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征偉
清宮造辦處的嘉定竹人
文/徐征偉
竹刻藝術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因其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價值,歷來廣受社會精英階層的歡迎。嘉定竹刻自上世紀16世紀初由朱鶴創(chuàng)始以來,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500年間,先后涌現(xiàn)了眾多優(yōu)秀的竹刻藝術家,由于他們各具特色的人格風范與藝術才華,使嘉定竹刻在中國竹刻藝術界獨領風騷。嘉定派竹刻亦終因其明顯的地域性和可貴的原創(chuàng)性,成為了中國竹刻史上同時也是中國雅玩史上最大的流派。自此,確立了嘉定竹刻在中國竹刻藝術中的特殊地位。
清 尚勛留青桐蔭侯敬圖筆筒
自17世紀初,竹刻制品已經成為嘉定當?shù)刂牡胤轿锂a。其后的400多年里,竹刻(器)便一直歸屬于嘉定所出重要的物產之列。清代前期,由于眾多重要文人的推介,嘉定善于刻竹之名更是聞名于世,并且聲震內廷。其時,嘉定竹刻制品便已“與古銅、宋瓷諸器并重,并以入貢內廷”了。
嘉定竹刻后來得以為更多的人欣賞與推崇,有兩件事需要提及。一是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嘉定竹人的杰出代表封錫祿、封錫璋、施天章、封始鎬、封始岐等進入清宮造辦處,以雕刻技藝服務皇室,嘉定竹人的才情與竹刻的形制之美、工藝之美,得到當時工藝美術界頂尖高手的推崇;二是乾隆皇帝對嘉定竹刻的贊譽,其影響如清李賡蕓《竹人錄序》中所說的 ,“(竹刻)其佳品嘗入內府,仰荷純皇(乾?。┯}”,而“名播海內”了。
我在這里介紹一些入京奉值內廷的嘉定竹人及其傳世作品,同時也兼帶著介紹一下乾隆皇帝對嘉定竹刻的題詠詩。清朝的嘉定竹人中,奉旨入值內廷的前后有五位,他們是封錫祿、封錫璋、施天章、封始鎬與封始岐。其中,封錫祿與封錫璋為兄弟;封始鎬與封始岐為兄弟,皆為封錫祿子;施天章則為封錫祿弟子,與封始岐、封始鎬為師兄弟。
查清金元鈺所著《竹人錄》寫:封錫祿,字義侯,晚號廉癡。其為人品性,“天資敏妙,奇巧絕倫”。清封導源著錄的《馬陸志》又評其生活中“性嗜酒,落拓不羈”。而封錫璋字漢侯,為封錫祿弟。兄弟二人皆“專工刻竹,制竹根人物尤為神妙”。
康熙四十二年,兄弟二人以擅長竹刻而名“聞于朝”,“同侍直養(yǎng)心殿”。養(yǎng)心殿為皇帝的寢宮,位于紫禁城內乾清門以北,在乾清宮西側,屬于內廷的范圍??滴跄觊g,這里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制作宮廷御用物品。封錫祿、封錫璋兄弟同值內廷,當時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其族兄封毓秀曾作詩記錄此事,有“吾宗得兩弟,竹刻亦匯征”,“寵錫侍殿陛,大匠仰儀型”之句。
嘉定竹刻特點有三大塊,一為朱鶴、朱纓與朱稚征祖孫父子開創(chuàng)的深刻技法,一為封氏兄弟發(fā)揚光大的竹根圓雕技法,一為周顥繼承并發(fā)揮到極致的淺刻技法。封錫祿、封錫璋兄弟奉詔入京同值養(yǎng)心殿后不久,封錫祿便以病顛歸里,封錫璋則依舊在內廷奉值,何
時結束此段生涯則無從查考了。
那么,封錫祿的雕刻技藝如何?《竹人錄》的評價是:“吾疁竹根人物,盛于封氏而精于義侯,其模擬梵僧佛像,奇蹤異狀,詭怪離奇,見者毛發(fā)竦立;至若采藥仙翁,散花天女,則又軒軒霞舉,超然有出塵之想。世人競說吳裝,義侯不加彩繪,其衣紋縹緲,態(tài)度悠閑,獨以鈷刀運腕成風,遂成絕技,斯又神矣?!逼鋫魇雷髌孵r少,可靠的為《竹根圓雕羅漢》,今藏上海博物館。而封錫璋的作品,存世罕見,所見有封錫璋款的《淺浮雕竹雕撫松圖筆筒》,今藏上海博物館。
