃圾的“王蟲”則成了人類最值得尊敬的朋友?!洱堌垺分?,一個巨大的貓科怪物卻成了兒童最知心的友人,最神奇的是,這個怪物龍貓竟然坐著貓車上班。
動畫片的主要觀眾群是兒童,而兒童恰恰是最善于幻想的人類一族。應該說,正是奇思妙想的創(chuàng)意與兒童形成了相當程度的心理契合才使得日本動畫片如此成功。另一方面,日本是人口密集的島國,資源缺乏。現(xiàn)實社會的各種壓力讓日本成年人在工作的間隙想要回避現(xiàn)實,而超現(xiàn)實的動畫片正迎合了這一要求,動畫中的奇思幻想使長時間被束縛在工作思維中的日本成年人得到精神上的宣泄和釋放。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某種程度上,正是創(chuàng)意拓寬了日本動畫片的成人市場。
(三)主題況味
美國動畫片偏重娛樂,主題相對簡單明了。日本動畫片則顯得厚重而深沉。二者并無絕對的高下之分,只不過分別代表了東、西方民族的品位與性格,滿足了人類不同種族的欣賞需求。日本動畫片的創(chuàng)意十足但并非無厘頭的胡想,天馬行空創(chuàng)意的背后其實隱藏著一個個發(fā)人深思的主題,清新寫意的畫面外面提供給觀眾的往往是一個個頗具終極思考意味的主題空間。
《千與千尋》表現(xiàn)了人類的貪婪致使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哈爾的移動城堡》宣揚了在逆境中挺立的生命意志;《風之谷》更以環(huán)境惡化后人類的生存策略作為主題,《龍貓》則表達了人類與動物的和諧相處等等。與宮崎駿的溫情脈脈相反,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人狼》和《阿瓦隆》則表達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批判,并探討罪惡的現(xiàn)實世界向虛擬化進化或許是人類的一個出路。大友克洋的《迷宮物語》、《最臭兵器》、《大炮之街》、《老人D》則透露出對濫用技術侵蝕下的世界和在技術中人性異化的深切恐懼。今敏的代表作《千年女優(yōu)》將電影故事和主人公真實人生中的際遇虛實交錯,日本千年的歷史片段就在這些真實與幻象的交織中呼嘯而過,塑造出一個氣勢雄偉、燦爛輝煌如史詩般的傳奇故事。表達了對人們在當今社會的各種壓力下表現(xiàn)出的矛盾心理。有人說片中的女優(yōu)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正是日本民族執(zhí)著精神的深刻寫照。
綜上分析,日本動畫片不僅通過創(chuàng)意吸引了充滿幻想的兒童群體,也通過令人回味的主題況味抓住成人觀眾的眼球。這一點上,日本動畫與美國動畫主題的簡單老套相比是具有厚重優(yōu)勢的。
作為電影分類的一種,美日動畫片都具有基本的電影屬性。除此之外,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兩國動畫片得以蓬勃發(fā)展并成為本國經濟產業(yè)之一。美日動畫片猶如東西方文化的代表,構成了世界動畫片的景象奇觀。他們各自的成功要素是與本國文化、思維習慣是息息相關的。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各自成功要素,那就是兩國動畫片都在相當程度上契合了本國觀眾的文化心理和娛樂需求。西方文化率性直接決定了美國動畫片在人物形象設計、故事情節(jié)、主題安排上具有通俗簡單的特點,這使得美國動畫片流行全世界具備了理解上的條件。而西方人幽默的本性則使得美國動畫片處處充滿了笑點,把幽默和搞笑發(fā)揮到極致是美國動畫片成功的一大法寶。相比之下,日本動畫片則深具東方文化的隱忍和厚重。東方人天生的深沉感雖然使得日本動畫片缺少點幽默但在故事情節(jié)和主題設置上卻能發(fā)揮出無限的想象力,在娛樂的同時也讓觀眾體會到發(fā)人深思的主題況味。日本動畫片與美國相比雖然缺少國際市場,但卻最大限度的獲得了成年觀眾,可謂“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傮w而言,美日兩國動畫片猶如兩條平行線,一直貫穿于全世界動畫片文化市場之中,雙方并沒有相交。迄今為止,美國日本動畫片相互之間都還不能占領對方的市場。他們成功的要素就在于各自的動畫片都相當程度地契合了東西方文化心理。
“中國動畫大片正面臨著國際發(fā)展的大好機遇,主要有兩點重要的理由,國際商業(yè)動畫大片的成功經驗積累和國家逐年對動漫產業(yè)的關注,其關注程度和扶持力度已經達到了無以加復的高度,出臺的一系列具有戰(zhàn)略性的扶持政策為動漫產業(yè)在中國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良好的環(huán)境?!?[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說中國動畫片可以從美日動畫片成功要素吸取經驗的話,筆者以為,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著急去搶占所謂的國際市場,而是反觀中國動畫片是否契合了中國人的審美心理機制,“民族的才是國際的”是有相當?shù)览淼摹?/p>
注釋
[1]郭曉.《<阿凡達>帶給我們的反思不僅僅是技術藝術教育》,見《藝術教育》2010年第2期 第24-25頁
[2]李中秋《美日動畫市場分析 》見《中國電視》 2004年 第12期 第66頁
[3]同上
[4]李中秋《美日動畫市場分析 》見《中國電視》 2004年 第12期 第65頁
[5]羅蘭?巴特,讓鮑德里亞著《形象的修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年版 第45頁
[6]漢斯?羅伯特?耀斯《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7年版 第297頁
[7]黑格爾《美學》第三卷 1981年版 第292頁
[8]李漁《閑情偶寄》 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頁
[9]沙地編著《動漫電影100+6》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004年版 序言
[10]美國電影協(xié)會網(wǎng)站:MPAA.www.mpaa.org / researchStatistics.asp[EB /OL].2009- 03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