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莉,徐杏華,李少杰
(1.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黃埔院區(qū),廣東 廣州510700;2.惠州市中大惠亞醫(yī)院,廣東 惠州516081)
本次研究過程中對應用大劑量的甲基強的松龍與干擾素及負荷量魯米那聯合對患有重癥病毒性腦炎的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1],幫助臨床對患有病毒性腦炎的患者病情進行更加全面的了解,以便臨床對病毒性腦炎進行更加有效的治療,使患者癥狀的改善時間進一步縮短?,F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來我院就診的82例患有重癥病毒性腦炎的臨床確診患者,將其均分為A、B兩組。A組包括23例男性和18例女性;年齡最大16歲,最小4歲,平均7.8歲;B組包括22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齡最大15歲,最小3歲,平均7.3歲。所抽取患者的所有自然資料,不具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采用干擾素對A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大劑量的甲基強的松龍(靜脈注射,20mg/kg,每天1次)與干擾素(靜脈注射,20U/kg,每天1次)及負荷量魯米那(靜脈注射,20mg/kg,每天1次)聯合對B組患者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用藥治療后所取得的效果、癥狀改善情況、治療的安全性進行比較分析。
痊愈:治療2周,體溫恢復正常,癥狀完全消失,意識恢復正常;顯效:治療2周,體溫恢復正常,癥狀明顯減輕,意識基本恢復;有效:治療2周,體溫顯著下降,癥狀略有減輕,意識稍有恢復;無效:治療2周,體溫居高不下,癥狀沒有減輕,意識沒有恢復。
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得到相關數據,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數據處理系統(tǒng)予以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患者用藥后所取得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A組患者,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B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明顯早于A組患者,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均比較理想,沒有出現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
病毒性腦炎是由多種病毒感染所共同導致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是目前兒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別,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通常能夠自行緩解,而危重患者呈急進性發(fā)展,需及時治療,否則會導致死亡和出現后遺癥現象[2]。
干擾素是一種高活性的糖蛋白,是細胞通過病毒感染、抗原刺激等作用產生的,能夠起到抗病毒以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一種細胞因子,能夠對急性病毒感染進行有效預防,使因抗原抗體復合物所導致的組織損傷得到減輕,使由殺傷載細胞所導致的細胞毒作用增強,使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得到激發(fā)。以下幾點是甲基強的松龍的可能機制:①具有強烈的免疫抑制作用[3];②對神經生理具有直接的作用。甲基強的松龍能夠使神經傳導功能得到改善,使炎癥以及水腫癥狀得到減輕;③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會有一種強烈脫髓鞘的產生;④通過對過氧化作用進行抑制脂質從而使腦水腫得到減少,使神經系統(tǒng)的復蘇得到有效的促進。魯米那的主要作用機制是使腦的代謝率降低,利用鈉的主動轉運以及增高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使腦的血管性以及細胞毒性水腫癥狀得到減輕,降低顱內壓進而對腦的血流灌注產生改善作用[4]。
總之,應用大劑量的甲基強的松龍與干擾素及負荷量魯米那聯合對患有重癥病毒性腦炎的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可以使患者的癥狀表現在最短的時間內被扭轉,并能夠充分保證臨床藥物治療的安全性。
[1]卓儀,陳怡祿,謝燕如.國內兒童病毒性腦炎的臨床治療進展[J].現代食品與藥品雜志,2006,16(14):244-245.
[2]丁振堯,郭愛紅,李紅微.202例兒童病毒性腦炎臨床分析[J].臨床醫(yī)學,2008,12(05):68-69.
[3]褚鳳美,王超霞,張會麗.干擾素與雙黃連治療病毒性腦炎療效觀察[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7,15(06):284-285.
[4]劉海春.干擾素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20例報告[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8,23(04):74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