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盛偉,陳 湘,周玉竹
(成都市武侯區(qū)人民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下腹部手術是婦產科手術中最常見的,如剖宮產等,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抗生素的應用使得這類手術切口的感染幾率大大減少。同時由于婦女肥胖等問題,切口脂肪液化逐漸成為婦產科術后切口的主要危害之一,引起了醫(yī)學界的廣泛重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院也在積極研究,2004年10月-2010年2月間我院收治的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02例,對其進行分組研究,現(xiàn)將臨床結果分析如下。
選取2004年10月-2010年2月間我院收治的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發(fā)生脂肪液化的患者102例,其中行子宮切除術20例,宮外孕手術14例,婦科手術36例,剖宮產手術32例中有6例為二次剖宮產縱切口,4例為一次剖宮產縱切口,其他為橫切口。102例患者中肥胖者50例,孕婦肥胖指數(shù)BIM≥28,合并其他疾病的有40例,如糖尿病、高血壓、中重度貧血、滯產等。102例婦產科下腹部手術患者均在術后3~7天內發(fā)現(xiàn)切口脂肪液化現(xiàn)象,肉眼觀術后切口有淡黃色油狀滲出物或血色滲出物,切口無明顯紅腫癢痛,部分有硬化結節(jié),滲出物的細菌培養(yǎng)顯示為陰性,無膿性分泌物及組織壞死;切口愈合不良滲出液中有脂肪滴,但卻無感染跡象。由此經過臨床診斷認定為脂肪液化。將這102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排除影響實驗結果的危險因素,使其具有可比性。
將102例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后切口出現(xiàn)脂肪液化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給予新型微波照射治療:先不拆縫合線,每日反復擠壓切口幫助滲出物的排出,然后用無菌紗布消毒覆蓋切口,每日用微波照射切口2次,每次30min,不再出現(xiàn)滲出物,切口完全愈合。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消毒療法:先拆除部分縫合線,并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切口,清除滲出物,在傷口處內置浸慶大霉素鹽水的紗布條,每天換藥3次,當切口新長出肉芽組織時可消毒固定暫停換藥,直至切口愈合。
根據脂肪液化處理療效來看,按照業(yè)內通用標準:用藥處理1周,切口可完全拆線且愈合為甲級,視為顯效;用藥處理1周,切口拆線后仍需換藥治療1周左右方可痊愈,愈合時間延長,視為有效;如用藥治療1周后,切口拆線后切口裂開需二次縫合,視為無效。顯效和有效相加為總有效數(shù)。
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間治療時間和切口愈合時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兩組之間總有效率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術后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由于肥胖、高頻電刀手術及其他并發(fā)癥引起,肥胖病人本身皮下脂肪厚且供血較差,容易產生滲出液[1];高頻電刀則可能因為功率較高造成皮下部分脂肪細胞熱熔發(fā)生壞死變性,而形成術后滲出液。其它并發(fā)癥如糖尿病等本身末梢循環(huán)就稍差,切口生長慢,脂肪液化可能性也高。另外還有難產等手術操作時間過長、縫合時脂肪組織結扎過緊、術中術后消毒不到位等都可能引起切口脂肪液化[2]。解決這個問題,預防是關鍵,比如對于有合并癥的患者如糖尿病,我們就可以控制其術前的血糖水平,使其在圍手術期血糖不超過8mmol/L,有利于減少液化幾率[3]。對于已經發(fā)生了脂肪液化現(xiàn)象的患者,除了消除脂肪液化外還要注意防止感染,通過新型微波療法,一方面擠壓切口但不拆線能有效清除滲出物減少感染機會。在加上通過微波的熱效應可以幫助局部血管擴張,促使血流加快,改善組織微循環(huán)幫助切口部位的組織加速再生,脂肪液化消除愈合速度加快。本試驗顯示微波治療有利于切口愈合,縮短病程,方法簡單且能減輕患者的痛苦,適合臨床應用。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治療、愈合時間上的比較()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治療、愈合時間上的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時間(d) 術后愈合時間(d)51 3.13±2.86 10.11±2.15對照組 51 7.26±2.58 16.74±2.37 t 8.02 10.08 P<0.05 <治療組0.05
表2 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的比較 [n(%)]
[1] 楊振萍.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541例防治體會[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6):2321.
[2] 王玉花,郭玉霞.婦產科腹部手術切擴脂肪液化58例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6(4):118.
[3] 鄧月愛.剖宮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6例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05,7(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