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敏
(山西省臨吉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處,山西襄汾 041500)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大規(guī)模展開,公路滑坡與邊坡病害成為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須在采取排水、坡面防護等傳統防治措施的同時,積極引用抗滑樁、錨索抗滑樁、微型樁等國內外成熟的先進技術確保工程保質保量完成。
我國抗滑樁支護技術的發(fā)展較早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當日本和蘇聯等國家剛剛將直徑為1.5 m~3.5 m的挖孔抗滑樁應用于解決抗滑擋土墻施工中的困難時,我國研發(fā)的大截面挖孔鋼筋混凝土抗滑樁已成功應用于鐵路內、外滑坡治理工程中,同時又在深入研究抗滑樁的設計理論和其在土層中的實際受力狀態(tài)的基礎上研發(fā)了排架樁、剛架樁等新的抗滑樁結構形式。80年代以來,隨著錨索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形成了“錨索抗滑樁”,它通過在抗滑樁頂部增加錨索形成拉力改變抗滑樁的受力狀態(tài),使原來抗滑樁由原來的懸臂梁受力狀態(tài)(被動受力)轉變?yōu)轭愃坪喼Я航Y構的受力狀態(tài)(主動受力),有效減小了抗滑樁的埋置深度和截面尺寸(見圖1)。迄今為止,抗滑樁是滑坡治理工程中最有效的措施,其機理分析和理論研究也隨著它在工程領域的應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4]。
圖1 抗滑樁示意圖
1)原理:抗滑樁的基本原理是在滑坡體中選擇適當的位置打入樁體(木樁、鋼樁、鋼筋混凝土樁、組合樁),樁會穿過滑動面嵌入下部穩(wěn)定基巖,上部樁身將滑坡推力傳給樁下部的側向土體或者巖體,下部樁的側向阻力來承擔邊坡的下推力(如圖2所示),這就要求滑坡要有較明顯的滑動面且滑動面以上土體有較好塑性,下部有較堅固的巖石和密實土層,才能使邊坡保持平衡和穩(wěn)定。
圖2 抗滑樁原理圖
2)分類:抗滑樁按結構形式可分為單樁、群樁、排樁和錨樁四大類。
a.單樁:受力形式接近于懸臂梁,能為土體提供一定的抗力但抵抗滑坡推力有限大約在500 kN/m~1 500 kN/m,其經濟長度一般為10 m~20 m。
b.群樁:在橫向2排、縱向2列以上的組合抗滑結構,它能承擔更大的滑坡推力,可用于特殊的滑坡治理工程或特殊用途的邊坡工程。
c.排樁:排樁常見的形式有排架抗滑樁、板樁式抗滑樁和樁基承臺式抗滑樁等,見表1。
d.錨樁:通過鋼筋錨桿或預應力錨索使得錨桿(索)和抗滑樁共同工作使樁能依靠側向地基反力抵抗滑坡推力,改變其原有的懸臂受力狀態(tài),是一種較為經濟合理的抗滑結構。但錨桿或錨索的錨固端需要有堅固的基巖提供足夠的錨固力,因此對地質條件要求較高。
表1 排樁分類
目前,抗滑樁設計方法大致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方法是進行平面分析,一般把樁和邊坡分開考慮它是與傳統的邊坡穩(wěn)定評價的極限平衡方法相配套的設計方法。
第二類是進行平面或三維分析,將土—樁—土作為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體系來考慮它是與邊坡穩(wěn)定評價的邊界元和有限元方法相配套的設計方法[6]。
臨汾—吉縣高速公路工程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路線起點位于臨汾樞紐互通順接長臨高速并銜接大運高速公路,終點跨黃河接陜西省。K202+800~K202+860(ZK202+780~ZK202+840)工程滑坡位于鄉(xiāng)寧縣臺頭鎮(zhèn)半溝村,該路段為分離式路基,其中左線為挖方路基,右線為填方路基(見表2)。
表2 分離式路基滑坡檢測結果
根據分析結果,該段失穩(wěn)斜坡分上、下兩個獨立滑坡,即左線ZK202+780~ZK202+840段左側的“牽引式”工程滑坡和右線K202+800~K202+860右側“推移式”工程滑坡,其邊界平面形態(tài)總體上均呈“舌”狀。
1)路基半填部分修筑在陡坡上,存在貼坡現象,雖表面上看路基穩(wěn)定性相對較好,但由于上方坡面和路基排水溝下滲雨水的處理稍欠合理,給滑坡埋下了隱患。開挖路塹邊坡形成較陡的臨空面,致使邊坡土體原有的平衡狀態(tài)破壞,坡體抗滑能力降低,易導致邊坡由前部向后牽引形成滑動。
2)滑坡位于中起伏黃土覆蓋剝蝕中山區(qū)坡糜地段。滑坡體表層土體及素土在降雨前長期干旱導致垂直裂隙,結構松散,節(jié)理發(fā)育,導致土體遇水會迅速軟化,強度迅速降低。在持續(xù)降雨的情況下地表水從垂直孔隙下滲至原地面附近巖土體,而原地面土體相對于新近填土更密實,滲透性相對較差,地下水沿此界面滲流,其軟化抗剪強度指標降低。
1)填方路基段。
在滑坡體中部設置一排抗滑樁(A型抗滑樁),橫截面尺寸為200 cm×300 cm,長度27 m且樁底須嵌入基巖深度不小于10 m,樁間距6 m。
2)挖方路基段。
在滑坡體下部設置一排抗滑樁(B型抗滑樁),橫截面尺寸為150 cm×200 cm,長度20.5m且樁底須嵌入基巖深度不小于5m,樁間距6 m。且在坡體外緣以外5 m的范圍內設置梯形截水溝及時排出坡頂地面來水和積水,在滑坡體表面下1 m以下設置兩排橫縱向盲溝,輔助復合式路塹邊溝、邊坡平臺邊溝和截水溝,形成完整暢通的排水系統。
通過采用以上方法處理,K202+800~K202+860(ZK202+780~ZK202+840)段的邊坡已經穩(wěn)定,抗滑樁樁檢類樁達到100%,加固處理效果明顯,安全儲備充足。
滑坡體的治理是公路建設中的難點和重點,只有根據現場情況,結合地質調繪報告,綜合預測未來雨量。采用合理的、全面的綜合治理方法,才能對癥下藥,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同時要加強監(jiān)控量測工作,以便科學準確地指導和調整設計和施工方案,確保路基邊坡施工質量安全。
[1]李蘭銀,梅仕然,馬 新.淺談公路工程施工中滑坡工點的變更處治[J].公路交通科技,2011,7(1):74-75.
[2]楊煥永.高速公路邊坡滑塌處理加固技術[J].山西建筑,2008,34(23):285-287.
[3]鄧 鵬.預應力錨索+抗滑樁支護技術在滑坡治理中的應用[J].中外建筑,2010(6):36-38.
[4]張景奎.抗滑樁在滑坡治理中的應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羅 強.公路抗滑樁的類型及應用[J].公路,2001(8):51-53.
[6]張 丹,曾金華.抗滑樁設計方法綜述與展望[J].水電站設計,2008,24(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