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偉 程傳錄 郭春喜 王文利 王 斌 聶建亮 馬新瑩
(國家測繪局大地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中心,西安 710054)
地球參考框架ITRF2008在中國大地基準中的應(yīng)用*
蔣光偉 程傳錄 郭春喜 王文利 王 斌 聶建亮 馬新瑩
(國家測繪局大地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中心,西安 710054)
利用國際地球參考框架ITRF2008及中國大陸連續(xù)基準站數(shù)據(jù),分析了ITRF2008與ITRF2005及CGCS2000的差異,得出ITRF2008比早期的模型精度更高,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與觀測臺站、板塊本身,數(shù)據(jù)解算策略等因素有關(guān);中國地殼板塊運動的不均勻性和復雜性造成了CGCS2000的變化,需對其進行動態(tài)維護。同時對CGCS2000與ITRF2008之間轉(zhuǎn)換的方案也作了初步討論。
ITRF;框架轉(zhuǎn)換;CGCS2000;中國大地基準;板塊運動
國際地球參考系(ITRS)是由國際地球自轉(zhuǎn)服務(wù)中心負責定義,并通過ITRF來具體實現(xiàn)和維持的國際地球參考系。ITRF作為地球相關(guān)科學應(yīng)用的標準框架,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提供盡可能精確的基準定義:原點、尺度和NNR條件。由于觀測技術(shù)精度不斷提高,數(shù)據(jù)解算的方法更趨合理,ITRF也在不斷精化[1]。目前ITRF已廣泛應(yīng)用于地球框架維護,導航定位以及全球性的地殼運動與氣象、地球物理勘探、海洋監(jiān)測等領(lǐng)域。
為服務(wù)于中國測繪、導航等領(lǐng)域及國民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的需要,我國從2008年7月1日開始啟動2000國家大地坐標(CGCS2000)。CGCS2000是由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wǎng)絡(luò)、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GPS A、B級網(wǎng)、總參測繪局GPS一、二級網(wǎng)和全國天文大地網(wǎng)聯(lián)合平差得到,其參考框架為ITRF97,參考歷元為 2000.0。因此可視 CGCS2000為 ITRF97框架2000歷元的區(qū)域?qū)崿F(xiàn)。目前在框架轉(zhuǎn)換方面研究也相當豐富[2,3]。
研究表明ITRF97、ITRF2000、CGCS2000坐標精度在cm級水平是一致的[2]。美國WGS84坐標系從1987年開始啟用經(jīng)歷了3次較大修正,將ITRF若干核心基準站納入到本國框架中,使 WGS84與ITRF基本一致。日本、歐洲等國也都建立了國家型動態(tài)基準監(jiān)測網(wǎng),維護本國坐標框架。
鑒于此,本文將研究與分析不同框架對點位的影響和CGCS2000與ITRF2008[3]的差異。
1)ITRF2005[4-6]的實現(xiàn)是基于多種空間技術(shù)解時間序列的聯(lián)合處理而得到,在歷元2000.0時刻各基準站的坐標、速度場和周日地球定向參數(shù)(EOP)序列。
2)ITRF2005的定義
原點:在歷元2000.0時ITRF2005與ILRS的SLR時間序列間的平移參數(shù)及其速率為零;
尺度:在歷元2000.0時 ITRF2005與IVS的VLBI時間序列間的尺度因子及其速率為零;
定向:在歷元2000.0時ITRF2005與ITRF2000間的旋轉(zhuǎn)參數(shù)及其速率為零。
1)ITRF2008的實現(xiàn)
采用VLBI、SLR、GPS、DORIS等大地測量技術(shù),各觀測技術(shù)分別采用了29年、26年、12.5年和16年的觀測數(shù)據(jù)[1],對站點數(shù)據(jù)進行時間序列和天EOP參數(shù)分析聯(lián)合處理得到的。
2)ITRF2008定義
