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重要資料補遺"/>
文/宗緒盛
全新政協(xié)全新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重要資料補遺
文/宗緒盛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召開。這次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zhì)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等3個重要文件,做出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國旗、國歌和紀年4個重要決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非同一般的劃時代意義。
這次會議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甲子以上了,對它的重溫與紀念,遠不能和國慶60周年的規(guī)模相提并論。殊不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恰恰是在9月27日的政協(xié)會議上決定的,可視為新中國誕生的正式時刻?!?0月1日”則是9月下旬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議案,將這一天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紀念日”。
筆者有幸收藏到這次大會正式文件之外的一些“紙片子”,約有80余份,絕大部分都是與臺盟有關的,也是我在其他書中和文章中沒有見到過的。
1949年9月19日毛主席和政協(xié)委員在北平天壇
這是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在籌備階段即大會正式開始前,分別于1949年8月31日和9月20日,給參加會議的團體和個人發(fā)出的一份《代電》和兩份《通知》。規(guī)格為27厘米×19厘米。兩份為白紙?zhí)准t框,正文為豎行鉛字打印,上方印有“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用箋”12個紅字;一份為鋼筆書寫。
1949年9月17日新政協(xié)籌備會全體委員合影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協(xié)籌備會在北平正式成立,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會后經(jīng)過3個月的緊張籌備,9月17日籌委會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決定將“新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定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9月20日籌備會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決定,于9月21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述3份文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fā)出的。
第一份是《會議籌備會關于臺盟參加政協(xié)會議代表名單的通知》(《代電》),這是新政協(xié)籌委會1949年8月31日發(fā)給臺盟謝雪紅先生的?!洞姟啡娜缦拢?/p>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謝雪紅先生:貴盟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代表名單,業(yè)經(jīng)本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協(xié)商通過。名單如下:(一)正式代表:謝雪紅、楊克煌、李偉光、王天強、田富達;(二)候補代表:林鏗生。以上除田富達已另行通知按期來平外,特此通知。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未艷。鈐?。t色):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另有發(fā)文章,鋼筆填寫:發(fā)文第818號,代字第17號,時間:1949年8月31日。
這份名單是根據(jù)籌備會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協(xié)商決定后通知各參加單位的。經(jīng)協(xié)商,參加本屆大會的共有45個單位,分為黨派、區(qū)域、軍隊、團體4類,共662名代表。其中,正式代表510人,候補代表77人,特別邀請人士75人。662名代表中,中共黨員代表占44%,工農(nóng)和各界無黨派代表占26%,各民主黨派代表占30%,非中共代表總共占56%。臺盟與九三學社名額一樣,都是6名,是最少的;代表人數(shù)最多的是中共、民革和民盟,都是18名。從此可以看出,這次會議的參會人員的組成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因而可以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也最大限度地顯示出中共建立聯(lián)合政府的意愿。
謝雪紅(1901—1970),女,臺灣彰化人。她曾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中執(zhí)委、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lián)合會副主席、第一屆政協(xié)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后來她在“反右”中遭到“殘酷斗爭”,“文革”中遭到“無情打擊”,1970年11月因患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
