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鮮為人知的歷史秘聞

        2012-11-15 05:53:02任玉貴
        群文天地 2012年19期
        關(guān)鍵詞:西寧青海

        任玉貴

        銅奔馬造型象征

        1969年10月,在甘肅武威縣城北,發(fā)掘一座東漢的張姓將軍墓,出土了一具高34.5厘米的銅馬俑。銅馬俑作疾速奔馳狀,右后蹄附一飛鳥,既表現(xiàn)出高度的浪漫主義意境,又穩(wěn)定了銅馬俑本身的重心,堪稱古代青銅藝術(shù)中無與倫比的珍品。但銅馬俑究意象征的是什么?馬是什么馬,踏的是什么鳥,歷來聚訟紛紜,所以,這是一個亟待解開的謎。

        從史書上看,中國過去最有名的馬有三種說法,一曰天馬,二曰龍馬,三曰汗血馬。傳說“天馬行空”,似乎不可考。據(jù)《天馬歌》說,“天馬來兮從西極”,出自烏孫國(今新疆伊犁地區(qū));龍馬則“八尺以上為龍”,似乎是古代的歐洲馬種,現(xiàn)在已經(jīng)罕見;汗血馬出自大宛,也就是今天中亞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共和國一帶,亦稱大宛馬。這些名馬神駒都是自張騫出使西域后為中國人發(fā)現(xiàn)的。漢武帝當(dāng)時不惜重金,購回這些名馬,甚至派兵遠征西域,攻城奪地,強行掠回。西域良馬因此來到中國,這在歷史上是一件大事,一方面說明漢武帝對良馬的珍愛和追求,另一方面反映了馬對國家邊防之重要。

        在東漢張衡的《東京賦》中,盡管有“銅雀蟠蜿,天馬半漢”之句,但《山海經(jīng)·北次三經(jīng)》中記載:“有獸,其狀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天馬。”圖解中又曰:“形狀如狗,黑山腦袋,長著翅膀,見人就騰空起飛?!奔此^:“天馬行空”。這里天馬形象與出土銅奔馬比較卻是相形見絀。

        但有人提出,“天馬”,在漢代專指宮內(nèi)陳列品。漢明帝為置飛廉(銅制龍雀)、銅馬(銅制“天馬”)于洛陽,親自出行到西安迎取??梢?,“天馬”是指銅馬,它只是皇家威儀的象征,臣民不可能享用,墓主張姓將軍怎能例外呢?筆者以為,天馬不可考,龍馬則罕見,故張姓將軍乘騎是出自大宛的汗血馬。從出土或宗物中看大宛汗血馬突出的標(biāo)志是西耳中間有一個肉角,故大宛汗血馬塵埃落定。

        銅馬俑的造型獨特,它昂首嘶鳴,馬蹄騰空,風(fēng)馳電掣般的奔馳,由郭沫若命名為“銅奔馬”。銅奔馬最精妙之處,在于右后蹄下踏一飛鳥,僅以“奔馬”名之,好像還不足表現(xiàn)全部的意境。所以,有人又稱之為“馬踏飛燕”。

        有人認為,銅奔馬所附飛鳥,從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龍雀,應(yīng)該稱之為“馬踏龍雀”??蓡栴}在于龍雀是風(fēng)神,這種神鳥,豈能是奔馬所踏之物?

        著名作家井石認為:“銅奔馬不是踏的飛燕,也不是風(fēng)神龍雀,而是鳩鳥?!币鉃椤吧聒F助天馬”。但筆者以為,燕子是益鳥,是春天使者;龍雀是神鳥;鳩鳥是和善壽鳥,清乾隆皇帝對七十歲以上長壽老人賜以“鳩仗者”表示鳩鳥是吉祥之壽鳥。筆者以為這只神奇的銅奔馬不是“馬踏飛燕”、“馬踏龍雀”、“馬踏神鳩”,而是馬踏“鴆鳥”。據(jù)《辭源》記載,“鴆鳥”是一種日運的毒鳥。

        《山海經(jīng)·中次八經(jīng)》“鴆”圖解中記載:“鴆”是一種毒鳥,專吃蛇,相傳以鴆毛或鴆糞置于酒中有劇毒?!侗孀C錄·中毒》中有“人如香飲鴆酒,白眼朝天,身發(fā)寒顫,忽忽不知大醉之狀,至眼閉即死?!睋?jù)《新華辭典》有關(guān)“鴆”解釋:“傳說中的一種毒鳥,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殺人?!背烧Z“飲鴆止渴”、“宴安鴆毒”就由此而名。燕子、鳩鳥是益鳥,風(fēng)神龍雀是神鳥,馬不能踏之,故馬踏毒鳥理所當(dāng)然。

        西域馬進入中國,使中國也出現(xiàn)了自己的良種馬。青海驄便是其一?!端鍟ね鹿葴唫鳌返溃骸扒嗪#唇袂嗪:┲車в嗬?,中有小山(即海心山),其俗至冬輒牧馬于其上,言得龍種。吐谷渾嘗放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故時稱‘青海驄”。這段記載說明,經(jīng)漢唐兩代,大批西域優(yōu)良馬種已在青海湖地區(qū)開始了改良繁殖,青海驄正是這種馬種改良后的優(yōu)良產(chǎn)品,也應(yīng)該是漢朝以來良馬的后代。

        在中國養(yǎng)馬史上,這是青海對我國古代畜牧業(yè)的一大貢獻,是值得大書特書之盛事。李白的《天馬行》、杜甫的《腕馬行》、白居易的《陰山行》,都以輝煌的詩句贊美過這些良馬的雄奇和超群,反映了漢唐以來中國養(yǎng)馬業(yè)盛極一時的歷史變遷。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詩《過華清內(nèi)廄門》:“華清別館閉黃昏,碧草悠悠內(nèi)廄門;自是明時不巡幸,至今青海有龍孫?!备钦f明皇帝出巡的坐騎都是來自青海的青海驄。青海驄后來如何演變,現(xiàn)已無從考證。但有一點十分明確,那就是青海自古就是中國馬業(yè)的重要的發(fā)祥地和資源地,古代青海的養(yǎng)馬業(yè)一直為中原政府所重視。早在漢代以前,青海地區(qū)的羌族和青海高原各個部落就已開始了游牧生活,他們勇敢善戰(zhàn),各地都養(yǎng)有自己的良馬。《竹書紀年》中所記的周時西人來獻馬,主要就是甘青一帶的部落民族所養(yǎng)之馬,說明甘青一帶養(yǎng)馬業(yè)歷史很早。漢代西部邊疆受到匈奴的侵犯,為了抵御匈奴英勇善戰(zhàn)的騎兵,擴大和發(fā)展騎兵成為當(dāng)時漢帝國建設(shè)強大國防,以抵外患的重大戰(zhàn)略措施,因此邊境養(yǎng)馬業(yè)迅速發(fā)展。為漢王朝騎兵提供了大批良馬,張姓將軍也可能在內(nèi)。

        唐代承風(fēng)嶺考究

        據(jù)《西寧府新志·地理·山川·西寧縣》承風(fēng)嶺記載:

        承風(fēng)嶺,在縣治西塞外,唐李元敬與吐蕃戰(zhàn)青海(今青海湖),敗績,還走屯此,黑齒常之率死士襲擊吐蕃處。

        《青海地方志略》承風(fēng)嶺記載:

        承風(fēng)嶺,在西寧西南外。唐李元敬、劉審禮擊吐蕃青海上,敬元頓承風(fēng)嶺。

        《丹噶爾廳志·古跡》承風(fēng)嶺記載:

        承風(fēng)嶺,《府志》謂在縣治西塞外,唐李元敬與吐蕃戰(zhàn)青海,敗績,還走屯此,黑齒常之率死士襲擊吐蕃處。考敬元文吏未嘗舉動入而又退屯,則必出塞不遠,既而收余眾還鄯州,即今碾伯。竊考承風(fēng)嶺之所在,必去丹城(今湟源)不甚遠。今西鄉(xiāng)拉拉塔板屏蔽境外,抵御海風(fēng),故西鄉(xiāng)一帶田土溫于南鄉(xiāng),則此嶺于承風(fēng)嶺名義亦不相戾。

        從以上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出:一、承風(fēng)嶺在縣治(今西寧市)以西;二、這次戰(zhàn)役發(fā)生在青海湖東與湟源境內(nèi)承分嶺相距咫尺;三、將軍黑齒常之連夜率死士襲擊吐蕃更為合理。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承風(fēng)嶺就在今湟源境內(nèi)。

