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煒 趙 靜 鄒 欣 陸付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研究所,武漢 430030
黃連、生地配伍源自孫思邈《千金要方》,稱之為黃連丸,方中黃連清熱為君,生地滋陰為臣,共奏清熱滋陰之功效,主治消渴。臨床實踐[1-2]表明以黃連-生地藥對為基本方的一些制劑治療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療效,實驗研究[3-5]也顯示黃連、生地和黃連-生地藥對具有明顯的降糖作用,但黃連配伍生地是否存在協同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采用高脂飼料喂養(yǎng)聯合小劑量鏈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尾靜脈注射的方法,誘導雄性SD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觀察比較黃連、生地及其配伍對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療作用,進一步揭示黃連丸方劑配伍的科學內涵。
SPF級雄性SD大鼠105只,體重160~180g,購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動物合格證號:00007632),實驗動物自由攝食、飲水,飼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為18℃~22℃,濕度40%~70%,自然晝夜節(jié)律光照。
黃連、生地均購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藥房(黃連產地:四川,批號:090501;生地產地:河南,批號:091201),黃連、生地及其配伍均采用水煎劑,濃度為1g/ml。
馬來鹽酸羅格列酮片(批號:H20020475)購自葛蘭素史克公司;鏈脲佐菌素(批號:S0130)、戊巴比妥鈉(批號:P3761)購自美國sigma公司;IL-6ELISA 試劑盒(批號:ERC003)、IL-1βELISA 試劑盒(批號:ERC007)、TNF-αELISA 試劑盒(批號:ERC102α)購自R&D System公司;胰島素放免試劑盒(批號:S100930041)購自中國原子能研究所;葡萄糖檢測試劑盒(批號:KMASUG)、三酰甘油檢測試劑盒(批號:N0500906)、總膽固醇檢測試劑盒(批號:N0501556)、游離脂肪酸檢測試劑盒(批號:A042)購自南京建成有限公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檢測試劑盒(批號:6328)、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檢測試劑盒(批號:6340)購自北京康化康泰有限公司;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批號:11684817910)購自美國羅氏公司;免疫組化試劑盒(批號:ab7842)購自美國ABcam公司。
動物適應性喂養(yǎng)1周后,隨機選取13只大鼠作為正常組給予基礎飼料(70%碳水化合物、21%蛋白質、9%蛋白質)喂養(yǎng),剩余大鼠給予高脂飼料(17%碳水化合物、25%蛋白質、58%脂肪)喂養(yǎng),5周后所有大鼠禁食12h(不禁水),高脂飼料喂養(yǎng)大鼠,經尾靜脈注射STZ 30mg/kg,正常組注射等體積等濃度的檸檬酸鹽緩沖液。1周后,所有大鼠禁食12h(不禁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通過眼眶取血測血糖,空腹血糖>7.8 mmol/L或者2h血糖>11.1mmol/L被認為造模成功。隨機選取體重接近的2型糖尿病大鼠65只,隨機分為模型組、羅格列酮組、黃連組、生地組、黃連+生地組,每組13只,然后分別給予相應藥物進行干預,模型組每日予以0.50ml/(kg·d)羧甲基纖維素鈉干預,羅格列酮組每日予以羅格列酮4.00mg/(kg·d)干預,黃連組每日予以黃連1.25g/(kg·d)干預,生地組每日予以生地2.50g/(kg·d)干預,黃連+生地組每日予以黃連配伍生地3.75g/(kg·d)干預,干預過程中治療組和模型組均給予高脂飼料喂養(yǎng),正常組給予普通飼料喂養(yǎng)。干預4周后,各組大鼠禁食12h(不禁水)后,行OGTT和胰島素釋放試驗(insulin release test,IRT)。
血糖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血清胰島素采用放免法測定;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采用酶法測定;胰島素曲線下面積(INSAUC)采用INSAUC(INS0'+INS180')/2+INS30'+INS60'+INS120'計算;胰島素敏感指數(ISI)采用李光偉等[6]方法計算,ISI=In1/FBG(mmol/L)× FBI(mIU/L)。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經正態(tài)檢驗后,符合正態(tài)分布后再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s表示,多組均數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
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各時間點血糖均顯著升高,INSAUC顯著減小,ISI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模型組比較,各治療組各時間點血糖均顯著降低,INSAUC顯著增加,ISI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黃連+生地組比較,黃連、生地各單藥組各時間點血糖水平均顯著高于復方組,INSAUC顯著小于復方組,ISI顯著低于復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2。
表1 各組血糖比較(n=13,mmol/L,±s)
表1 各組血糖比較(n=13,mmol/L,±s)
與模型組比較* P<0.01;與黃連+生地組比較△ P<0.01
血糖組別0min 30min 60min 120min正常組 4.94±1.338*△ 10.58±1.664*△ 13.75±2.478*△ 6.38±1.308*△ 模型組 14.95±2.561△ 29.07±2.621△ 32.25±2.458△ 24.36±1.129△ 黃連組 8.87±1.398*△ 23.21±2.267*△ 26.91±2.034*△ 18.52±1.229*△ 生地組 8.05±1.704*△ 25.02±2.168*△ 28.06±2.244*△ 18.46±1.119*△ 黃連+生地組 7.45±1.297* 21.00±2.654* 24.03±2.38* 14.68±1.190* 羅格列酮組 8.63±1.746* 18.97±2.565* 32.25±2.458* 14.49±1.152*
表2 各組INSAUC和ISI比較(n=13,±s)
表2 各組INSAUC和ISI比較(n=13,±s)
與模型組比較* P<0.01;與黃連+生地組比較△ P<0.01