原點:在歷元2005.0時ITRF2008與國際SLR服務(wù)(ILRS)的SLR解的平移參數(shù)及其速率為零;
尺度:在歷元2005.0時 ITRF2008與IVS的VLBI和SLR時間序列尺度因子及其速率為零;
定向:在歷元2005.0時ITRF2008與ITRF2005的旋轉(zhuǎn)參數(shù)及其速率一致。
2.3.1 CGCS2000的定義[2]
1)CGCS2000的原點為(包括海洋和大氣)整個地球質(zhì)量中心;
2)尺度長度單位是米,它同地心局部框架的TCC(地心坐標時)時間一致,由適當相對論模型化得到;
3)它的定向初始由在 1984.0國家時間局(BIH)的定向給定;
4)定向的時間演變由整個地球水平構(gòu)造運動無凈旋轉(zhuǎn)條件保證;
5)CGCS2000大地坐標系是右手地固直角坐標系。
2.3.2 CGCS2000與ITRF2008的差別
從采用框架來看,可認為 CGCS2000與ITRF2008都是 ITRF系列。而二者差異為: CGCS2000是基于ITRF97框架2000.0歷元實現(xiàn),ITRF2008的初始歷元為2005.0;坐標軸指向差異為:
式中,io為轉(zhuǎn)換框架,it為轉(zhuǎn)換后框架,T為平移矩陣,D為尺度參數(shù),R為旋轉(zhuǎn)矩陣。
從2011年4月17日始IGS基于ITRF2008框架提供精密星歷,如何對早期的成果進行統(tǒng)一,對CGCS2000的維護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在高精度GPS測量的基準問題上[7],主要取決于兩方面:1)GPS地面起算點的坐標基準,包括基線解算時地面參考點的坐標基準和網(wǎng)平差時的起算點坐標基準;2)基線解算時衛(wèi)星星歷的基準,包括星歷的參考框架和觀測時的平均歷元。為了討論框架差異對中國大陸基準的影響,將精密星歷與地面基準進行統(tǒng)一,對結(jié)果進行時間序列分析;通過參數(shù)轉(zhuǎn)化[8](公式1),分析坐標差異和轉(zhuǎn)換參數(shù)的精度在中國大陸基準維護中的應(yīng)用。
選取中國大陸基準2011-04-01—30日32個連續(xù)運行參考站的數(shù)據(jù),采用GAMIT10.40軟件并利用國際GPS服務(wù)跟蹤站精密星歷,顧及衛(wèi)星鐘差、接收機鐘差、對流層、電離層延遲、天線相位中心等各項改正進行基線解算,采用參數(shù)法進行ITRF框架轉(zhuǎn)化,從以下幾方面分析ITRF2008與ITRF2005的差異以及對中國大地基準CGCS2000的影響。
在 ITRF2005和 ITRF2008框架下分析了URUM、WUHN、BJFS、BJSH四個框架點的穩(wěn)定性,結(jié)果見圖1~4。
從圖1~4可看出:ITRF2008較ITRF2005解在N、E、U方向上明顯穩(wěn)定,噪聲也較小。WUHN站在N方向差異較大,可能與采取的解算方案、天線相位中心模型和星歷轉(zhuǎn)換以及觀測環(huán)境有關(guān)。
圖1 ITRF2008框架下URUM、WUHN時間序列Fig.1 Time series of URUM and WUHN under ITRF2008
圖2 ITRF2005框架下URUM、WUHN時間序列Fig.2 Time series of URUM and WUHN under ITRF2005
圖3 ITRF2008框架下BJFS、BJSH時間序列Fig.3 Time series of BJFS and BJSH under ITRF2008
圖4 ITRF2005框架下BJFS、BJSH時間序列Fig.4 Time series of BJFS and BJSH under ITRF2005
確定CGCS2000與ITRF2008轉(zhuǎn)換關(guān)系,須分析高精度框架間轉(zhuǎn)換參數(shù)精度在中國大地基準的分布情況。圖5、6為公共核心站的差異及速度殘差分布。
從計算結(jié)果可以看出:
1)轉(zhuǎn)換參數(shù)精度在我國存在不均勻性,這與選取的公共站及加權(quán)策略、測站的位置有關(guān)[9,10]。轉(zhuǎn)換殘差在X、Y、Z方向的平均差異分別為3.5 mm、-2.6 mm和-3.2 mm,而在N、E、U方向的平均差異分別為0.6 mm、2.8 mm和5.3 mm,方向的互差較N、E方向大??傮w看轉(zhuǎn)換精度可滿足框架間轉(zhuǎn)化的要求。