        承風(fēng)嶺戰(zhàn)役是一次唐蕃對峙的重要戰(zhàn)役。承風(fēng)嶺戰(zhàn)役是繼大非川之戰(zhàn)后的又一次青海之戰(zhàn),李元敬所統(tǒng)領(lǐng)的18萬唐兵,因循坐誤,指揮失當(dāng),被吐蕃圍困在青海(今青海湖東),甚囂塵上,幸虧有勇將黑齒常之勇猛精進用夜襲的辦法,幾擊吐蕃,否則全軍覆沒,無一生還。承見嶺之戰(zhàn)拉開了唐蕃兵戎相見的序幕。從此唐蕃時乖命蹇,三戰(zhàn)三和,最終吐蕃獲勝,青海湟源之地完全被吐蕃占領(lǐng)。

        承風(fēng)嶺戰(zhàn)役發(fā)生在哪里?從以上歷史文獻中看,有的說廓州(今化?。V威縣,有說是丹地(今湟源縣)西南承風(fēng)嶺。如果說在廓州廣威縣,那么戰(zhàn)役激烈沖突在今青海湖,與彼相距二百多里,又如何及時退卻到那里,收拾殘兵敗將?又如何連夜偷襲吐蕃?如果說今湟源,戰(zhàn)后越過達坂山,退入承風(fēng)嶺,或由黑齒常之連夜反攻都有可能。由此可見承風(fēng)嶺之戰(zhàn)發(fā)生在唐蕃雙方對峙的青海湖東的湟源,既符合歷史事件本身,又符合地理位置的實際。今在承風(fēng)嶺稍下的湟源大華鄉(xiāng)窯洞村山上有一“字兒洞”,是唐代承風(fēng)嶺戰(zhàn)役的歷史見證。

        依據(jù)歷史事件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以上所述,彼此意技,盡量物化,令人心服,匪夷所思,差可擬比。

        石堡城地名考察

        近年來,很多學(xué)者圍繞唐代石堡城遺址爭論不休。有人說石堡城在今湟源縣日月鄉(xiāng)莫多吉村,也有人說,石堡城壓根兒不在青海,提出甘肅羊巴城是石堡城……

        那么唐代的石堡城究竟在什么地方?

        歷代史書的記載是歷史的有力見證。首先石堡城與赤嶺 (今日月山)雙關(guān)齊下,唇齒相依。據(jù)《新唐書·地理志·隴右道·鄯州·西平郡》記載:“鄯城(今西寧市)儀風(fēng)三年置,有土樓山,有河源軍。西六十里有臨蕃城(今通海),又西六十里有白水軍綏戎城(今湟源東南),又西南六十里有定戎城(今日月鄉(xiāng)克素爾村),又隔澗七里有天威軍,即故石堡城,開元十七年置,初曰振武軍,二十九年沒吐蕃,天寶八年克之更名,又西二十里至赤嶺(今日月山)其西吐蕃,有開元中分界碑?!?/p>

        上述石堡城方位是從西寧——通?!以础怂貭枴嗉ń袷す懦牵瓗靾D——赤嶺(今日月山)。

        石堡城不是一座孤立的古城,為了再進一步明確石堡城方位,不妨再來看看鄰近石堡城的定戎城和哈城。

        定戎城(今克素爾),(通鑒·唐紀二十九)記載:“自鄯城河源軍,西面一百二十里有白水軍,又西六十里至定戎城?!薄锻ㄨb·唐紀三十五》記載:“定戎城在石堡城北隔澗七里?!薄斗捷浖o要·陜西十三·西寧鎮(zhèn)》記載:“定戎城在鎮(zhèn)西南。西行百二十里至白水軍,又西六十里至定戎城,又隔澗七里至石堡城?!?/p>

        上述記載說明,定戎城(今克素爾),過隔藥水河七里,就是石堡城(今莫多吉),其里數(shù)、方位完全符合當(dāng)今實際。可以斷言,定戎城附近就是石堡城。

        哈城又稱“哈拉庫圖城”,它在石堡城西五里許地。由于地理位置與石堡城近在咫尺,所以許多學(xué)者認為石堡城就在哈城附近。據(jù)《西陲史地研究》中說“故址在西寧西南八十公里的哈拉庫圖附近的石城山”?!肚嗪Jv史大事紀考年編》中說:“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哈拉庫圖城附近的石城山”?!督z綢之路東段的另一支線——青海路》中說:“庫山,一作嶂山,即唐石堡城,今青海哈拉庫圖城附近的石城山?!薄短拼愉以娺x鈔》中說:“在今湟源日月公社哈城附近的大方臺”?!短妻こ侵q》中也說:“湟源縣正南二十八公里(今哈拉庫圖)附近的石城山”。《寧海紀行》中更為詳盡:“城據(jù)西南山麓,形勢頗險,且距日月山二十里。余疑哈拉庫圖東南山上古營盤,當(dāng)即石堡城遺址”。

        有學(xué)者說,石堡城壓根兒不在青海,請再看重墨濃彩的歷史記載:《地名大辭典》上說:“石堡城在青海東境”?!掇o?!v史地理》中說:“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寧市西南”?!段髭锸返匮芯俊分姓f:“故址在西寧西南八十公里的哈拉庫圖城附近(距莫多吉村五里)”?!陡拭C通志·西寧府·古跡》中說:“石堡城在府西南”?!逗D蠚v史大事記考年編》中說:“石堡城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哈拉庫圖城附近的石城山,近日月山”。《唐蕃石堡城之爭辨析》、《石堡城地理位置辨》都異口同聲“石堡城在今青海湟源縣日月山東”。

        石堡城究竟在哪里?除了史書典籍外,重要的是著名人物的所見所聞的重大游記了。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大理卿劉元鼎出使吐蕃,他沿著唐蕃古道,著成《使吐蕃經(jīng)見略記》,書中說:“元鼎成紀、武川,抵河廣武梁,故時城郭來墮,蘭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芩蔚,戶皆唐人,見使者麾蓋,夾道觀。至龍支城,(今民和縣)耋老千人拜且泣,問天子安否,言:‘頃從軍沒于此,今子孫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來?言已皆嗚咽,密問之,豐州人也,過石堡城,崖壁峭豎,道回屈,虜曰鐵刃城。右行數(shù)十里,土石皆赤、虜曰赤嶺。而信安王李祎、張守珪所定封石皆仆,獨虜所立石猶存。赤嶺距長安三千里而贏,蓋隴右故地也?!边@段文字是很有說服力的。他說明了劉元鼎經(jīng)過的先后次序是從武川到蘭州,從蘭州到龍支城(今青海省民和縣境內(nèi)),繼續(xù)西行才到石堡城,又向南到赤嶺,并描述了赤嶺的情形。劉元鼎出使吐蕃是公元822年的事,距哥舒翰749年的石堡城之戰(zhàn)僅隔七十三年的時間,時近跡真,應(yīng)該說這是最早、最可靠的記載了。如果唐石堡城在卓尼縣羊巴城的話,他應(yīng)先到石堡城后到蘭州、龍支,不可能是到龍支城后又過黃河,返回臨洮郡。

        再讀上個世紀初,邊甘寧海鎮(zhèn)守使幕僚周希武著的《寧海紀行》。周希武一行于1914年,帶著必要的儀器、圖書,騎馬從蘭州出發(fā),經(jīng)西寧、日月山到了玉樹。返蘭后,將沿途所見所聞和考察結(jié)果,以日記體裁,寫成了《寧海紀行》一書。從書中可以看出,作者有很豐富的歷史和地理知識,所述很多可取之處。他的記載說:“十月二十八日,即舊歷九月初十日,自湟源起程,過湟水沿藥水西南行……折西南行入峽,道旁崖石有刻文曰:‘辟山通路,其旁小宇漫漶剝落,不可復(fù)識矣?!勰闲卸锏饺羲幙?,有水自西來入于藥水,十二里至哈拉庫圖城,藥水東西二源于城北交會,城據(jù)西南山麓,形勢頗險,距日月山二十里,扼蒙蕃進口之大道,前清常駐守備一員,兵額二百四十名,城東南山阜上有古營盤遺址,隔水東北山上亦有古時牧營馬處,附近有料瓣臺。余考《通鑒》開元十七年朔方節(jié)度使信安王李祎攻吐蕃石堡城,拔之,更名振武軍。胡注:自鄯州鄯城縣(今西寧市)河源軍西行百二十里至白水軍(今在湟源縣治附近),又西南六十里至定戎城,又南隔澗七里至石堡城,本吐蕃鐵仞地也。宋云曰:石堡城在龍支縣西,四面懸崖數(shù)千仞,石路盤曲長三四里,西至赤嶺十里。余疑哈拉庫圖城東南山阜上之古營盤,當(dāng)即石堡城遺址。東北隔水山坡上之料瓣臺當(dāng)即定戎城遺址。此地西距日月山二十里,山皆赤色,當(dāng)即所謂赤嶺?!备鶕?jù)歷史文獻和實地考察,對石堡城方位可以得出這樣幾條結(jié)論:石堡城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日月鄉(xiāng)莫多吉村,西與哈城、日月山相聯(lián),東與兔爾干、克素爾相依。與原來赤嶺(今日月山)、哈拉庫圖爾(今哈城)、定戎城(今克素爾)連在一起,成犄角之勢,百無一失。

