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小
袁世凱年輕時非常仰慕李鴻章,為了能在李氏集團謀得一個職位,他一邊刻苦讀兵書,一邊勤奮練武,做好了充分準(zhǔn)備。可惜,李氏集團的招聘要求非常高,首要條件就是舉人以上學(xué)歷。袁世凱只拿了個拔貢的文憑,兩次參加高考都名落孫山。沒有文憑這塊敲門磚,只能望李氏的大門而興嘆。
后來,得知李鴻章的部下吳長慶招聘,沒有學(xué)歷限制。雖然對方遠在山東,而且只是李氏集團的一家分公司,袁世凱還是毫不猶豫地遞了簡歷,雖然文憑不高,但兵法武器樣樣精通,于是,袁世凱被順利錄取了。
到新公司沒多久,藩屬國朝鮮發(fā)生宮廷政變,在朝鮮國王的請求下,清政府令吳長慶率兵征討。終于等來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袁世凱主動請纓,要求做先鋒,打頭陣。
在這場戰(zhàn)斗中,袁世凱英勇無比,不怕累,不怕苦,時時刻刻沖在最前面,而且善于用兵,總是能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在他的帶領(lǐng)下,很快就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當(dāng)然,這一戰(zhàn),最重要的是讓清政府看到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順理成章地委任他為“通商大臣暨朝鮮總督”,駐扎在朝鮮,管理一切日常事務(wù)。
順利升職后,袁世凱并沒有懈怠,仍努力練兵,并成功擊退覬覦朝鮮的日軍,再次展現(xiàn)了自己的軍事才能,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后來,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袁世凱從朝鮮撤兵,回到天津。不久,他聽說張之洞要編練新軍,并且已經(jīng)得到朝廷的許可,對于作為武將的袁世凱來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若能在新軍中謀個職位,就向權(quán)力中心靠近了一步??墒?,他跟張之洞又不熟,萬一對方不肯接受自己怎么辦呢?
為了保險起見,袁世凱立即動身,進京求見軍機大臣翁同龢,大談自己的練兵計劃與設(shè)想,說得翁同龢連連點頭,覺得這個年輕人見識非凡,確實有才。于是,袁世凱“知兵”的美名就這樣傳開了,連他仰慕的李鴻章都對他贊賞有加。
后來,翁同龢和李鴻章將這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舉薦給了張之洞,編練新軍正是用人之際,況且是個軍事人才,那就更得重用了。于是,袁世凱成了“定武軍”的將領(lǐng),這是一支新建陸軍,有七千人之多。
就這樣,袁世凱一步一步走進了高級領(lǐng)導(dǎo)層,后來接替了李鴻章的位置,成為晚清政治舞臺上最重要的人物。雖然后來他做的事有些無恥,并因此背上了“竊國賊”的罵名,但他的職場之道其實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作為職場新人,即使有滿腹才能,求職之初,也不要只盯著一個位置看,不妨降低目標(biāo),先入職再說。求職成功后,要善于抓住機會,努力展示自己的才能,盡快脫穎而出。適當(dāng)?shù)臅r候,不妨拋下面子觀念,大膽自薦,主動謀求升職。只有這樣,才能在職場中始終占據(jù)主動,把握自己的職場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