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曉敏,喻高明
(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陸志奇
(青海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青海事業(yè)部,青海 芒崖 816400)
張遠弟,韓 鑫
(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水驅特征曲線在D油藏中的應用
聶曉敏,喻高明
(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陸志奇
(青海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青海事業(yè)部,青海 芒崖 816400)
張遠弟,韓 鑫
(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研究表明常用的甲型和乙型水驅特征曲線會在高含水期發(fā)生“上翹”的現(xiàn)象,即當含水達到某一值時,實際數據點會偏離直線段而高于直線外推點,這樣得到的可采儲量和采收率預測值往往比實際值偏高。為了對D油藏可采儲量和采收率的進行較有效的預測,對甲乙型水驅曲線進行了校正,通過校正得到的新的預測公式,由該公式預測D油藏可采儲量和采收率得到了與實際值較為接近的預測值。
水驅特征曲線;可采儲量;采收率
D油藏屬于厚層、低滲-特低滲砂巖邊水油藏類型。1992年12月油藏中部地區(qū)以300m井距反九點法面積注水井網投入開發(fā),從投入開發(fā)到目前19a的開發(fā)歷程,經歷了產能建設階段(1992~1994)、高產穩(wěn)產階段(1994~1997)、產量遞減階段(1997~至今),加密調整階段(1999~2000)。截止2011年11月,該油藏共有油水井232口,其中采油井168口,開井數為55口;注水井63口,開井數23口。區(qū)塊平均日產油79t,日注水782t, 綜合含水85.1%,采出程度為22.52%,采油速度0.15%,累積注采比1.26,總虧空-327.61×104m3,油藏處于高含水低產低能開發(fā)階段。目前油藏水驅效果變差,預測采收率遠遠低于標定水平,所以需要根據目前生產動態(tài)進一步對油藏可采儲量及采收率進行有效預測。
水驅特征曲線法是在油田累計了大量的生產資料的條件下,在水驅油田開發(fā)中后期計算可采儲量的主要方法。我國大量水驅開發(fā)油田的經驗表明,水驅曲線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水驅油田開發(fā)的早期,累積產水量與累積產油量在半對數坐標紙上并不是直線關系,為了擴大水驅曲線的應用范圍,需要對水驅曲線進行校正,使其成為直線。陳元千[1]通過對高含水期的甲型和乙型水驅特征曲線進行了推導,從理論上揭示甲型和乙型水驅特征曲線上翹的原因;楊勇[2]結合流管法計算分析了甲型和乙型水驅特征曲線在高含水期上翹的特征,提出了相應的量校正方法。筆者將D油藏的生產特點與水驅曲線的使用方法結合起來,有效預測了D油藏可的采儲量及采收率,為水驅特征曲線在高含水階段用于可采儲量的預測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甲型和乙型水驅曲線的表達式分別為:
式中,Np為累積產油量;Wp為累積產水量;WOR為水油比;a、b、a′、b′為常因數。
式中,C為積分常數。令A=a′+lg[1/(b′ln10)],B=b′,則有:
lg(Wp+C)=A+BNp
在油田開發(fā)的中后期Wp?C,即Wp+C≈Wp,累積產水量和累積產油量在半對數坐標系內便繪成一條直線,此時即得到甲型水驅曲線的表達式lgWp=A+BNp。
一條完整的水驅曲線大體可以分為3段:第1段為曲線段,反映的是油田開發(fā)初期,油井逐漸投產,陸續(xù)受效、見水,水驅程度還不夠穩(wěn)定的狀況;第2段為直線段,反映油田全面進入水驅狀態(tài),包括了油田的主要開采階段;第3段為上翹段,反映了油田開發(fā)后期產水量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使用水驅特征曲線的關鍵是尋找水驅特征曲線的直線段。
由圖1和圖2可以看出,水驅曲線在高含水期發(fā)生明顯的“上翹”的現(xiàn)象,即當含水達到某一值時,實際數據點會偏離直線段而高于直線外推點。如果仍采用上述計算思路預測可采儲量和采收率,將得到偏大的值。
圖1 甲型水驅曲線 圖2 乙型水驅曲線
為了表達方便,將甲乙型水驅曲線的橫坐標定義為采出程度,即Np/N,由于地質儲量為一定值,甲乙型水驅特征曲線形狀不會發(fā)生變化。
分別用油藏1996年4月~2005年10月年的生產數據、1995年3月~2003年12月的生產數據確定直線段,進行回歸。在圖3和圖4中所列表達式為直線段回歸公式,r為相關系數。為了對利用直線段外推預測采收率值將比實際采收率值偏大的問題進行校正,可以分別繪制累積產水量、水油比的直線外推預測值與實際計算曲線值之間的差值[5],如圖5和圖6所示,這個偏差值在一定階段后,恰好在雙對數坐標中呈直線關系。
圖3 甲型水驅曲線截取直線段 圖4 乙型水驅曲線截取直線段
圖5 甲型預測值-實際值的差值段 圖6 乙型預測值-實際值的差值段
將上述回歸得到的關系加上水驅特征曲線直線外推值,于是得到甲型水驅特征曲線、乙型水驅特征曲線的校正預測公式分別為:
Wp=82954e16.501R+4×1024R28.696WOR=0.0928e14.261R+4×1017R25.91
由上述公式得到的預測值與實際值較為接近,如圖7和圖8所示。據校正后的水驅曲線公式,易求得D油藏可采儲量及采收率(極限含水率按98%計算),可采儲量Np=557.8×104t,采收率R=25.8%。
圖7 三曲線對比(甲型水驅曲線) 圖8 三曲線對比(乙型水驅曲線)
圖9 校正后的童氏圖版
童氏圖版法是目前我國注水開發(fā)油田標定開發(fā)中后期可采儲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標準公式為:
lgWOR=A+7.5(R-Er)
式中,WOR為水油比;R為采出程度;Er為采收率;A為油藏類型有關的常數,當為高滲透油藏時,A=7.5,而對于中低滲透油藏,A=21.87。由校正后的童氏圖版[5](見圖9)可知,預測采收率為26%,可采儲量562.12×104t。這與水驅曲線的預測結果是十分接近的。
[1]陳元千,陶自強.高含水期水驅特征曲線的推導及上翹問題的分析[J].斷塊油氣田,1997,4(3):19-24.
[2]楊勇.高含水期水驅特征曲線上翹現(xiàn)象校正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8,30(1):122-123.
[3]陳元千.水驅特征曲線關系式的推導[J].石油學報,1985,6(2):69-78.
[4]張麗囡,初迎利,馮永祥,等.用甲、乙型水驅曲線預測可采儲量的結果分析[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1999,22(4):22-23.
[5]葉鋒.童氏圖版的改進及在油藏含水率預測中的應用[J].斷塊油氣田,2009,16(4):89-90.
[編輯] 洪云飛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10.027
TE341
A
1673-1409(2012)10-N0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