        仰華寺地址新考

        仰華寺是蒙古族在青海修建的最早寺院之一,它的修建與明王朝安定西陲又與西藏宗教領(lǐng)袖達賴喇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有關(guān)仰華寺地址,眾所紛紜,有曰海南共和、有曰青海湖濱,那么具體建在什么地方?筆者以歷史文獻、部族方位結(jié)合田野作業(yè)進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它就建在青海湖東日月山一帶。

        蒙古俺達汗所部游牧于青海湖地區(qū),這個游牧區(qū)域就是仰華寺所建位置大方向,可以說與修建仰華寺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據(jù)史書記載:明代蒙古俺達汗部,羨青海(指今青海湖)富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攜子賓兔、丙兔等數(shù)萬眾,襲據(jù)其地,卜兒孩竄走,遂縱掠諸番。至四十年(公元1561年),丙兔據(jù)青海,西寧亦被其患。

        俺達汗所部游牧青海湖并修建仰華寺有其原委。據(jù)《西寧府新志》記載:時烏思藏(今西藏)僧有稱活佛者(指哲蚌寺高僧索南嘉措),諸部多奉其教。丙兔乃以修寺為名,請建寺于青海,為久居計。當(dāng)時,明廷大臣多言不可許,禮官言:“彼已采木興丁而令改建于他所,勢所不能,莫若因而許之,以鼓其善心,而杜其關(guān)外之請。況中國之御戎,惟在邊關(guān)之有備。戎之順逆,亦不在一寺之遠近?!钡墼S之。丙兔既得。

        有關(guān)修建仰華寺的背景,在《丹噶爾廳志·古跡》中也有記載:“梭力茍(今湟源日月山一帶)活佛(指西藏哲蚌寺高僧索南嘉措)駐錫于此山?!庇钟涊d:“明神宗時河套諸部迎達賴喇嘛至青海飲長生水,黃教遂顯?!?/p>

        以上歷史記載,說明蒙古俺答汗部占地青海湖一帶,奉敬黃教,于是向明王朝請求建寺,并迎請西藏哲蚌寺高僧索南嘉措來寺講經(jīng)舉行皈依黃教的大法會。明萬歷二年(公元1574年),明王朝經(jīng)過廷臣激烈爭辯,明神宗答應(yīng)在日月山一帶建寺,并欽賜“仰華寺”,仰華寺于明萬歷三年“采木興工”,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正式建成。俺答汗部經(jīng)過充分準備,于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在仰華寺舉行十萬僧眾的大法會,在會上俺答汗封索南嘉措為“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也贈號俺答汗為護教法王,從此黃教遂顯,很快地傳播到青海乃至蒙古地區(qū)。

        新建的仰華寺,不久為何被焚?據(jù)《西寧府新志》記載: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年)九月,時丙兔皆死。丙兔子真相移駐莽剌川,火落赤移駐捏工川逼近西寧,日蠶番族,折而為寇。

        事聞,朝廷命尚書鄭洛出青海經(jīng)略。洛前督宣大軍,大布招令,來者率善遇之,自是歸附者不絕?;稹⒄娑孔灾镏?,又聞套首卜失兔來助,大敗于水泉口,始懼。當(dāng)其留部于莽刺川。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總兵官尤繼先破走之。洛更進兵青海(指青海湖),焚仰華寺,逐其余眾而還。番人復(fù)業(yè)者至八萬余人,西陲暫獲休息。復(fù)聚于青海。

        根據(jù)青海湖東蒙古部族牧居順序,俺達汗所部于日月山一帶建仰華寺既有可能性,又有合理性。

        據(jù)《西寧府新志·武備》記載:當(dāng)時青海湖東一帶有四個部族,其中一是申藏族:居牧上思果迷(今共和縣倒淌河),西近青海,漢西??さ?。二是日覺刺麻族:居牧仰華寺,寺焚東徙。三是隆奔族:周南、西、北三隅;有城郭廬室,塞外者列帳。有夷警,徙塞內(nèi)。俗同西納也。有國師、指揮。其支屬有奔巴爾族,居西石峽(今湟源東峽,又稱綏戎峽)。四是西納族:居牧塞內(nèi)湟水北。西去衛(wèi)治(今西寧市)六十里(今湟中縣攔隆口)。

        以上四族地理位置從西到東依次是申藏族(今倒淌河)、日覺刺麻族(今日月山一帶)、隆奔族(在今湟源縣東峽又稱西石峽)、西納族(在西石峽外咫尺的攔隆口)。上述四族中比較重要的信史是日覺刺麻族,位于日月山一帶的仰華寺,寺焚后東遷。該族牧地位置是仰華寺址的關(guān)鍵所在。

        按以上歷史文獻和部族方位,筆者實地去青海湖和日月山一帶進行了考證,據(jù)《甘青宗教寺院》記載:明代在今海南和海北地區(qū)沒有修建過一所寺院,發(fā)現(xiàn)在日月山下野寺溝與歷史文獻記載與部族位置比較接近。野寺溝又稱有寺溝,即智慧神圣意思,至今在那里有建寺跡址,還有許多磚瓦石塊,距寺院不遠,有一村莊稱“本康”,意為“十萬佛子”。無獨有偶,這里寺院和村莊稱謂,都與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俺答汗請西藏高僧索南嘉措舉行十萬人的大法會息息相關(guān),令人一呼三嘆。

        俺達汗部及其子孫游牧于青海湖,為奉敬黃教,于明萬歷年間建寺于青海湖東日月山下有寺溝,明神宗賜封為“仰華寺”,后于明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被鄭洛焚毀,先后存在了短暫的14年。

        白水有棵旃檀樹

        2010年5月,筆者同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專家張永福等兩次去白水村,在楊生云的莊廓園中欣賞旃檀樹。

        沿西倒高速公路到小高陵村分路,進入原109國道,往南行七八公里便是湟源縣和平鄉(xiāng)白水村。因翠山白色水流經(jīng)這里,故名焉。旃檀樹在藏族楊生云家中,兩棵高大的樹桿,枝葉繁茂,走進樹旁,朝南邊的一棵高約12米,根粗1.3米,約八個碗口粗的分枝;朝北的一棵,高約13米,根粗1.2米,大小約20個分枝。這在湟源稀奇罕見,在青海首屈一指。

        旃檀樹,又稱菩提樹,開著白色的碩大花序,香氣濃烈,是一種很神圣的樹,黃教圣地塔爾寺的長壽殿(花寺)院中就有一棵,長得枝葉茂密,郁郁蔥蔥,濃陰遮日,花開時節(jié),滿院清香,令人陶醉。據(jù)楊生云老人說,有時在每片樹葉上顯現(xiàn)著一尊尊佛像,在樹皮上有經(jīng)文,還能看到藏傳佛教經(jīng)典“六字真言”。

        據(jù)史記載:在佛教界崇拜菩提樹的歷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時代。釋迦牟尼出家為僧,在古印度尼連禪河濱、苦行林中苦修6年,后來在菩提樹下,用葉子和吉祥草做成了一個法座,結(jié)跏趺坐,面向東發(fā)誓道:“此處修道不成,那我也不離禪座了?!惫怀鏊?,沒幾天,竟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成為佛教的始祖。從此,每一處佛教圣地或佛剎中自然長出菩提樹,或供奉用菩提樹雕刻的佛像,被視為是一種神圣的象征。菩提樹在印度稱阿沛多羅樹或貝多羅樹。藏語中的旃檀樹是從梵語中的“旃檀那”,略作旃檀中的借用詞。之所以稱這種樹為“菩提樹”,是因為“菩提”一詞是佛教用語,為“覺悟”、“成道”、“智慧”等意。故將它稱為“道樹”、“覺樹”。佛教用以指豁然開悟,如人睡醒,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

        白水村楊家的旃檀樹從哪里移來?楊生云堂弟楊生忠這樣回答的:他的曾祖父是東科寺活佛的經(jīng)師,曾陪同活佛到北京,祈禱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后來活佛在北京逝世,曾祖父將活佛遺體,時同將2棵小旃檀樹隨同靈柩運回東科寺?;罘疬z體供奉在寺內(nèi),旃檀樹便拿來栽到白水村老家中。

        筆者按圖索驥,追本窮源,原來這位活佛確有其人,他就是九世東科爾,圖丹吉美嘉措。

        據(jù)《歷世東科寺呼圖克圖》記載:圖丹吉美嘉措,于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出生于拉溫地區(qū)(今湟源地區(qū))。年輕時到塔爾寺求學(xué),于曲藏仁保且出家并依次受比丘戒。在圣羅康巴尊者座下學(xué)習(xí)多年,由于聰明好學(xué),蒙、藏、漢文頗為精通,佛學(xué)造詣亦深,道光年間(具體時間不詳)曾赴京朝拜過道光皇帝。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又奉召前往北京學(xué)醫(yī),專攻針灸醫(yī)術(shù)(扎金干針),直至圓寂京都。其間先后得到道光、咸豐、同治和光緒皇帝的召見,受到了其他活佛未曾受到的禮遇。上述四個皇帝給圖丹吉美嘉措授予掌印喇嘛之權(quán),委以西北宗教首領(lǐng)之任,歷時三十六年,在京期間曾先后十三次去蒙古講經(jīng),并奉旨去幾個省講經(jīng)“求雨”,祈禱國泰民安。