2)ITRF核心站的速度年平均殘差在mm級,在我國西北部,U方向速率殘差為-4 mm/a左右,南部U方向速率殘差為4.8 mm/a,太平洋板塊處U方向速率殘差為5.0 mm/a。
圖5 ITRF2008與ITRF2005框架采用參數(shù)轉(zhuǎn)化在X、Y、Z以及N、E、U方向的差異Fig.5 Difference between ITRF2008 and ITRF2005 on X,Y,Z and N,E,U by using the parameter transformation
CGCS2000與ITRF2008的差異見圖7。
從圖7可得出:
1)ITRF2008框架在 2000.0歷元坐標與CGCS2000在N方向平均差異在2.6 cm左右,標準差為±6.4 mm;E方向平均差異為1.3 mm,標準差為±1.2 mm;U方向平均差異為2.2 cm,標準差為±9.8 mm。
2)ITRF2008框架較 CGCS2000更自洽、更可靠。CGCS2000個別框架點與ITRF2008框架差異較大,說明CGCS2000框架存在局部變形。
圖7 ITRF2008歷元2000.0時刻與CGCS2000差異Fig.7 Difference between ITRF2008 and CGCS2000 at Epoch 2000.0 on NEU
3)N、E、U方向平均差異為 2 cm ,說明CGCS2000與ITRF2008基本一致。CGCS2000建立數(shù)十年,由于地殼形變與板塊運動等原因,存在局部變形,部分框架點位置有較大變化,因此,如何基于高精度框架ITRF2008對CGCS2000進行動態(tài)維護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4)CGCS2000建立在少數(shù)連續(xù)運行站基準上,缺少能足夠反映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大地點,大部分點不具有現(xiàn)勢性。從長遠看,CGCS2000的動態(tài)維護,可充分利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大地基準點、陸態(tài)網(wǎng)絡(luò)以及其他省市連續(xù)運行站數(shù)據(jù),顧及板塊運動差異均勻選取連續(xù)運行跟蹤站初步建立框架轉(zhuǎn)換七參數(shù),而后在此基礎(chǔ)上確定CGCS2000與ITRF2008轉(zhuǎn)換參數(shù)的變化率建立14參數(shù)轉(zhuǎn)換模型,從而初步確定ITRF2008與CGCS2000的動態(tài)轉(zhuǎn)化關(guān)系。
5)我國板塊運動極為復雜,各板塊運動速率不一致,將導致基準點存在相對運動。鑒于CGCS2000與ITRF2008在各方向與對應(yīng)平均差異最小為4.5 mm,能滿足工程距離變形小于5 cm的要求,可初步確定CGCS2000更新周期大致為10年。
1)相對于ITRF2005,ITRF2008采用新的絕對相位中心偏移模型(IGS08)、新重力場模型(EGM08)、衛(wèi)星及測站的變化模型、天線溫度形變等改正,這些策略的采用證明ITRF2008框架的性能高于ITRF2005框架。因此,采用ITRF2008框架數(shù)據(jù)解算時基線重復性分布更合理,解更趨于穩(wěn)定。
2)在中國區(qū)域內(nèi)要實現(xiàn)框架轉(zhuǎn)換,由于轉(zhuǎn)換參數(shù)精度的不均勻性,將導致在板塊交接處有較大的殘差。因此,采用轉(zhuǎn)換參數(shù)得到CGCS2000框架坐標時,須有準確的速率場以削弱不同板塊運動速率不一致的影響。
3)我國板塊運動的復雜性和不均勻性造成CGCS2000內(nèi)部發(fā)生變化,本文提出動態(tài)維護CGCS2000的方案和我國大地基準更新周期大致為10年。因此,借助ITRF2008得到基于CGCS2000的速率和轉(zhuǎn)換參數(shù)變化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Altamimi Z,Collilieux X and Metivier L.ITRF2008:an improved s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J].J Geod,2011,85:457-473.Doi 10.1007/s00190-011-0444-4.