組別 ISI INSAUC(mIU/L)正常組 82.03±3.019*△ -3.04±0.127*△ 模型組 42.50±3.888△ -4.82±0.058△ 黃連組 53.02±3.495*△ -3.87±0.254*△ 生地組 53.09±4.152*△ -3.91±0.234*△ 黃連+生地組 67.33±3.421* -3.47±0.215* 羅格列酮組 67.79±3.191* -3.46±0.116*
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血清TG、TC、LDL-C顯著升高,HDL-C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模型組比較,各治療組血清 TG、TC、LDL-C顯著降低,HDL-C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黃連+生地復方組比較,黃連、生地各單藥組血清 TG、TC、LDL-C顯著高于復方組,HDL-C顯著低于復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各組動物血脂的變化(n=13,mmol/L,±s)
表3 各組動物血脂的變化(n=13,mmol/L,±s)
與模型組比較* P<0.01;與黃連+生地組比較△ P<0.01
TG TC LDL-C HDL-C正常組 0.55±0.109*△ 1.27±0.216*△ 0.23±0.059*△ 0.96±0.119組別*△模型組 1.35±0.132△ 2.28±0.252△ 0.75±0.102△ 0.35±0.120△ 黃連組 0.93±0.135*△ 1.88±0.229*△ 0.56±0.125*△ 0.55±0.136*△ 生地組 0.94±0.131*△ 1.89±0.233*△ 0.54±0.130*△ 0.55±0.124*△ 黃連+生地組 0.76±0.130* 1.56±0.170* 0.36±0.116* 0.76±0.121* 羅格列酮組 0.76±0.120* 1.51±0.212* 0.35±0.109* 0.76±0.107*
近年來,全球糖尿病患者數(其中90%以上為2型糖尿?。┮泽@人的速度在迅速增長,2003年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球有近2億糖尿病患者,估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超過3億,其病死率在發(fā)達國家僅次于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成為第三位的致死病因疾病。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糖尿病患病的人數也呈現飛速增長,根據《中國糖尿病防病指南》中的數據,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1979年僅為1%,到2002年則迅速增長至4%~5%。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目前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從而引起各國政府以及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使得糖尿病發(fā)病機制研究以及治療藥物的探索一直是近年來醫(y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中醫(yī)藥防治糖尿病(中醫(yī)稱之為“消渴”,基本病機為陰虛燥熱)具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系統的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歷代醫(yī)家總結出了大量有效驗方。值得注意的是,通過文獻檢索對這些古今驗方進行比較分析,筆者發(fā)現大多含有黃連、生地二味中藥(其中生地還被譽為治療糖尿病四大“圣藥”之一),由此可見,黃連、生地配伍是迄今臨床上治療糖尿病最常用的藥對之一。黃連、生地配伍源自孫思邈《千金要方》,稱之為黃連丸,方中黃連清熱為君,生地滋陰為臣,共奏清熱滋陰之功效,主治消渴。由于“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七情合和”、“君臣佐使”等配伍理論是在歷代醫(yī)藥學家廣泛實踐的基礎上發(fā)展成熟的,黃連-生地藥對能如此久遠地應用于糖尿病的治療,提示其配伍應有深刻的科學內涵,也就是說黃連配伍生地治療糖尿病可能存在協同作用,本研究采用高脂飼料喂養(yǎng)聯合小劑量STZ尾靜脈注射的方法,誘導雄性SD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觀察比較黃連、生地及其配伍對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療作用,以期進一步揭示黃連丸方劑配伍的科學內涵。
Reed等用高脂飼料喂養(yǎng)聯合小劑量鏈脲佐菌素(STZ)誘導雄性SD大鼠,成功建立與人類2型糖尿病相似的動物模型[7]。本研究采用高脂飼料喂養(yǎng)雄性SD大鼠5周誘導胰島素抵抗,聯合小劑量STZ選擇性破壞胰島β細胞的方法建立模型。本實驗觀察到模型大鼠FBG顯著升高、INSAUC顯著減小、ISI顯著降低、血清TG、TC、LDL-C顯著升高,HDL-C顯著降低,與人類2型糖尿病特征相似。
實驗結果顯示:黃連、生地及其配伍均能降低FBG、增加INSAUC、升高ISI、降低血清 TG、TC、LDLC,升高HDL-C,提示黃連、生地及其配伍均能降糖、調脂,而且黃連生地配伍作用明顯優(yōu)于各單藥,說明黃連配伍生地具有一定的協同性,初步揭示了黃連丸方劑配伍的科學內涵。至于黃連、生地及其配伍治療2型糖尿病作用機制以及作用靶點上的選擇性或協同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1]王忠琳.黃連地黃湯治療Ⅱ型糖尿病的研究[J].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1995,19(3):185-189.
[2]龐存生,李宗德,褚玉明.秘傳黃連地黃湯加減治療糖尿病36例[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18(3):27-28.
[3]陳其明,謝明智.黃連及小檗堿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藥學學報,1986,21(6):401-406.
[4]賀玉琢.日本對地黃的研究[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7,19(4):13-17.
[5]李真,馬高峰.生地黃連液對四氧嘧啶小鼠影響的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0,27(12):573-574.
[6]李光偉,潘孝仁,STEPHEN LILLIJA,等.檢測人群胰島素敏感性的一項新指數[J].中華內科雜志,1993,32(10):656-660.
[7]ZICK Y.Role of Ser/Thr kinases in the uncoupling of insulin signaling[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3,27(Suppl 3):S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