        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圓寂于北京。享年六十四歲。遺體迎回東科寺后,經(jīng)貼金粉飾乃供奉于佛殿,金身毀于1959年。

        楊生云家這棵旃檀樹至今已有127年之久。是東科寺歷史的見證,也是湟源歷史文化宗教的見證。

        佛海寺巖畫所見

        2006年7月25日筆者同宣傳部的李國權(quán)、白成瑩、巴燕鄉(xiāng)王經(jīng)理、佛海寺原管家雅言佩等,又一次去佛海寺考證寺旁的石刻佛像群。

        佛海寺坐落在龍山和魚山之間,山麓有108個泉,故稱“金盆養(yǎng)魚”,其中有名的大泉在右,小泉在左,兩泉潺潺流水匯集在一起,水勢稍大,原修建經(jīng)轆科洛一座,晝夜轉(zhuǎn)動,與寺院的“長明燈”相對成“長生經(jīng)”,令人心曠神怡。

        佛海寺又稱“福海寺”、“新寺”。據(jù)《甘青藏傳佛教寺院》一書記載:佛海寺,藏語稱“貢巴索瑪”。位于縣西20公里處,在今巴燕鄉(xiāng)西北3公里的新寺自然村。該寺于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由拉莫德千寺(今黃南尖扎縣)寺主第六世夏茸尕布阿旺卻珠丹貝堅贊(1832年—1875年)所建,本為今海晏縣達如玉部落的寺院,解放后寺院所在地劃入湟源縣境內(nèi)。該寺與海晏白佛寺等均為拉莫德千寺屬寺,寺主為夏茸尕布。《丹噶爾廳志》記載:“佛海寺,距城西北四十里許,系察罕諾們汗(通稱白佛)于光緒初年創(chuàng)建,亦有番僧?dāng)?shù)十人,惟不給衣糧,故無定額可稽?!薄肚嗪S洝酚涊d:1958年前,該寺有經(jīng)堂1座102間,昂欠11座257間,衙門1座24間,僧舍60院280間,占有耕地80畝,園林30畝,住寺僧徒103人,其中活佛11人,即寺主夏茸尕布和藏阿恩吉、和力洞、尕托利、麻素乎、堪木曾、郭力德、洛力藏、尕們扎、格西等。該寺1958年后關(guān)閉,并拆毀部分僧舍,“文革”中經(jīng)堂和大部分僧舍拆毀。1987年原該寺僧人多知布、土丹、環(huán)角、羅桑等7人去海晏縣白佛寺,并于此地籌建新寺。昔日金碧輝煌的寺院,如今蕩然無存,令人嗟悔無及。

        有寺必有佛。在佛海寺稍下,稱謂“麻尼槽”的地方,兩山對峙,小溪中流,山林翠郁,花香鳥語,在西陽坡石崖上令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五處石刻佛像群,為便于今后的考證,編者從外向里按順序編號:1號佛像群在30米高處,是麻尼槽石刻佛像的最高處,有石刻佛像兩尊,寬約0.4米,高約0.3米,迷影藏形,模糊不清;2號佛像群有石刻佛像4尊,高0.3米,寬0.27米,佛像頭戴黃教帽,舉手稱佛,端坐于案;3號佛像群有石刻佛像15尊,最大的一尊高0.42米,寬0.34米,最小的一尊高0.33米,寬0.27米,諸佛好似乘坐走獸,又像穩(wěn)坐佛案,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4號佛像群有石刻佛像8尊,分布在高4米寬5米約20平方米的石崖上,是麻尼槽石刻佛像最大的一塊,佛像最大的高0.5米,寬0.45米,最小的高0.42米,寬0.36米;5號佛像群在高2.3米,寬5米的石崖上,石刻佛像24尊,是麻尼槽石刻佛像最多也非常集中的一處,佛像造型鮮明,有釋迦牟尼佛及十八羅漢。這十八羅漢是舉缽、伏虎、喜慶、看門、長眉、靜坐、挖耳、騎象、乘鹿、開心、探手、托塔、芭蕉、過江、降龍、笑獅、沉思、布袋等。其中釋迦牟尼佛坐立中央,高0.7米,寬0.35米,兩邊也有兩佛站立,其余的羅漢有的誦經(jīng),有的聽經(jīng),有的練經(jīng),有的傳經(jīng)……在釋迦牟尼佛像下有一組石刻佛像,中間的為觀世音菩薩,高0.8米,寬0.57米,左邊為普賢,右邊為文殊,還有千手觀音、護法神各一尊,均高0.3米,寬0.36米。

        佛海寺石刻佛像群從1號到5號長約50米,寬30米,面積約1500平方米,有五組佛像,共刻佛像53尊,是今湟源乃至青海發(fā)現(xiàn)的一處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佛像最多的石刻群,它對于研究湟源乃至青海宗教文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佛像石刻歷史悠久。據(jù)史書記載:佛像經(jīng)西域傳入中國,獲得了快速的發(fā)展。舉世聞名的敦煌千佛洞,上起東晉,下迄元紀,世代經(jīng)營,造就成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寶奇觀。拓跋魏先是開鑿云崗,繼而雕琢龍門,余如樂山、大足、潼南、安岳,皆是依山斬石,以氣魄雄偉的佛像供人瞻仰,成為千古名勝。

        相傳隋文帝又是個塑造佛像的積極分子。據(jù)《靖嵩傳》記載:文帝在位二十余年,全國共造佛像60余萬軀,修治故像150.9萬余軀。開皇二十年,他還下令保護佛像,一般人毀佛瀆佛“以不道論”,和尚壞佛像“以惡逆論”,這兩條罪名,都是死罪??梢姡@位皇帝不光是個狂熱的舍利崇拜者,也是個狂熱的偶像崇拜者。

        丹地佛海寺及石刻佛像建于或刻于清代,但都應(yīng)該看到:佛海寺旁石刻傳承隋唐遺風(fēng),大大豐富了宗教文化,而佛像的石雕對造型藝術(shù)的發(fā)展影響,見微知著,莫此為甚。

        尋訪李道宗山廟

        丹地申中鄉(xiāng)李大村在“天造地段”有座廟宇,當(dāng)?shù)厝朔Q“山神廟”,它坐落在丹城西八里處。相傳建于清乾隆年間,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至今在村頭的一座土丘上,有平房一間,兩坡水、磚木結(jié)構(gòu);房后有石頭壘成的扎扎,上面布滿了經(jīng)幡、紅布,周圍有八個等距離的麻尼石堆。附近楊樹參天,密密麻麻;長草豐茂,綠綠茵茵。給人一種神秘莫測、不可思議的遐想,令人神往。

        早在村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唐朝文成公主進藏與藏王松贊干布成婚,有位送親護衛(wèi)的大將軍為了公主安全到達西藏,一路上緊隨公主,寸步不離,如影隨形。一直送到扎陵湖。在過一條河時遇上急風(fēng)大浪,這位大將軍奮不顧身,跳入河中,竭盡全力,將公主推到彼岸,公主安然無恙,大將軍卻袍身濕透,一只靴子也被河水沖得無影無蹤。又傳說:這位大將軍護送文成公主進藏,在這里住宿一宵。后來,此事被經(jīng)商的藏客傳給村里的父老,并投資修建了廟宇,后稱“麻尼麻乾”山神廟,以紀念這位大將軍為護送公主做出的豐功偉績。

        傳說是美麗的,然而這座“山神廟”比傳說更絢麗。

        筆者于2005年到這座有著神奇?zhèn)髡f的“山神廟”瀏覽。一進門,只見正面的墻壁上彩色繪畫著五位人物,中間是漢裝的大將軍,著將軍服飾,正襟端坐在“太師”椅上,面容慈祥,雙眼炯炯。只是腿下一只腳是赤足,與傳說中被河水沖走靴子如出一脈。左邊屬將兩位,其中一位手捧“黃巾玉印”,一位手拿長矛,好不威風(fēng);右邊兩位屬將,其中一位手抱“尚方寶劍”,一位手握令箭,好不氣魄。足見這身穿漢服的大將軍絕非一般人物,與傳說中的“麻尼麻乾”山神格格不入,相差甚遠。據(jù)筆者在縣境考查,所有山村的山神廟,就連丹城城隍廟中的山神都是身著藏服,赤臉紅發(fā)。有的背著槍,手握刀,還有的拎著一只狗,旁邊魚鱉蝦將,甚是兇神惡煞。其實山神是一個村官,專管“風(fēng)調(diào)雨順”、過往歇客,常有這樣的對聯(lián)“惡風(fēng)暴雨去腦山,和風(fēng)細雨來平川”,“遠追虎狼千里外,近保村民萬家樂”。其職務(wù)大約在“十品”以下。

        那么李大村這座山神廟供奉的究竟是什么神?是什么人的原型?