2 魏子卿.2000中國大地坐標系及其與WGS84的比較[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0,(2):117-124.(Wei Ziqing.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J].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10,(2):117-124)
3 林曉靜,張小紅.ITRF2005與CGCS2000坐標轉(zhuǎn)換方法與精度分析[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8,(5):1-5.(Lin Xiaojing and Zhang Xiaohong.Transformation methods and accuracy analysis between ITRF2005 and CGCS2000 coordinate[J].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08,(5):1-5)
4 朱文耀,熊福文,宋淑麗.ITRF2005簡介和評價[J].天文學進展,2008,26(1):1-14.(Zhu Wenyao,Xiong Fuwen and Song Shuli.Notes and commentary on the ITRF2005[J].Progress in Astronomy,2008,26(1):1-14)
5 陳俊勇.大地坐標框架理論和實踐的進展[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7,(1):1-6.(Chen Junyong.Progres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geodetic reference coordinate frame[J].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07,(1):1-6)
6 魏娜,施闖.地球參考框架的實現(xiàn)和維持[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9,(2):135-139.(Wei Na and Shi Chuang.Real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J].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09,(2): 135-139)
7 李征航,黃勁松.GPS測量與數(shù)據(jù)處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Li Zhenghang and Huang Jingsong.GPS surveying and data processing[M].Wuhan:Wuhan U-niversity Press,2010)
8 吳吉賢,等.WGS84與ITRF2000參考框架坐標轉(zhuǎn)換的研究及應(yīng)用[J].測繪科學,2008,33(5):73-74.(Wu Jixian,et al.Discussion of the coordinate conversion between WGS84 and ITRF2000[J].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08,33(5):73-74)
9 魏子卿.關(guān)于2000中國大地坐標系的建議[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6,(2):1-4.(Wei Ziqing.Proposal concerning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J].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06,(2):1-4)
10 金雙根,朱文耀.關(guān)于全球板塊運動模型ITRF2000VEL若干問題探討[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2,17(3):430 -436.(Jin Shuanggen and Zhu Wenyao.Discussing the newest present-day global plate motion model ITRF2000[J].Progress in Geophysics,2002,17(3):430-436)
APPLICATION OF ITRF2008 IN CHINA GEOID DATUM
Jiang Guangwei,Cheng Chuanlu,Guo Chunxi,Wang wenli,Wang Bin,Nie Jianliang and Ma Xinying
(Geodetic Data Processing Center,National and Administration of Surveying,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Xi’an 710054)
Taking the data of China geoid datum in consecutive days,as an example,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ITRF2008)was used to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TRF2008,ITRF2005 and CGCS2000.It is valuble maintaince to China geoid datum.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TRF2008 more precise than the previous ITRF models,bu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which is related with observation stations,plate,the strategy for data solving and other factors.The nonuniforming and complexity of the earth plate movements cause the CGCS2000’s changes which should be dynamicly maintained.In the same time,the transformation scheme between CGCS2000 and ITRF2008 is preliminarily described.
ITRF;ITRFS transformation;CGCS2000;China geoid datum;plate movement
1671-5942(2012)02-0086-05
2011-09-27
國家863計劃項目(2009AA121402-5);陜測科項目(2009-03)
蔣光偉,男,1985年生,碩士,助理工程師,從事大地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研究.E-mail:jgw_1985@163.com
P2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