臺盟是謝雪紅與其丈夫楊克煌(1908—1978)于1947年11月在香港發(fā)起組建的,謝時任臺盟第一屆總部理事會主席,楊為理事會秘書長。1948年5月,臺盟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響應中共五一口號,同意派出代表出席政協(xié)會議,成為參加會議的14個民主黨派之一。上述“通知”正是籌委會協(xié)商研究決定后給其參會團體和人員發(fā)出的“正式通知”。
第二份“紙片子”是《會議籌備會秘書處關于會議報到時間等事項的通知》,這是1949年9月1日新政協(xié)會議籌備會秘書處發(fā)給楊克煌代表的。鋼筆豎行書寫,原文如下: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訂(定)于九月六日開始報到。貴單位的報到時間規(guī)定在九月七日上午九時至十二時,下午二時至十時,屆時務祈各位代表照規(guī)定時間親到北平飯店辦理報到手續(xù),并憑本函領取開會證章文件為荷!此致,楊克煌代表。
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秘書處,九月一日。
附言:“報到時請攜帶此函為證。附發(fā)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組織法(草案)一份。”
這份《通知》是發(fā)給各參會單位聯(lián)絡代表的。楊克煌先生即臺盟參會黨派的聯(lián)絡代表?!锻ㄖ肪唧w說明了報到的時間、地點、辦法和領取證章等有關事項。很遺憾,筆者搜尋多年沒有求到這枚證章。
據(jù)《開國盛典資料匯編》記載,根據(jù)籌委會的安排,“8月29日—31日,新政協(xié)籌備會分別正式通知各黨派、各團體、各區(qū)域、人民解放軍各單位及特別邀請參加人民政協(xié)會議的代表于9月10日前抵平”。
在此之前的8月28日,在鄧穎超、廖夢醒的陪同下,宋慶齡于下午4時由上海抵達北平。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伯渠、董必武、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郭沫若等59人到車站歡迎。9月9日,湖南省軍政委員會主任程潛22時抵達北平。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伯渠、董必武、李濟深、郭沫若等100余人前往車站迎接。規(guī)格之高,禮儀之周到,是后來所罕見的。由于當時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和國民黨的百般阻撓,一些代表抵達北平的時間并非都是按時的,有的代表甚至遭到了不幸。
截至大會正式開幕前(9月21日),根據(jù)籌委會副主任周恩來的報告,662名代表,“截至本日實際到達北平的638人,未到平者24人。其中10人系經(jīng)籌備會特許列名缺席,3人系缺額未補,11人可在會議期中趕到。特許列名缺席代表的楊杰將軍(時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執(zhí)委),不幸于本月19日在香港被國民黨特務暗殺逝世”。
但所有這些,都沒能阻止新政協(xié)會議的召開,沒能阻擋各界精英向北京和中共的匯集。國民黨的大勢已去,這時已經(jīng)沒有人能改變這一點了。
《代電》
關于會議報到時間等事項的《通知》
關于發(fā)送會議代表簽到卡等事項的《通知》
第三份是《會議籌備會秘書處關于發(fā)送會議代表簽到卡及代表席次表的通知》,這是1949年9月20日新政協(xié)籌委會秘書處發(fā)給各位代表的,使用的仍是套紅專用的“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用箋”,豎行鉛字打印。原文如下:
茲送上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簽到卡片及代表席次表(附席次圖)各一份,開會時請攜帶本卡片簽到入場,并按照本席次表對照席次圖尋找自己席位為荷,此致楊克煌代表。九月二十日。
鈐印: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秘書處。
并注:代表證席次號碼與席次表如有不一致時,以代表席次表號碼為準。
鈐印: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秘書處。
與《通知》一并發(fā)放的“簽到卡及代表席次表”,筆者只藏有楊克煌先生當時的簽到卡。簽到卡比現(xiàn)今流行的名片要大一些??ㄆ覀蓉Q行印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簽到卡片”藍色字樣;中間有楊克煌先生用毛筆書寫的親筆簽名;左側下方印有“席次第259號”和月、日;規(guī)格為10厘米×7厘米。
這些通知和卡片,是9月21日大會正式開幕頭一天發(fā)給代表的。它既是代表身份的證明,也是一種簡便易行的簽到辦法。之所以采取“簽到卡”簽到的方式,在筆者收藏的、當時發(fā)給代表們的《代表手冊》中作了具體的介紹“一、每次全體會議(包括預備會、開幕式、閉幕式等),為了節(jié)省時間,代表簽到,均采用卡片簽到辦法。二、簽到卡片由秘書處印制,發(fā)給各代表。三、代表于每次蒞會前在卡片上親筆簽名,于到會時交簽到處以完成簽到手續(xù)”。
1949年9月30日政協(xié)代表的聚餐通知和入席證
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簽到簿”類的東西,就不得而知了。在筆者藏有的、1950年6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會議須知》中可以看到,會議依然采取了這種簡便易行的簽到辦法。這些見證開天辟地時刻的“紙片子”,不知現(xiàn)在存世的有多少;是否在檔案館和博物館還能見到,又是在哪一年改變了這樣的簽到辦法,那就不得而知了。
邀請楊克煌擔任監(jiān)票人的函