        筆者走訪了幾年前繪畫這座廟宇的畫師朱剛。他說:“李大山神廟畫像歷來就是這樣。年輕時候我到過此廟,是丹城著名的梁畫師繪畫的。我專門臨摹了畫像。后來村里將土平房改為磚房,神像要從新繪畫。我拿出了畫樣,上了年紀的老人同聲贊稱山神就是這個樣?!?/p>

        問到這山神是誰?朱剛畫師直言不諱,開門見山地說:“他就是護送文成公主進藏和親的大將軍江夏王李道宗?!?/p>

        根據(jù)以上所述,鑒往知今,管見所及,渙然冰釋:

        一、傳說與歷史記載同出一轍。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其江夏王李道宗,為文成公主進藏和親的專使。他從長安(今西安)出發(fā),經(jīng)丹地(今湟源)一路上跋山涉水,風(fēng)餐露宿,將文成公主護送到柏海(今扎陵湖),以婿禮相見松贊干布,出色地完成了護送任務(wù),一時聲威大震,受到唐太宗賞賜和漢藏兩族額手稱慶。

        二、在護送文成公主進藏途中,文武兼?zhèn)?、叱咤風(fēng)云的李道宗,挑選了一批精兵強將,組成了護衛(wèi)隊。在衛(wèi)隊中,只有李道宗,以皇兄、江夏王顯赫的身份,才正配玉印、令箭、尚方寶劍,此皆斐然成章,一般隨從將領(lǐng)等而下之,哪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獨配“此物”?

        三、此廟以“山神廟”稱謂,也是當(dāng)?shù)匾厝藢Υ藦R神靈的敬仰,無可非議。但廟宇中人物、器具規(guī)模及氣宇非凡宏大,派場非一般山神可此,毫不夸張地說,與青海、西部乃至神州山神廟相比,李大村“山神廟”因供奉李道宗,獨此一家,絕無僅有??芍^“廟小神大”。后則嘆服。

        蓮花臺事變背景

        據(jù)《青海文史資料集粹·政治卷》田生蘭、祁昌善先生撰文:駐守青海,馬麒在甘肅各大鎮(zhèn)守使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但在國民軍強大兵力的重壓下,馬麒眼看無法再保持其舊日的地位,想反抗但又不敢,因自己的力量只有幾十營旗,槍械子彈不大充足,西寧彈丸之區(qū),財富不多,蒙藏各族在其多年的掠奪下,久懷怨怒,反側(cè)難依。輾轉(zhuǎn)籌思之后,惟有投降一路可行,但這樣又非自己所甘心,于是在不能決定之下,和家族內(nèi)的心腹人員共同商議對策多次。當(dāng)時商議的結(jié)果,一般人無從測知,但在實際的政治、軍事部署中,可以看出他仍然是首鼠兩端,而以消極抵抗馮部為其主要的原則。河州鎮(zhèn)守使趙席聘就任以后,征兵征款,大肆搜刮,早已引起了河州群眾的憤怒。適河州西南鄉(xiāng)的新舊教回民,發(fā)生了械斗,趙席聘就將發(fā)生事件的頭目關(guān)押起來,馬仲英的父親馬寶也在其列。馬仲英聞訊后,大為氣憤,就先請馬麒向劉郁芬求情,馬麒當(dāng)時認為劉郁芬不應(yīng)該押辦馬寶,且對河州教變,亦不該予以干涉和壓制,乃派馬麟前赴蘭州謁見劉郁芬百般求情,劉郁芬極同意趙席聘的處置,不聽馬麒兄弟的請求。馬麒深感不好下臺,于是馬仲英旦夕慫恿馬麒,藉口回教受壓迫,要起兵反抗國民軍,馬麒表示默認,暗中叫他進行準備,以兵變方式,協(xié)助馬廷勃等舉事。一時西寧、河州、涼州之間,謠言四起。1928年3月以后,西寧多次發(fā)生“兵變”,寧海軍兵士成群結(jié)隊地紛紛跑出西寧,每到半夜,槍聲四起,西寧城門大開,變兵們呼嘯東去。那時在西寧城內(nèi)居住,白天聽到許多謠言,晚間聽到槍聲響,不由得心神不寧,人們說:“馬鎮(zhèn)守使的軍隊,所有官長,都是自己的家務(wù)(家族之意),為什么不聽他的話呢?”也有人說:“馬鎮(zhèn)守使聽得兵變,連夜派勛臣(馬麟)司令帶兵去追,沒有趕上,就回來了?!庇腥苏f;“西寧發(fā)生兵變,國民軍就要到青海來,西寧將來難免發(fā)生戰(zhàn)事,我們要遭大難了。”人言紛紛,但一到晚上,又有變兵跑出城外。騎兵首先跑了的就是馬仲英,其次有馬步青的青馬隊五營、十六營,馬步瀛的九營等部隊。馬仲英在循化強迫當(dāng)?shù)氐囊徊糠秩隼鍓涯旯ト肟h城,將大商及富民的財物劫掠一空,旋又在縣署奪取了幾支槍,縣長苗長惠躲在破廟中的一個空棺內(nèi),才免于難。撒拉族群眾在馬仲英武力的威脅下,被逼起來,結(jié)連上河州由馬廷勷竭力煽動的新舊回教變民,于是亂事大作,愈加不可收拾了。

        馬麒部下這時極為猖獗,有人主張暗殺西寧道尹林競(字烈敷,浙江人,原為馮玉祥邊防督辦公署邊事處處長)。以林競引進國民軍入甘為罪。馬麒反復(fù)忖度,以為林競不能殺害,日推一日,以致謠言中說出“要將林競送往南灘處死”的話來,嚇得林競坐臥不安,藏在馬麒家中,不敢露面,馬麒兄弟只得暗派馬吉慶將林競送抵蘭州,請林競在劉郁芬面前給他說些好話。

        馬廷勷派敏雅南和奉系張作霖進行接洽之時,馬麒亦在設(shè)法向奉張疏通。他派的代表馬輔臣等曾謁見張的總理潘復(fù)多次,但因北伐軍事日有進展,吳張趨于劣勢,未得進一步進行商談,馬輔臣亦逗留在北京。及至馬廷勷倉卒起事,馬麒惟有望其勝利,若勝券可操,再行響應(yīng),可以共同驅(qū)逐馮部。5月間,駐化隆的馬步芳營,亦佯變轉(zhuǎn)赴河州,馬步芳秘密到了河州癿藏,暗中糾集嘩變的所屬部隊和馬廷勷、馬仲英進行聯(lián)系。馬全欽是馬步芳的姻親,他這時已看清馬廷勷等將來不可有為,就在河州力勸馬步芳返青,他說:“老虎離了山林,沒有可以用武之地,回去還可以保存實力?!庇谑邱R步芳決定不能逗留在癿藏了,馬步芳在化隆向河州出發(fā)時,除了自己的部隊(叫做黑馬隊)從外暗暗拔征了許多撤回漢藏族民團,有舍仁百戶、蕭生林等各部,星夜秘密趕到癿藏,對外則以收集向河州逃來的變兵為名,作“坐山觀虎斗”的計劃,希望馬仲英等勝利,如能勝利,便助馬等反抗國民軍,如國民軍不能動搖時,則潛回西寧,再看時機,住了多日,看到戰(zhàn)機不利于馬仲英方面,乃劫取癿藏的子彈,率同原部人馬陸續(xù)返到甘都。民團及部隊因裝載的子彈很多,沿途行進很為擁擠,竟將舍仁百戶的乘馬壓死了一匹,

        馬麒恐怕自己的行動,難免為劉郁芬發(fā)覺,于是在鎮(zhèn)守使署內(nèi)召開官紳會議,決定派朱繡、周希武、趙從懿及當(dāng)?shù)厥考澊砘m等人前赴蘭州,謁見劉郁芬,申述馬麒方面愿意對時局維持和平的意見,但這不是真要如此,而是一種放出來的煙幕,以圖迷惑馮部及一般之人。

        蘭州的劉郁芬,本是富有應(yīng)變才能的人,對各方情況,早已有了相當(dāng)?shù)恼莆?。馬廷勷已擁兵起事,其他各回族將領(lǐng)雖尚未聯(lián)合,亦未表示態(tài)度,但可能使時局惡化,最起碼能使戰(zhàn)事延長下去,這對國民軍不利,為了保證國民軍在西北乃至中原的力量不受損耗,劉郁芬特電各方,觀察中心人物對于事變的表示,其時致馬麒的電文如下,

        萬急西寧馬護軍使閣臣兄勛鑒:

