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針
(怒江州蘭坪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蘭坪671400)
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變化和人為因素影響,小兒喘息性疾病發(fā)病率出現(xiàn)有增無減的態(tài)勢、對小兒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干擾,由于該病與病毒、細菌感染、遺傳和過敏有關[1],因此在治療上應積極抗病原、緩解支氣管痙攣、解除氣道炎性反應、降低氣道高反應,所以單一的治療措施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臨床療效[2]。鑒于此種情況,我們采取三聯(lián)療法對小兒喘息性疾病進行干預,以期促進患兒早期康復。
2011年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抽取56例確診為喘息性疾病患兒,所有患兒均符合《呼吸病學》[3]診斷標準,同時56例患兒無鼻竇炎和代謝性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嚴重并發(fā)癥,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齡7個月至6歲,發(fā)病時間2~5天,喘息性疾病分類:毛細支氣管炎17例(占30.36%)、支氣管哮喘9例(占16.07%)、喘息性支氣管炎30例(占53.57%)。
查閱與記錄56例小兒喘息性疾病者基礎資料,如年齡、發(fā)病時間、發(fā)病原因、疾病分類等,同時指定記錄人員記錄患兒所使用治療方法、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等,然后對所得數據給予相應統(tǒng)計學處理且對其結果進行有效分析。其中治療效果按照《兒科學》[4]進行評估,分為顯效:治療一周內,患兒咳嗽、喘息等臨床癥狀消失,氣急得以緩解、肺部喘鳴音則消失;有效:治療兩周患兒咳嗽消失、氣急和喘息得以緩解,肺部喘鳴音明顯下降;無效:治療兩周后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乃至加重。
所有患兒均在采取吸氧、抗感染(如紅霉素30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點滴)、止咳化痰(如小兒化痰止咳顆粒,一歲1/2袋/次,二至五歲1袋/次,六至十歲1~2袋/次,每日3次)等對癥處理及一般支持治療基礎上,給予普米克可令舒400μg和硫酸沙丁胺醇0.1~0.15mg/kg以及異丙托溴銨40μg加入生理鹽水3mL以6L/min的氧氣流量給予氧氣驅動霧化措施,治療時間在6~10min,2次/日。
數據采用SPSS10.0實施處理,對于計量數據利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進行表示,計數資料則利用卡方檢驗,當P<0.05提示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通過三聯(lián)療法治療后患兒治療總有效率可達96.43%,說明本次治療方法效果顯著,見表1。
表1 56例喘息性疾病患兒經三聯(lián)療法治療后效果觀察
(2)通過三聯(lián)療法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與體征時間得以明顯縮短,說明本次治療方法可行且有效,見表2。
表2 56例喘息性疾病患兒經三聯(lián)療法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統(tǒng)計 (天)
小兒喘息性疾病屬于一種阻塞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含有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毛細支氣管炎,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發(fā)熱、咳嗽、氣促、喘息、發(fā)紺和肺部聽診哮鳴音及細濕羅音等,為了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兒及早康復,我們對56例小兒喘息性疾病者給予三聯(lián)療法,即將普米克可令舒、硫酸沙丁胺醇和異丙托溴銨視為三聯(lián),同時結合氧氣驅動給予霧化進行治療,從以上所得結果可以明顯看出此次所采取的三聯(lián)療法效果顯著且可行,能夠促進患兒及早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所以小兒喘息性疾病應用三聯(lián)療法是一種可行且有效的治療手段;首先本次三聯(lián)療法中的普米克可令舒是第二代腎上腺皮質激素,能夠對花生四烯酸及白三烯的生成產生明顯抑制作用致使氣道高反應受到有效抑制,且普米克令舒可以修復受損氣道、改善肺功能、消除氣道炎癥[5]。其次硫酸沙丁胺醇則作為β2受體激動劑可以迅速、直接地作用于氣道表面靶細胞而松弛氣道平滑肌、增加黏膜纖毛運動能力,另外硫酸沙丁胺醇還可明顯抑制炎性介質釋放和膽堿能神經介質傳遞[6]。同時三聯(lián)用藥中的阿托品第四代衍生物異丙托溴銨屬于一種高選擇性的抗膽堿藥物,具有選擇性抑制迷走神經功能且釋放的乙酰膽堿通過和氣管平滑肌上的毒蕈堿受體(M受體)產生作用導致迷走神經反射功能受抑制,進而造成肺內活性物質釋放減少,因此可以有效解痙、松弛氣道平滑?。?]。另外三種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是通過氧氣驅動霧化進行,此種霧化方式能夠較快地使微粒進入呼吸道且較為直接、全面地和氣道表面進行充分接觸,同時氧氣驅動霧化治療僅僅需要患兒的潮氣量呼吸,這種方式除了降低治療痛苦外,還使患兒能夠吸入充足的氧氣和緩解缺血性肺組織的收縮及降低肺動脈高壓,因此對提高三聯(lián)療法的治療效果達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總而言之,以普米克可令舒、硫酸沙丁胺醇和異丙托溴銨為主的三聯(lián)療法具有療效確切、起效快的特點,因此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1]王麗佳.重慶醫(yī)科大學、兒童醫(yī)院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病毒、病原學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5,20(12):735-737.
[2]WHO/NHLIB WORKSHOP REPORT.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M].NIH publication,2002,3059(2):127-128.
[3]蔡梧薔,李云龍.協(xié)和呼吸病學[M].第1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5:824-825.
[4]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75-1200.
[5]孟健萍.路江.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兒童喘息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22):72-74.
[6]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第1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05.
[7]EVERARD ML,BARA A,KURIAN M,et al.Anticholinergic drugs for wheeze i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two year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5,18(3):CD0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