從1949年9月21日下午7時,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毛澤東致開幕詞,到9月30日下午6時,全體代表到天安門廣場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爾后回到會場,聽取中央政府的選舉結果,整個會議歷時10天(其中26日、28日兩天休會),共有104名代表在全體會議上發(fā)表講話,占代表總數(shù)的1/6;代表們一致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等“三大文件”和關于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四個議案”;審查和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等五個代表提案;選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委員;朱德最后致閉幕詞,大會圓滿順利結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寫下了嶄新的開篇之筆。
這里,同樣選取大會期間“正式文件”之外的4份“紙片子”作個補遺。
第一份是《大會秘書處關于分組討論國旗國都紀年的通知》,這是1949年9月22日大會秘書處發(fā)給代表參加分組討論的《通知》。使用的同樣是套紅專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用箋”。豎行打印,原文如下:“茲定于本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時,在中南海懷仁堂第四休息室舉行國旗國都紀年分組討論,召集人歐陽予倩、陳嘉庚,請準時出席,特此通知?!甭淇顬橐淮蠹t印章,豎排印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秘書處”字樣。該小組的召集人歐陽予倩時為無黨派民主人士代表,陳嘉庚為國外華僑民主人士首席代表。
與大會之前所發(fā)通知有所不同,通知的落款鈐印,不再是“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秘書處”,而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秘書處”。同樣是A4紙般大小、套紅豎行鉛字打印。從筆者收有的大會這類文書看,自9月24日開始,發(fā)文已不再使用“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用箋”,而改用中間印有紅色“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會徽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用箋”。會議的正式召開,標志著“籌委會用箋”使命的完結。
該《通知》講述的,是全體大會開始后舉行的第一次分組討論。通知的當天(即22日),政協(xié)籌備會第六小組(即負責擬定國都、國旗、國徽、紀年小組,組長為馬敘倫,副組長為葉劍英、沈雁冰;成員有張瀾、郭沫若、陳嘉庚、馬寅初、蔡暢、李立三、張奚若、廖承志、田漢、鄭振鐸、歐陽予倩、翦伯贊、錢三強共16人)在北京飯店召開第五次會議,對國都地點及國旗等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初步意見,決定于23日請全體代表分組進行討論,并指定張奚若、翦伯贊和鄭振鐸負責起草有關的說明。
23日上午,全體代表分為11個組對初步方案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據(jù)馬敘倫、沈雁冰報告,經(jīng)過一個月登報公開征求,截至8月20日,共收到國旗1920件、圖案2992幅;國徽112件、圖案900幅;國歌632件、歌詞694首,社會反應非常強烈。9月24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對小組討論情況作了報道,大多數(shù)代表同意定都北平,并改名為北京;同意采用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公歷,不宜再用中華民國的紀年。而國旗、國歌、國徽尚無一致意見,特別是對國旗圖案爭論得十分激烈。會上專門印發(fā)了各式國旗圖案38幅和國徽圖案5幅的畫冊,供代表討論參考。20世紀90年代初,筆者曾在潘家園地攤上見過這本畫冊,因嫌價高,失之交臂,以后再也沒有見過,真是追悔莫及。
《監(jiān)票人員名單(草案)》
9月25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xié)商座談會,經(jīng)過討論,除國徽一項決定繼續(xù)由原小組設計外,其他均獲一致意見。9月26日,全體會議休會一天,“國旗、國徽、國歌、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在北京飯店舉行會議,對方案進行最后審查。9月27日,舉行大會全體會議,討論和通過了國都、紀年、國歌、國旗4個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為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公元,今年為一九四九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紅底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等4個決議案。這時的國名已由中共1948年五一口號中提出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有這一切的協(xié)商醞釀、研究討論和決議通過,形成了一種“既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局面,給人一種完全清新的民主政治”的感覺。
第二份和第三份“紙片子”分別是《大會秘書處關于楊克煌代表擔任監(jiān)票人的函》和《監(jiān)票人名單》,這是1949年9月29日大會秘書處發(fā)給楊克煌代表擔任監(jiān)票人的函。該函使用的是套紅專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用箋”,豎行打印,原文如下:逕啟者,頃經(jīng)大會主席團常委會擬定,臺端為大會選舉時之監(jiān)票人,茲定于明日(三十日)上午九時在懷仁堂演習,祈請準時蒞臨參加為荷。此致,楊克煌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秘書處(鈐?。﹩?。九月二十九日。該函文字不長,內(nèi)容豐富。