        殼密,河州事變,倏忽數(shù)月,匪情詭譎,生民涂炭,智索力窮,弭亂無方,殊為悵恫。頃奉江電,指示南針,佩感英名,非相愛之誠,誰肯語此?涼州之事,少瀚(即馬廷勷)自知理曲,后任未到,先起驚惶,又復(fù)煽惑軍心,一則曰省軍將洗盡回民,再則曰將士用命,準搶三日。俘虜供詞,彰彰俱在,迨及劉旅(國民軍劉志遠旅長)聞信,懼禍先及,僅率軍警數(shù)十人,振臂一呼,狼狽而逃,心虛之情,于茲俱見,弟初意本如尊電所囑,全始全終,召其采省,俾彼朝夕觀摩,成為完人,以圖他日為國效力,至是遂亦無法愛護,每一念及,殊覺惋惜。此固由彼罪惡貫盈,氣數(shù)應(yīng)盡,自絕于人,亦上天眷念河西劫余,不忍重罹戰(zhàn)禍之明驗也。此后只要彼悔悟來投,自矢決不與之為難,然綜其平日勾結(jié)張逆,煽勸土匪,挑撥西寧省城以及西寧拉卜楞寺之惡感,種種狡黠陰謀,證據(jù)均在鎮(zhèn)署搜獲,方知執(zhí)事宅心忠厚,固,猶英明彼之所為也。至此次彼己上張作霖之當(dāng),而又令良民上彼之當(dāng),甚至欲令執(zhí)事亦上彼之當(dāng),彼之報施,固屬咎由自取,然良民何辜,執(zhí)事與彼何仇,而必欲牽瓜及蔓,使之同歸于盡?人心之毒,殊堪浩嘆!至于土匪一節(jié),除少數(shù)首犯,法無可容外,其余均系脅從,此間早已布告,準其自首免罪,并發(fā)給免死狀、良民旗。無如近來匪情狡猾,或偽作投誠,頃刻覆翻,或自焚寺院房宇,以示有死無二之心,近復(fù)將喇委員世俊裹去,不知用意何居?此間主張和平,始終如一,數(shù)年袍澤,當(dāng)能共諒,惟和平之能否實現(xiàn),是在吾兄設(shè)法轉(zhuǎn)移,倘得早日結(jié)束,俾免重苦甘民,尊見所及,無不欣從。專此布意,佇候電復(fù)。弟劉郁芬叩仄。

        這個電文的內(nèi)容,已說出了幾多的真相,一是馬廷勷對馬麒尚有藕斷絲連的聯(lián)絡(luò),二是馬廷勷此后的出路,馬麒可以設(shè)法轉(zhuǎn)圍,但因馬麒另有居心,對于河州事變,不敢有任何的表示。所以在派出朱繡等后,不能不出截殺之謀,以免露出政治上的馬腳。為中途殺害朱繡、周希武等人,馬步青、馬步瀛等開了秘會,由馬步青專派叫尕福祥的為殺害朱繡的兇手,馬眉山為斷絕消息,專負甘青道上的劫查工作,藉此一殺,便可以再不派人去和劉郁芬進行商洽,以免馬廷勷起疑,破壞和涼州間之關(guān)系。

        馮玉祥五原誓師,所率國民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即經(jīng)寧夏進入蘭州。當(dāng)時馮部宋哲元、劉郁芬、孫連仲等相繼將盤踞三隴八鎮(zhèn)的地方軍閥,在次第消滅和合并中,八鎮(zhèn)之一的寧海鎮(zhèn)守使馬麒,以大難當(dāng)頭,進退維谷,立即陷于彷徨失措的地步。當(dāng)時馬麒內(nèi)部的決策骨干,素以穩(wěn)健稱著,因之主張相機應(yīng)變,茍且偷安,可是握有軍權(quán)實力的家族及親信,氣焰囂張,不甘雌伏,以致馬麒進退維谷,躊躇不前。然而由于時局急轉(zhuǎn)直下,河湟戰(zhàn)云密布,形勢的緊張,如箭在弦,一觸即發(fā),馬麒為決定最后的對策,于1927年初匆匆召開會議。出席的有智囊團的黎丹、李乃棻、朱繡、周希武等。會議結(jié)果,黎丹等權(quán)衡利害,指出應(yīng)接受國民軍的改編,保存實力,以圖將來。周希武著重指出:“南北大局未定,宜養(yǎng)精蓄銳,切勿輕舉妄動,一著失,全盤皆失,”朱繡原是馬麒的外交使節(jié),廣交游,識時務(wù)。他慨然說:“寧海軍雖有若干營,各營并不滿額,即使?jié)M額,也不過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今日之事,稱降而外,安有出路?”以其言詞過激,深深引起馬麒等人的不滿,埋下了其后蓮花臺被殺的死因,當(dāng)時馬麒也明知大局如此,只得委曲求全。但下屬軍官抵觸情緒更大,欲鋌而走險,以求一快,于是在蘭寧路上公然殺人越貨,阻塞交通,風(fēng)聲鶴唳,人人自危,大亂趨勢一天比一天嚴重。

        由于寧海軍破壞社會治安,各處不斷發(fā)生流血和搶劫事件。黎丹等仗義執(zhí)言,呼吁馬麒顧全大局。馬麒為爭取民心,召集了寧海軍的主要首領(lǐng),在鎮(zhèn)守使署后花園的水波浪廳舉行會議。馬麒針對社會秩序的極度紊亂,即席開導(dǎo)說:“我在滿清到民國時代,官居總鎮(zhèn),現(xiàn)在由鎮(zhèn)守使兼蒙番宣慰使,又升為青海護軍使。如今國民軍一定要來,讓我們平安回家,并沒有什么不好,大家都是我的親屬故舊,患難與共,休戚相關(guān),現(xiàn)在殺人越貨,到處倡亂,國法不容,人情不許,這樣鬧下去,后果不堪設(shè)想,實在使我萬分焦急。”言次老淚俱下,會議氣氛頓時肅穆,鴉雀無聲,大家面面相覷,無以自解。個別軍官在沉默中勉強表示說:“軍帥若不放心,我們把武器交庫?!彪S之會議結(jié)束,沒有取得任何一致的意見,即使會上表示交械的,也不過應(yīng)付局面,也有的唯恐禍延己身,辭職回家。哪知桀驁不馴、滿腹懷怨的一些軍官,就在這一個夜晚,煽動士兵,紛紛嘩變,其中馬麒自己統(tǒng)帶的第一營青馬隊的官兵,首先開城逃往河州,其后新九營也從石坡街叛變,響應(yīng)馬仲英的號召,投入反國民軍的戰(zhàn)斗,西寧城防陷于空虛和恐惶之中。

        當(dāng)時西寧城內(nèi)外的群眾,以時局險惡,驚惶與恐懼情緒已達到極度。地方士紳朱耀南、蔡占廷、陳炳新等,迫急無奈中,在陳家花園設(shè)宴邀馬麒兄弟,要求維持地方治安。那天午后,馬麟先到,馬麒隨后也到,席間士紳們申敘百姓恐懼將起大亂,身家不保,要求保護地方,避免糜爛。馬麒心煩意亂,只說:“國民軍對我們逼得太緊,地方上發(fā)生了不幸事件,正在設(shè)法解決,我們總是要保護地方的平安?!瘪R麟也解釋說:“我們祖輩在西寧已有18年了,請父老們放心,一定要善始善終,不叫百姓們受到災(zāi)難。”馬麒又重申了水波浪廳上的講話,士紳們唯唯諾諾,但愿事隨人意罷了。

        這時河州戰(zhàn)事日熾,劉郁芬派馬鴻賓為代表,到享堂鎮(zhèn)與馬麒會晤,交換意見,爭取政治解決河州事變,糾止戰(zhàn)火長此彌漫,馬麒一力承允,表示服從。他返回西寧,意識到國民軍終必入西寧,審時度勢后只得派周希武、朱繡、趙從懿及士紳基生蘭、蔡占廷一行,前往蘭州接洽,力求和平解決時局,并由馬麟率部護送。當(dāng)?shù)诙烨宄啃兄晾哮f峽蓮花臺時,馬麟部下嘩變,槍聲響處,周希武應(yīng)聲先倒,朱繡也即被擊倒,趙從懿驚愕中機警地滾倒在崖邊的谷坑中佯死,基生蘭等不是剪除對象,得以安全無恙。當(dāng)場暴徒們揚言說:“朱是國民軍的奸細,周、趙是暗探,慫恿我們投降國民軍?!逼鋾r馬麟因禮拜遲到一步,及至聞聲趕至現(xiàn)場,肇事者已過河逃往河州,事已至此,與行人員只好倉惶返回西寧。

        馬子香國外傳聞

        馬步芳出自于官宦世家、仕途升剡,1938年執(zhí)掌青海黨政軍大權(quán)于一身,后任西北軍政長官,一度勢傾西北,人民解放軍進軍青海之前逃往香港,1950年去埃及后,又去沙特任大使,直到1961年被指控腐化,不稱職而免職,1975年7月31日在沙特去世。

