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
2011年的歲末,在由省文化廳主辦的省音樂舞蹈節(jié)上,我又一次重返了舞臺。盡管我沒有獨奏節(jié)目,也沒有自己創(chuàng)作的獨奏曲,而是參加了民樂團的合奏和重奏等節(jié)目,但重返舞臺的感覺真好。
盡管看到了近些年來江蘇音樂舞臺上已少有了過去的熱鬧,我把自己躲進了教學的小課堂,卻仍然沒有丟掉舞臺的情懷,因為這畢竟是自己30多年來,為之努力和奮斗的神圣的音樂天堂。
盡管知道現(xiàn)在的舞臺演出根本就不太可能有什么經濟效益,演一場也只能有幾十塊錢而已,但我仍然不斷地要做登上舞臺的夢,說起來真是有點癡迷。
算下來,我這個嗩吶演奏員斷斷續(xù)續(xù)在江蘇的音樂舞臺上也摸爬滾打幾十年了,參加過歷屆的江蘇音樂舞蹈節(jié),參加過國慶60周年的重大演出,參加過建黨90周年的重大演出,無論是民樂團的國內巡回演出,還是出訪國外演出,我都有一種自豪感,且這種自豪感在國外演出的時候反而更加強烈。我只要一登上舞臺,我會立即興奮起來,全神貫注地盯著指揮的手勢,投入到最佳的境界中去。每次演出都會在《春天的序曲》中拉開帷幕,緊接著的《喜洋洋》就會迎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我們這一代的民族器樂演奏員,也許是承傳著老一代音樂工作者們的民族情懷,對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總是情有獨鐘,熱愛不已。因為個人年齡和身體的原因,好多年沒有機會登上舞臺了,音樂舞蹈節(jié)也有好多年沒有舉辦了,有時不免有些傷感和愁悶,時常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思念著舞臺、讓民族樂曲的旋律在自己的腦海中永遠地流淌著,跳動著,期盼著自己能夠有再上舞臺,特別是能夠再次參加音樂舞蹈節(jié)的機會,讓自己的學生能夠有機會看到自己的老師在舞臺上的音樂風采。
2011年的年底,我又終于等來了重返舞臺的機會。我靜靜地在后臺候場,坐在后臺的化裝鏡子前,聞著油彩粉黛那淡淡的芳香,難以平靜的心中懷著對登臺演出的期待,這真是一種非常好的感覺。我們民樂團這次參加音樂節(jié)的節(jié)目是大型民樂協(xié)奏曲《游子吟——獻給母親的思念》,曲作者沈鋒不僅是琵琶演奏家,還是這一首曲子的曲作者。他在創(chuàng)作這首曲子的時候,曾多次與我談起創(chuàng)作這首樂曲的初衷和感受,盡管是根據一首古詩詞所引發(fā)的靈感,卻完全能夠表達出天下所有兒女對母親的感恩、思念和贊美。曲作者多次與我探討,希望我的嗩吶能夠在這首樂曲中,充分展示出一種喜悅,同時更能表現(xiàn)出悲情。這恰恰是中國嗩吶所特有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嗩吶聲聲,特別動聽也特別搶耳,只要是音樂的高潮處,嗩吶總能起到極其重要的烘托氛圍的作用。在樂曲的第一樂章和尾聲部分,我將生活中的角色與樂曲中兒子的形象融入一體,努力真實地去感受,讓感情隨著人物和旋律得到升華和釋放,我用嗩吶聲去哭、去笑、去悲、去思念,完全投入到對母親思念的大愛之中去,一邊在演奏,一邊也盡情地享受著創(chuàng)作和演奏上的快感。此時時刻,我仿佛有了最美好的感覺,我不僅與樂曲有了共鳴,同時也感到與觀眾有了心靈上的溝通和默契,我感受到了觀眾的感情與樂曲演奏的交流,融會成一片愛的海洋;我感覺到了觀眾隨著樂曲和樂章的變化,所表現(xiàn)出來的瞬間的情緒波動,我似乎感覺到了觀眾對每個音符、每段旋律甚至每個節(jié)奏的變化都與他們的心靈在一起蕩氣回腸……這一刻,就是我們音樂人最幸福的時刻,尤其是在謝幕的掌聲中,美好的感覺只能是我們這些演奏員們最能享受和體會到的。這就是音樂的力量,這就是舞臺的魅力。
嗩吶是中國最典型的民族樂器之一,我為自己能夠從事這門專業(yè)而感到榮幸。這一次參加音樂舞蹈節(jié)的演出,不僅讓我有幸再次登上神圣的舞臺,更讓我通過民族器樂協(xié)奏曲《游子吟——對母親的思念》的演奏,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內涵和力量。中國的民族樂器和民族音樂是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是民族文化的根。一首好的動聽的樂曲肯定會受到中國人民大眾的喜愛,同樣也會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作為我們這一代音樂人,尤其是從事民族器樂的承上啟下的一代人,更應該將本民族的文化妥善保管和傳承,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正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社會的發(fā)展一日千里,現(xiàn)代化的進程使大眾的生活狀況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民族音樂處在迅速的新陳代謝之中。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作品如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或反映人民大眾的心聲,就會逐漸被淘汰而失傳,新的音樂形式又在不知不覺之中萌生出來。因此,時代和人民都呼喚我們藝術工作者要多出作品,還要多出精品力作。精品佳作不僅要經常地在舞臺上展示,還要利用一切最發(fā)達的科學手段,使之保存和發(fā)揚光大。如果千百年來,我們的民族器樂和民族樂曲在我們的手中失傳了,這就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后代。反之,如果我們能接受國內外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使我國光輝燦爛的民族器樂和民族音樂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得到更大的發(fā)展,更好地傳承,那么我們就可以自豪地說:我們無愧于炎黃子孫的稱號,不愧是龍的傳人。
只要有好的作品,我就愿意天天在舞臺上演奏,好的作品也是吸引我登上舞臺的原動力。重返舞臺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