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錦暉 陳玨忠
(海門供電公司,江蘇 海門 226100)
海門公司電力系統(tǒng)光纖通信網絡于2000年開始建設,光纖通信由于容量大、保密性好、不易受電磁干擾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電力通信系統(tǒng)中,承載著調度自動化、行政交換網、PMS系統(tǒng)平臺等重要數據業(yè)務。
本次我們通信QC小組活動就是從提高光纜接頭盒施工工藝入手,從而達到提高光纖通信網的可靠性,減少障礙次數的目的。
?
光纖通信網作為公司電網自動化的通信支柱,上承市公司主干通信網,下轄50多個通信支點,在公司電網運行維護、安全生產中起到關鍵作用,所以提高光纖通信網的可靠性顯得尤為重要。
經統(tǒng)計多年來的運行維護記錄,發(fā)現由于接頭盒施工工藝不規(guī)范而導致光纖線路中斷的概率最大,高達56.45%。QC小組深入現場,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查閱了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光纜接頭盒施工缺陷統(tǒng)計以及歷次大小修記錄,并將相關數據進行了歸納整理,見表1。
從表1的各項施工工藝缺陷統(tǒng)計中,可明顯比較出“光纜加強筋未固定”、“光纖盤纖內卡槽未使用”、“光纖束管切割到底”故障頻率較高。
針對光纜接頭盒施工工藝缺陷這一主要問題,QC小組在處理相關故障后,經過小組認真分析討論并深入現場進行考查驗證,得出引起光纜接頭盒故障的8個末端原因,其中有3個主要原因。
2.1 人員技能不達標。我公司有系統(tǒng)的職工培訓制度,公司所有員工在上崗前進行嚴格的資格認證考試,非要因。
2.2 巡查、檢修不認真。我公司是一流的供電企業(yè),有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公司有系統(tǒng)嚴密的規(guī)章制度,非要因。
2.3 廠方施工人員責任心不強。廠方施工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所屬企業(yè)的管理、生產水平有關,非要因。
2.4日曬夜露,風吹日曬。由于自然環(huán)境因素影響,無法避免,非要因。
2.5 環(huán)境PH值超限造成化學腐蝕。由于自然環(huán)境因素影響,無法避免,非要因。
2.6 光纜加強筋不牢固。加強筋為主要抗拉元件,固定與否直接影響接頭盒的抗拉強度,要因。
2.7 松套管未預留規(guī)定長度。若松套管預留過短,光纖與外界直接接觸,失去最基本的保護,要因。
2.8 光纖盤板內卡槽未使用。光纖接續(xù)點應該被熱縮管包裹保護,固定于卡槽之中,若不使用卡槽,熱縮管難以固定,極易扯斷光纖接續(xù)點,要因。
光纜接頭盒故障頻發(fā)直接影響電力通信的可靠性,必須降低故障率,提高光纖線路運行穩(wěn)定性,解決導致光纜接頭盒故障率的幾大因素,有效降低接頭盒故障率。
設定目標:整改前,年平均故障次數約17次,提高施工工藝后,將減少工藝缺陷,目標將年缺陷總數控制在每年4次以下。
整改前,有些光纜加強筋未固定,導致光纖被拉出接頭盒,極易拉斷光纖,引起光纜傳輸通道中斷。整改后(如圖1所示),光纜加強筋固定在底板上的開口螺絲上,大大提高了光纜加強筋的牢固度。
圖1
整改前松套管未預留規(guī)定長度,導致纜芯外露,極易折斷。整改后松套管預留合適長度(如圖2所示),纜芯得到更好的機械保護和環(huán)境保護。
圖2
整改前,因廠方施工人員貪圖方便,將盤板卡槽剪斷,以膠布粘貼代替卡槽固定,脆弱的纜芯接續(xù)點無法得到更好的保護。整改后,將熱縮套管逐個并按順序放置在盤板卡槽上,依次安放牢固(如圖3所示),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接續(xù)點。
圖3
指標對比
整改前,年平均故障次數約17次,整改后,年平均故障次數約3次,大大減小了因施工工藝缺陷造成的接頭盒故障。
取得效益
據統(tǒng)計,每發(fā)生一次接頭盒故障,搶修所需材料、人工、交通等費用至少2500元/次,由于接頭盒施工工藝的提高,減少了障礙次數,檢修量大大減小,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加強運行、檢修人員責任心,按時巡查線路,特別注意光纜接頭盒狀況,發(fā)現缺陷即使上報并做好記錄,此項納入運行規(guī)程中。
施工人員在施工工作中嚴格執(zhí)行工藝,工作結束后按質量要求驗收,是施工質量得以提高,確保光纖線路的穩(wěn)定可靠。
加強維護,定期加固光纖接續(xù)盒,此項列入運行檢修規(guī)章制度中。
由于光纜接頭盒放置于野外,極易受外力破壞,對維護好接頭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接頭盒其他較多的缺陷產生的原因,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進一步的研究,通過運用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解決現場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降低接頭盒故障率,提高運行效率,保障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可靠運行。
[1]YD/T799-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yè)標準[S].
[2]吳建波.信息產業(yè)部科技司光纜接頭盒進網質量檢驗實施細則.
[3]李庚晨.全光通信網未來寬帶的發(fā)展方向[J].廣東通信技術,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