        從軍起家。據(jù)《馬步芳在青海》記載:馬步芳,一位1948年曾去過青海的外國作家這樣描寫道:“……一個漂亮、英俊的男子,留著一部頗具穆斯林外貌特征的絡(luò)腮胡子……”一名1935年考察過青海的左翼記者寫道:“馬步芳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事事不甘落后于人,可惜他僻處在西陲,可以教育他的環(huán)境太落后,不能引導(dǎo)他走上積極的前進的道路?!?/p>

        1948—1949年曾訪問過青海的一位美國女士把馬步芳寫成社會革新者,她記了幾年前馬氏引起社會驚恐的舉動:“……從青?;刈鍕D女臉上強行揭去面紗?!彼€贊揚馬步芳近來已為不改嫁的寡婦們開設(shè)了濟婦堂。

        馬步芳出身于甘肅臨夏,這里是中國西北最重要的馬氏人物誕生地,也是中國穆斯林的麥加。馬步芳在自信、尚武、敢為精神的熏陶下長大成人。他父親馬麒想把他培養(yǎng)成一名阿訇或穆斯林圣人,將他兄長馬步青培養(yǎng)成軍事人物。遵照其父的意愿,馬步芳19歲以前孜孜不倦地研習(xí)伊斯蘭教經(jīng)典,想成為一名阿訇。終于,投筆從戎的誘惑力太大,不管怎樣,他19歲那年放棄了進一步研習(xí)經(jīng)文當(dāng)職業(yè)宗教人士的目標(biāo),參與了發(fā)生在中國的重要軍事活動。他的軍人生涯是從寧海軍軍官訓(xùn)練團開始的。訓(xùn)練階段一結(jié)束,他就于1920或1922年在他父親的寧海軍中當(dāng)了一名副營長。

        馬步芳在寧海軍中迅速晉升,幾乎是理所當(dāng)然的。這至少部分地應(yīng)歸因于他的父親是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在1922—1928年期間,馬步芳是在他父親管理之下度過訓(xùn)練期的。馮玉祥部下國民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孫連仲于1928年10月19日,將馬麒從青海軍事政治中最有權(quán)力的位置上取代下來,那時國民政府稱孫為青海省政府主席。在此稍后,馬步芳很快成為寧海軍的團長。1930年又先后在國民政府西北鎮(zhèn)守使顧祝同部隊中任旅長和暫編第一師師長。1930年顧氏任命馬步芳為青海南部警備司令部司令,并命令他截擊馬仲英。馬仲英試圖以甘肅為基地建立一個獨立政權(quán)。1931年春,馬步芳成為暫編第九師師長,此后不久又成為暫編第二軍軍長,1937年,他任第八十二師師長。

        以上對馬步芳軍事生涯的粗略介紹在下述幾方面是有啟發(fā)的。他一步入軍界就平步青云,很快升遷,這與他的父親的影響和作用是分不開的;在某種程度上,家庭紐帶的糾結(jié)動搖了北洋軍閥政府和其后的國民政府在西北地區(qū)的地位。這些政府在駕馭西北地區(qū)事件方面的無能,使得依賴地方軍事人物維持當(dāng)?shù)刂伟渤蔀楸匾嶋H上,這意味著,只要地方軍事人物不主動敵視中央政府的種種好意的努力,就可以因此減少中央政府派駐這里進行必要管理的軍隊數(shù)量。這樣的例子,是很有價值的,其中就有馬步芳曾親自提供的一例,如1930年,馬步芳將馬仲英逐出甘肅西部,那時國民政府駐在西北的部隊是不強大的。其次,馬步芳還是一個談判中的關(guān)鍵人物,1933年,在川藏、青藏戰(zhàn)爭中,馬步芳同劉文輝(西康軍閥)都表現(xiàn)得很勇敢。因為日本侵占滿洲以后,國民政府無力迅速調(diào)遣軍隊解決川青藏邊界爭端。第三,馬步芳具有超凡能力的特點,大概也是他在軍隊中升轉(zhuǎn)很快的一個重要因素。他所指揮的尚武、有攻擊力的回族兵士,推崇的是自信、有耐力、懂軍事技術(shù)的指揮官。而馬步芳所具有的這方面的品質(zhì)和能力是游刃有余的。

        馬步芳不滿足對軍事權(quán)力的占有,他也企圖占有青海的政治領(lǐng)導(dǎo)權(quán),1938年他終于合法地實現(xiàn)了這一企圖,從而成為總攬青海軍事、經(jīng)濟、社會事務(wù)權(quán)力的合法統(tǒng)治者。

        逃往國外。據(jù)馬步芳在重慶、南京辦事處參謀、跟隨馬步芳出走的馬得清撰文寫道:

        我在解放前曾任青海省政府駐重慶、南京辦事處參謀。南京解放時逃往上海,乘陳納德航空大隊飛機經(jīng)青島飛西寧。之后,在馬步芳由西寧飛逃廣州,香港、沙特阿拉伯王國,以及麥加朝覲和定居開羅(埃及首都)的一年期間,我始終隨從侍奉,現(xiàn)將這一期間有關(guān)馬步芳情況,回憶如下,以供參考。

        1949年7月,人民解放軍大舉西進,西北戰(zhàn)場形勢急轉(zhuǎn)直下,馬步芳為了垂死掙扎,即在臨夏、河西及青海各縣強征壯丁,倉惶驅(qū)往臨夏、化隆一帶集結(jié),以期作孤注一擲。這時,他自知大勢已去,老巢難保,遂于8月19日從臺灣飛回西寧以后,立即以重金雇用陳納德的飛機9架,從西寧忙運黃金、財物、家族家屬至廣州,著趙佩和我及張驥等人料理一切。當(dāng)時我飛奔于西寧、重慶、廣州之間,專為馬步芳及其家族逃走而效勞。

        8月25日從蘭州撤退后,馬步芳在西寧暗囑高文遠散布“將軍隊撤往草地打游擊”的謊言,藉以穩(wěn)定軍心和民心,以防發(fā)生不測。并指示冶成榮急速收拾貴重財物,忙用飛機急速外運,馬步芳本人一面催促家屬準備行裝,一面親自決定外逃的家族成員,經(jīng)過兩天兩夜的忙亂準備,于8月27日飛經(jīng)重慶,轉(zhuǎn)飛廣州。馬步青暫住重慶上清寺原青海省同鄉(xiāng)會南院中。不久,馬繼援亦由重慶來廣州。當(dāng)時聚居于廣州河邊愛瓊酒家十四樓上。先后趕到的有趙佩、馬驥、馬紹武、馬步瀛、馬步康、馬步鑾、馬步鰲、馬祿、詹世安、馬慶(馬呈祥的父親)、馬朝選(馬步芳的岳父)、馬繼援、高文遠、趙瓏、馬璋、馬于英(省地政局局長)、馬世俊(馬步芳的親信管家,原西安辦事處長)、馬耀宗(馬步芳的族孫子,是私人管家,曾任炮兵團團長)等人。冶成榮在成都處理“德興海”在四川的財產(chǎn),事后去香港。9月下旬,所有到香港的人員和家屬,都住在英皇大道100號。英皇大道原名“皇后大道”,是北臨海灣、南靠香港山腳下最繁華的一條大街。

        為了辦理出國手續(xù),在香港逗留了20多天,有時我奔走于廣州香港間。最后包了英國航空公司的飛機3架,大人小孩共計200多人,從香港飛往沙特阿拉伯王國首都利雅得,由于種種原因,一日可達的航程,經(jīng)3天才算到達。

        馬步芳飛抵利雅得后,沙特阿拉伯國王特地接見他,并贈送小汽車一部,馬步芳婉言謝絕。同時私自購買小汽車4部,和一些親屬前往麥加去朝覲,并到麥地朝拜穆罕默德陵墓。朝覲畢后,由于當(dāng)?shù)貧夂蛱珶?,都避暑于塔伊夫(或譯團玉夫)省。兩個月后馬步瀛因中暑去世,馬步芳和隨行人員又從塔伊夫省遷住于吉達海港,這里氣候比較涼爽,又是各國駐阿拉伯領(lǐng)事館駐地,馬步芳住入臺灣國民黨政府的領(lǐng)事館內(nèi),由領(lǐng)事王稼祥陪同居住。不久,王稼祥和馬耀宗二人前往埃及首都開羅,在開羅住宅區(qū)馬爾地33號買得公寓一院,作為馬步芳的私邸,另外買得13層樓房一幢,由所有隨從人員家屬居住。