封始鎬,字彝周,“好讀書,旁及雕剔人物,纖穠合度”(《竹人錄》載),“善刻竹,刀法精工,無愧家學”(《馬陸志》載)。封始岐,字時周,為封始鎬幼弟,“性恬淡……所制亦工妙”(《竹人錄》載)。據(jù)《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以下簡稱《造辦處檔案》)記載,封始鎬與封始岐兄弟,也曾于雍正、乾隆年間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當差。兩人在宮廷中當差時,名喚作封岐、封鎬,從事于象牙雕刻,其身份為“牙匠”。從《造辦處檔案》知,封始岐在雍正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時猶為雕竹匠,而后到乾隆七年十月十九日,則都稱為牙匠。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
清 封錫祿 竹根圓雕羅漢
乾隆三年檔案及乾隆五年檔案
清 乾隆三年 封始岐 象牙山小景(臺北故宮博院藏)
清 乾隆二年 施天章 雞血石赤壁圖(正面、背面)
封始岐的才能,深得皇帝的賞識,其在宮中的待遇優(yōu)渥。據(jù)《造辦處檔案》可知,雍正五年十一月封始岐回家探親與完婚,告假半年。其回家期間的差事,則有其兄封始鎬代替,封始鎬可以領取封始岐的“月份錢糧銀”。乾隆三年十二月,封始岐提出回家葬親請求,皇帝不僅答應其所請,并關照賞給其“銀三十兩準給假四個月其回家并攜家眷來時往返盤纏費俱著織造海保料理”,以期“到京永為報效”。
據(jù)楊伯達《清代蘇州雕漆始末——從清宮造辦處檔案看清代蘇州雕漆》(《歷史博物館館刊》,1982年第四期)一文可知,封始岐除了善于雕刻象牙,還會髹涂漆汁。他曾于乾隆初期,成功地將雕刻與髹漆技藝結合,回復了造辦處的雕漆技藝。
封始岐的傳世作品,有《象牙山水小景》,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另有一件《竹根圓雕伏虎羅漢》,為葉恭卓先生舊藏。封始鎬的作品,惜無從見聞了。
施天章,字煥文,“工繪事,以竹刻名,巧若神工。雍正間,織造使者以所刻進,命供奉如意館。所造益精,一時無兩。乾隆初,念其淹久且技之工也,官鴻臚寺序班”(《竹人錄》載)。如意館原來是圓明園福園門內一處房屋的名稱,乾隆元年始將其設置成一處地位較高的作坊。如意館內有畫藝精湛的畫匠與技藝高超的牙匠、玉匠等,由于受到清高宗乾隆皇帝的重視,如意館地位特殊。據(jù)《造辦處檔案》知,施天章的身份是“牙作南匠”,在雍正九年前后,他是長住在圓明園的。
施天章除了善刻竹牙之外,還能為器物配置座子等?!对燹k處檔案》記載,在雍正十年,皇帝曾多次交出玉石、象牙等器物,命其配置座子;也曾交出玉石盆景,要求按照式樣另做幾件,還需為其配置合牌匣;此外,他還擅長設計盆景。乾隆元年二月,曾交出一批雍正七年的玉石、瑪瑙原料,由他來“持進擺山子用”。
后來施天章(1702—1774)的境遇發(fā)生變化,《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五年五月奉旨將其送出如意館,但仍在造辦處行走。遭此際遇,施天章于六月十三日私自離開紫禁城,乾隆知道后,即命造辦處著人“在京城內外尋覓”。經查訪拿獲,施天章被判在甕山(頤和園萬壽山)鍘草養(yǎng)馬。后幸賴忠勇公傅恒周旋,得以放歸回籍。其“時已病,不復鏤刻,偶成一物,旋即焚棄,作畫亦然,故真跡流傳甚鮮”。
施天章存世的作品,有《雞血石赤壁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另有“天章”款《竹根圓雕佛手》,現(xiàn)藏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