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霞,邱少紅,余 蓉
(石首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湖北 石首 434400)
新型隱球菌血液感染1例
袁 霞,邱少紅,余 蓉
(石首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湖北 石首 434400)
目的:探討新型隱球菌感染的檢驗學診斷。方法:革蘭氏染色鏡檢,觀察形態(tài)、染色特點并行墨汁負染色,生化反應進一步證實。結果:35℃ 24h形成典型濕潤的、黏液樣、不透明的白色至奶油色菌落,1周后轉淡黃或棕黃,濕潤黏稠,狀似膠汁。取菌落涂片革蘭染色,為圓形和卵圓形,菌體直徑一般在2~15um,大者直徑可達20um,革蘭染色陽性。墨汁負染色:取菌落涂片與1滴墨汁混合,加蓋玻片后鏡檢,可見圓周形或者卵圓形芽生孢子,但無真、假菌絲。菌體外有寬厚莢膜,莢膜比菌體大1~3倍,可見圓形菌體,外繞有一寬闊的空白帶(莢膜)。生化反應商品API20C AUX板條 (梅里埃) 鑒定,推薦性鑒定結果:新生隱球酵母菌鑒定百分率99.9%,典型指數(shù)0.84。結論:新型隱球菌侵犯人體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最易受累,并常在腦室及大腦導水管周圍的灰質處呈占位性病變。確診要靠病原學證據(jù),腦脊液墨汁染色或培養(yǎng)找到隱球菌,多次檢查后可提高陽性率。
新型隱球菌; 墨汁負染色
新型隱球菌(Crytococcus Neofonmans )又名溶組織酵母菌(Torula Histolytica ),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土壤、鴿類、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尤以鴿糞中含量較多,也存在于正常人體體表、口腔、腸道,可侵犯人和動物,近年來由于誘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因素增多,其發(fā)病率有所上升。該病是真菌性疾病中較嚴重的一種,其死亡率占18%~30%。因此,新型隱球菌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院于2011年收治1例患者,經(jīng)過血培養(yǎng)、形態(tài)分析、生化分析診斷為新型隱球菌感染?,F(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患者男,45歲。2011年11月19日因咳嗽伴發(fā)熱半月來我院就診,臨床表現(xiàn)咳嗽,有時咳少許白粘痰,偶痰中帶血,2個月前確診患AIDS ,服用抗病毒藥物1個月。體溫38.6℃,脈搏10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20/65mmHg。神清,青色面,皮膚可見散在小紅丘疹,皰疹,部分膿苔。雙肺呼吸音稍粗,均未聞及啰音,心律齊,無雜音,腹部平軟,無壓痛。胸部CT:右肺感染性病變,并空洞形成,縱膈及腋窩淋巴結腫大。
1.2實驗室檢查
①血常規(guī):WBC 1.33×109/L ,RBC 2.73×1012/L,HGB 87g/L。②TBAb陽性,痰涂片抗酸染色鏡檢,未找到抗酸桿菌。肺炎支原體抗體陰性,肺炎衣原體抗體陰性,血沉53mm/h,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抗體陰性,肥大反應試驗陰性。
1.3微生物學檢驗
血培養(yǎng)48h有細菌生長,直接涂片革蘭染色陽性。接種哥倫比亞血瓊脂、巧克力瓊脂、沙保羅培養(yǎng)基,放置35℃含5%的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SDA培養(yǎng)基放35℃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35℃ 24h形成典型濕潤的、黏液樣、不透明的白色至奶油色菌落,1周后轉淡黃或棕黃,濕潤黏稠,狀似膠汁。
圖1 革蘭染色 (×100) 圖2 墨汁負染色(×40)
取菌落涂片革蘭染色,為圓形和卵圓形,菌體直徑一般在2~15μm,大者直徑可達20μm,革蘭染色陽性,見圖1。墨汁負染色:取菌落涂片與1滴墨汁混合,加蓋玻片后鏡檢,可見圓周形或者卵圓形芽生孢子,但無真、假菌絲。菌體外有寬厚莢膜,莢膜是菌體的1~3倍,可見圓形菌體,外繞有一寬闊的空白帶(莢膜),見圖2。
1.4生化反應
脲酶試驗陽性、氧化酶試驗陽性、硝酸鹽還原試驗陰性,可使石蕊牛乳堿化,可同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甘露醇、蔗糖、肌醇,不同化乳糖,不發(fā)酵葡萄糖、麥芽糖、乳糖,不能利用硝酸鉀。商品API20C AUX板條 (梅里埃) 鑒定(見表1)。
表1 API20C AUX生化試驗
推薦性鑒定結果 :新生隱球酵母菌鑒定百分率99.9%,典型指數(shù)0.84。
新型隱球菌侵犯人體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最易受累,并常在腦室及大腦導水管周圍的灰質處呈占位性病變[1]。確診要靠病原學證據(jù),腦脊液墨汁染色或培養(yǎng)找到隱球菌,多次檢查后可提高陽性率。新型隱球菌一般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致內(nèi)源性感染,對人類而言,它通常是條件致病菌。該病的發(fā)生與宿主的免疫狀況、隱球菌菌株的毒力等有關。機體感染途徑以吸入空氣中的孢子為主,隱球菌孢子到達肺部,可引起肺部感染,但常為無癥狀感染,此時隱球菌可被機體清除,也可能隱藏在肉芽腫中。根據(jù)機體的免疫狀況,由肺經(jīng)血液播散時可侵犯所有臟器組織,主要侵犯肺、腦及腦膜,引起慢性腦膜炎,也可侵犯皮膚、骨、關節(jié)和心臟等部位。該病好發(fā)于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AIDS)、糖尿病、惡性腫瘤患者、器官移植及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者。臨床最常見的為亞急性或慢性腦膜炎,肺部感染其癥狀類似肺結核,應用墨汁染色可以幫助鑒別診斷。一般臨床上比較重視從CSF標本中查找新型隱球菌,從血液中發(fā)現(xiàn)者較少。本例從血培養(yǎng)中發(fā)現(xiàn)新型隱球菌也是因藥敏實驗對所有青霉素類甚至萬古霉素均耐藥,才考慮到是否為真菌感染,于是重新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并行墨汁負染色,無論從形態(tài)、染色特點、生化特性還是臨床表現(xiàn),結合此病人是確診AIDS患者,都符合新型隱球菌感染的診斷。本病一經(jīng)確診,需立即抗真菌治療,用藥途徑和療程需要個體化,聯(lián)合用藥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目前在臨床上二性霉素B使用較多,也是藥效最好的抗真菌類藥物。它能選擇性地與真菌細胞膜上的麥角甾醇發(fā)生作用,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使菌體內(nèi)物質向外滲出,最終造成真菌死亡。停藥指征為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腦脊液常規(guī)檢查正常、每周1次墨汁染色找隱球菌連續(xù)3~4周陰性。對于部分顱內(nèi)壓增高患者可采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降顱壓,嚴重腦積水患者可行腦脊液分流術,并加強營養(yǎng)支持[2]。
[1]張利成,林亞明.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的診治進展[J].云南醫(yī)藥,2009,30(6):683-687.
[2]張齊龍.持續(xù)腰池腦脊液引流治療隱球菌性腦膜炎的臨床探討[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26(13):1247-1248.
[編輯] 何 勇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1.030
2012-06-26
袁霞(1977-),女,湖北石首人,主管技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
R379.5;R446.5
A
1673-1409(2012)11-R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