        馬步芳出國以后,對他的徹底失敗表面裝得鎮(zhèn)靜,毫不在乎。他說:“打天下,坐江山,誰勝誰坐,還不是那么一臺戲?”“到哪個山里砍哪個柴,這有什么不行的?!彼蛢鹤玉R繼援見面時說:“?。∧銇砹??你來就好!把軍隊都交給他們了嗎(指副軍長趙遂等)?”馬繼援回答道:“都交給他們了。”馬步芳勉強地說:“那就對了。”看來,他強打精神,沒有表露出沮喪的表情,實際上腦袋里不知想什么,我始終沒有猜得透。

        后來,臺灣當(dāng)局讓他出任駐埃及大使、土耳其大使,他都謝絕了。他說:“過去的一切就過去了,再也不說了,當(dāng)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就對了。何必忙忙碌碌,自找苦惱,圖謀個啥哩。”

        馬步芳在埃及開羅定居以后,請了一位中、阿文都會的專門教師,每天在家里一面學(xué)習(xí)阿拉伯文字,一面學(xué)習(xí)《古蘭經(jīng)》教義,并組織小孩和大人們學(xué)習(xí)阿拉伯語言和文字,決心想做一個埃及籍的華人了。

        后聞,馬步芳于1974年病死于沙特阿拉伯麥加,時年76歲。

        1949年9月24日,原青馬騎五軍軍長馬呈祥從新疆老滿城乘吉普車出走,經(jīng)馬耆、阿克蘇、喀什、英吉沙,后改乘駱駝和馬,翻越昆侖山冰大坂至國境蒲利,到巴基斯坦(當(dāng)時為印度)的卡拉奇海港,馬繼援亦由香港前往卡拉奇迎接。然后,二人一同前往埃及開羅,大家在兵荒馬亂、各自逃命的情況下,能夠異途相會,無不歡欣之至。后來,馬繼援和馬呈祥二人也一同學(xué)習(xí)阿拉伯文,以便消度時光。約一個月后,王稼祥從臺灣發(fā)來電報,叫馬步芳、馬繼援、馬呈祥三人攜眷去臺灣,并匯來旅費和安家費美金10000元。他們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后,決定由馬繼援、馬呈祥帶眷屬前往臺灣,馬步芳和其他人仍住開羅。

        在開羅,我每天隨從馬步芳生活在一起,并料理他家的瑣碎事務(wù)。雖然不愁吃,不愁穿,但人非草木,怎能不眷念故國骨肉?身影漂泊于海外,心卻牽念家里人。有一天,開羅報紙上刊載了周恩來總理的談話,大意是說:歡迎中國國民黨流散在國外的軍政人員歸回大陸,既往不咎。當(dāng)時我和馬呈祥的副官陳廣清暗中密議,找機會回家。

        時經(jīng)一年,馬步芳的岳母要到麥加去朝覲,我和陳廣清二人乘機動員馬世俊,三人為護送人員,一同從開羅前往沙特阿拉伯麥加。事后,馬世俊護送老阿奶回開羅,我和陳廣清二人搭船到廣州,經(jīng)登記準予上岸后,又到北京報到登記。事后返回樂都,闔家團圓。

        腐化生活。據(jù)《良友》報2011年1月21日《文史大觀》報道:

        西北當(dāng)?shù)孛窀璩溃骸吧仙降睦匣⑾律降睦?,兇不過青海的馬步芳?!本瓦@么一個兇殘人物,統(tǒng)治青海達40年。

        馬步芳,字子香,生于1903年。他7歲進入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經(jīng)堂學(xué)校,11歲隨父來到西寧。馬步芳從小喜好練武,每天腿綁沙袋長跑,能打一套出色的六路徒手拳。15歲時,馬步芳加入了寧海軍官訓(xùn)練團,每天黎明即起,到十多里外的樂家灣軍營操練??恐@股狠勁兒,馬步芳18歲就當(dāng)上了寧海邊防第十五營營長,后又隨父投奔了西北軍,最終權(quán)傾西北。坊間有傳言稱,馬步芳為人荒淫無度,糟蹋的女性從部屬妻女到學(xué)校學(xué)生,難以計數(shù)。據(jù)說,為了霸占一對姐妹,他曾殺死了她們的3名家人。馬步芳的濫殺是出了名的。1937年,在蘭州行醫(yī)的河南人離金城被告發(fā)曾為紅軍傷員醫(yī)治,馬步芳立刻命人將其活埋。1940年春,西寧警察隊長馬某移植了兩株柳樹,遭馬步芳鞭打致死。1940年9月,馬步芳認為新編第二軍副官處長馬友俠行為不端,不經(jīng)審訊,將其用汽油燒死……

        馬步芳為人荒淫無恥,在國民黨上層中少見。在大陸時,他曾公開說:“生我、我生者外無不好?!辈繉俚钠夼约杭易宓陌?、侄女、兄嫂、弟媳,都逃不了他的魔爪。晚年在埃及,馬步芳仍然難改其風(fēng)流本性,酒店的女侍,舞廳的舞女,隨他到開羅誕生的部屬的家眷,都被他奸淫,甚至連他的外孫女,也遭其強奸,后生下一個兒子。為了掩人耳目,馬步芳親手將這個嬰兒殺死。據(jù)后來旅居中東的回族僑民向臺灣國民黨當(dāng)局的控拆,包括漢、回、滿、蒙、藏、哈(薩克)、撒拉等各族女性在內(nèi),被馬步芳蹂躪過的不下千人。

        1948年前后,解放戰(zhàn)爭在全國范圍高奏凱歌,馬步芳家族在青海的統(tǒng)治面臨著滅頂之災(zāi)。但西北諸馬自認是無敵之師,決心與解放軍對抗到底。西安解放后,馬步芳甚至致電蔣介石,揚言要馬鴻遣、胡宗南協(xié)同自己,共同收復(fù)西安。于是,青海、寧夏“二馬”兵團在平?jīng)黾Y(jié),誓言保衛(wèi)西北。但蔣家王朝大勢已去,“馬家軍”節(jié)節(jié)敗退,最終兵敗蘭州。

        馬步芳對兵敗蘭州悲憤交加,懷著這種心情,攜帶一家老小出逃中東,先到了埃及開羅,后寓居沙特阿拉伯。1967年,臺灣當(dāng)局任命他為駐沙特阿拉伯大使。

        馬步芳剛到沙特時,常帶著一群姨太太去麥加朝覲。阿匐(我國伊斯蘭教稱主持清真寺教務(wù)和講授婭典的人)見了十分詫異,認為一個男人不可能有這么多的妻妾,必定是拐了別人的老婆。就當(dāng)面罵道:你這人帶別人的太太來朝覲天房(穆斯林微禮拜時的正向和朝覷中),把天房褒滇。我要打你的耳光,趕你出去。還應(yīng)報告政府,驅(qū)逐你出境!”嚇得馬步芳趕快把太太們就近送人,別人說養(yǎng)不起,他又貼上一點錢。等到朝覲結(jié)束后,又去硬討回來。

        1961年春,馬步芳為臺灣當(dāng)局的“外交事業(yè)”制造了一起大丑聞,起因是五姨太馬月蘭。馬月蘭是馬步窘的堂弟馬步隆的女兒,馬步芳出逃時,她和家人隨行。馬步芳見侄女漂亮,強行納妯為妻后,馬月蘭被關(guān)在吉達海濱的住宅里,不準與任何男人接觸,還常遭到馬步芳的毆打。這時,臺灣當(dāng)局又始駐沙特“大使館”派來一個“參贊”宋選銓。宋看馬月蘭可憐,想幫她逃出虎口,但被馬步芳發(fā)現(xiàn)。馬步芳親自帶領(lǐng)數(shù)人去砸宋家門,準備活埋宋。后來,臺“外交部”派官員調(diào)查此事,最終,這件事以馬步芳的“自動請辭”了事。

        1975年7月3日,馬步芳在無限的鄉(xiāng)愁中死在了沙特,終年72歲。

        猜你喜歡
        西寧青海
        Dynamical signatures of the one-dimensional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大美青海
        全國水土保持現(xiàn)場工作會在西寧召開
        輕輕松松聊漢語——“中國夏都”西寧
        金橋(2018年7期)2018-09-25 02:28:28
        第二屆中國高原睡眠醫(yī)學(xué)高峰論壇在西寧舉行
        青海西寧蘭州格爾木往來更暢通
        石油瀝青(2018年5期)2018-03-23 04:49:19
        青海頌
        青海行七首(錄二)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6
        青海 管放相宜 漸入佳境
        青海藍
        九九99久久精品在免费线97 | 欧美日本道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不卡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第一区亚洲精品| 国产极品裸体av在线激情网|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片区无码|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免| 中文字幕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奇米影视久久777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看| 深夜福利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cn|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 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经典网| 99亚洲女人私处高清视频| 最新国产熟女资源自拍|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久久99国产伦精品免费| 蜜桃视频免费在线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毛视频亚洲精品 | 777米奇色8888狠狠俺去啦| 国产在线白丝DVD精品|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免费| 91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另类专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天堂一二三区| 国模91九色精品二三四| 久爱www人成免费网站 | 97一期涩涩97片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福利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