與上函同時發(fā)給楊克煌先生的還有一份分為20組、共計60人的監(jiān)票人員名單(草案)。
9月29日,政協(xié)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選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規(guī)定》;大會主席團會議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辦法》。其中?!哆x舉辦法》規(guī)定:30日“選舉當日之大會執(zhí)行主席即為選舉總監(jiān)督,負監(jiān)察、稽核及指導之全責;另設監(jiān)票六十人,由主席團推選代表經(jīng)全體會議同意后擔任之”。從此可以看出,選舉是十分嚴肅鄭重、嚴格依照程序進行的??偙O(jiān)督須由執(zhí)行主席親自擔任,負監(jiān)督之總責;監(jiān)票人須由大會主席團從代表中推選,并經(jīng)全體會議同意;正式選舉前,要組織演習,以防止出錯。楊克煌先生所收到的擔任監(jiān)票人和進行演習的函,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fā)出的。
據(jù)記載,9月30日下午3點,大會全體會議進行了選舉,毛澤東等180人為政協(xié)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陳毅等56人為委員。兩個選舉的完成,標志著一個新的中央政府的成立,一個新的歷史時代的開始。
1949年政協(xié)會議上的黨派代表席
新的中央人民政府人員的組成,更是給人們留下了“聯(lián)合政府”的深刻印象。在中央政府的6名副主席和56名委員中,只有一半中共黨員,其余為民主黨派和其他人士,而在不久后成立的政務院中,非中共領導人一樣占了很大比例, 實現(xiàn)了中共在五一口號中提出的建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主張,此舉獲得人們的普遍贊揚。
第四份是《大會招待處關于聚餐的通知》,這是大會招待處9月30日即大會最后一天發(fā)給各位代表關于聚餐的通知。白紙豎行鉛字打印,規(guī)格:19厘米×10厘米,似信封般大小。原文如下:本日(三十日)散會后請到北京飯店樓下禮堂聚餐,茲送上入席證一張,請憑入席。此致敬禮。招待處。九月三十日。
與聚餐通知一起發(fā)放的還有一張入席證,似今天名片般大小,規(guī)格為:9厘米×5.3厘米,上面書寫了如下內(nèi)容“入席證。第一餐廳,第五排,第259號”。聚餐通知及入席證,清楚地說明了聚餐的時間、地點和座位。從標明的“259號”座位,可以看出這兩份文書是發(fā)給楊克煌先生的,其號碼與楊克煌先生開會的簽到卡號碼是完全一樣的。
參加政協(xié)大會的代表們在會議期間,吃了什么,在哪兒吃的,怎么吃的,沒有見到相關史料,中國文史出版社的3大冊《資料匯編》也沒有這方面的內(nèi)容。筆者藏有的《代表手冊》,只說到簽到辦法、使用汽車辦法、診療辦法及擴音裝置的使用辦法等等,也未見到有關就餐的說明。筆者還藏有一張新政協(xié)招待處印發(fā)代表接待客人的“客飯票”,上面印有時間、地點、早中晚三餐具體享有那一餐的印記,并特別注明:“憑證開飯,過期作廢”和鈐有一枚“北京飯店招待所領物證章”,所有這些就是筆者所能見到的關于會議就餐的情況和見證。
聚餐通知和入席證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大會結束后,大約晚上8點左右,在北京飯店樓下禮堂進行了聚餐。參加人員是否包括會議全體代表,聚餐通知沒有具體說明,但人數(shù)肯定不少,否則不會在飯店禮堂進行。至于剛剛選出的中央政府領導人是否出席了聚餐,是否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筆者全然沒有見到這方面的記載和報道。
網(wǎng)上和報刊曾登載,10月1日晚7點至9點由周恩來在北京飯店主持了64桌的“開國第一宴”,除毛澤東臨時有事未參加外,其他主要領導人都親臨宴會與貴賓把酒言歡。這種說法不知從何而來。筆者只是確切地知道,那時天安門廣場正在進行著開國慶典的群眾游行,代表們不可能同時既在天安門觀禮,又在北京飯店享受國宴。
至于9月30日晚上,中共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大常委”在中南海懷仁堂夜擺“開國宴”并“以水代酒”的故事,更是難以讓人相信。不論是30日晚上的聚餐,還是懷仁堂的那頓飯能否算是“開國第一宴”,在這些開國的重大問題上,人們希望能看到令人信服的“證據(jù)”。
另外,在《資料匯編》的“史實紀要”中,記載了9月23日晚上,毛澤東以中國共產(chǎn)黨主席、朱德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的身份舉行宴會,應邀參加者有:程潛、張治中、傅作義、鄧寶珊、黃紹 、李書城、劉善本等26人。應邀作陪的有:李濟深、陳銘樞、蔡廷鍇、蔣光鼐、周恩來、陳毅、劉伯承、粟裕、黃克誠、聶榮臻、羅瑞卿等16人。如果新的中央政府或國家領導人真的在9月30日或10月1日舉行過盛大的“開國第一宴”,當時的報刊不會不有所報道,“史實紀要”中也不應不有所記載,因為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頓飯。
上述這些“紙片子”連同其他有關政協(xié)一次會議的文書,共計百十余份,這是筆者2005年7月2日,在潘家園地攤,“一堆撮”買的一麻袋“廢紙”中一張張把它們挑選出來的寶貝。本文是在當年用一周時間整理后寫下“提要”和“登記”的基礎上著成,回憶起深夜在臺燈下一張張查找登記、整理書寫的情景,生出許多的感慨。
轉眼60多年過去了,看著這些“紙片子”,仿佛回到了那個齊聚精英的會場,感嘆歷史的光輝;回到了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感嘆歷史的必然;回到了那些歷史人物的身上,感嘆命運的莫測;回到了那段難以忘懷的歷史,感嘆歷史就是歷史。這些“紙片子”是不應消失的,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今天和明天,歷史更不應忘記。
責任編輯 劉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