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其 羅芳 陳頻 李春梅 吳衛(wèi)真 楊順良 徐向進 譚建明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重要原因。其發(fā)病機理之一為下肢大、小和微血管病變。研究顯示外周血干細胞可以分化為血管內(nèi)皮細胞,形成新生血管[1]。2008年9月我院應用臍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1例,療效滿意。
患者女,67歲,1985年確診糖尿病,口服降糖藥治療。2004年出現(xiàn)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開始皮下注射胰島素。2005年開始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手足末端麻木,針刺樣疼痛,2008年6月出現(xiàn)右第3、4腳趾端潰瘍、壞疽,皮膚呈紫紅色,感覺減退。
按文獻[2]方法收集臍帶血干細胞,分離單個核細胞,10﹪DMSO作為冷凍保存劑,程序性降溫,液氮深低溫保存,應用時快速復溫,復溫后去除冷凍保存劑等。每份臍帶血干細胞數(shù)在108~?109個之間。
先經(jīng)外周靜脈臍血干細胞移植,1周后行局部干細胞注射。注射在硬膜外麻醉下進行,分別在患足同側(cè)小腿內(nèi)側(cè)比目魚肌、外側(cè)腓腸肌和足趾間肌行肌肉內(nèi)注射,每1?cm2選取1個點進行注射,進針深度1.5?cm,針間間距1?cm。注射時避開血管。足部潰瘍定期換藥。局部注射1個月后再經(jīng)外周靜脈輸注臍血干細胞1次。隨訪6個月,觀察皮溫、足部感覺、潰瘍及壞疽情況、不良事件和副反應。
干細胞移植后5?d內(nèi)患者感足部及小腿腓腸肌輕度脹痛,14~?21?d 疼痛減輕。移植后 1 個月患足皮溫較移植前上升2~?3℃,冷感消失。移植后趾端潰瘍面逐漸脫痂,8周愈合(圖1,2)。隨訪期間未發(fā)生發(fā)熱等不良反應。
圖1 糖尿病患者行干細胞移植前右足趾壞疽
圖2 糖尿病患者行干細胞移植8周后右足趾潰瘍?nèi)?/p>
討論糖尿病患者長期的血糖和血脂代謝紊亂,易導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和基底膜損害。當局部微血管發(fā)生循環(huán)障礙,神經(jīng)纖維受損,極易導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組織破壞,稱為糖尿病足[3]。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是大、中動脈的介入或搭橋,對保留下肢動脈流出道的治療有比較肯定的療效。然而,對于下肢遠端沒有動脈流出道的治療,內(nèi)科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尤其是糖尿病足,最終難以避免較高平面的截肢。動物實驗證實來源于骨髓和外周血的內(nèi)皮祖細胞能夠在血管損傷部位分化形成新生血管,進而改善肢體血供[4]。本病例經(jīng)過臍帶血干細胞經(jīng)外周靜脈輸注2次和局部治療1次,足部疼痛減輕,足部冷感消失,皮溫上升,4周潰瘍及壞疽逐漸脫痂,8周潰瘍愈合,且未發(fā)生發(fā)熱等不良反應,說明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術(shù)是安全有效的。本例患者因高齡,且合并高血壓和冠心病,故未在術(shù)前和術(shù)后行下肢血管造影檢查。若在術(shù)前、術(shù)后分別行下肢血管造影,將進一步證實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的有效性。
1? 毛紅 ,?趙湜 ,?王紅祥 ,?等 .?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與糖尿病足效果:89例自身對照觀察[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21):4197-4200.
2? 張成,?陳維 ,?肖露露 ,?等 .?異基因臍帶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假肥大型肌營養(yǎng)不良癥一例[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5,?85(8):522-525.
3? 黃平平 ,?李尚株 ,?韓明哲 ,?等 .?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下肢動糖尿病足[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3,?24(6):3082-3111.
4 Miyamoto M, Yasutake M, Takano H, et al. 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by autologous bone marrow cell implantation for refractory chronic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using assessment of neovascularization by 99mTc-tetrofosmin (TF) perfusion scintigraphy[J]. Cell Transplant,2004,13(4):429-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