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琳,李文英,1b,張宗森,褚 綺,馮 杰
(1.太原理工大學a.煤科學與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b.煤科學與技術教育部和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太原 030024;2.上海兗礦能源科技研發(fā)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我國液體燃料日趨短缺[1-2],據預測,2016年我國汽油需求量將達到2.50×106桶/d,年增長率將達到7%;2015年亞太地區(qū)柴油需求量將達到4.06×106桶/d,年增長率達到3.5%。在此形勢下,中國煤化工產業(yè)中煤制替代燃料研究得到國家支持,煤炭間接液化作為合成液體燃料的主要手段,以煤氣化合成氣為原料的費托(F-T)合成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3]。F-T合成技術包括高溫F-T合成和低溫F-T合成兩種[4-6],高溫F-T合成工藝的操作溫度為310~350℃,操作壓力為2.5MPa左右;低溫F-T合成工藝的操作溫度為210~250℃,操作壓力為2.5MPa左右。高溫F-T合成的產品經加工可得到對環(huán)境友好的汽油、柴油、溶劑油、烯烴和含氧化合物[5];低溫F-T合成的主產品石蠟可加工成特種蠟或經加氫裂化/異構化生產優(yōu)質柴油、潤滑油基礎油,石腦油餾分還是理想的裂解原料[7]。F-T合成的油品有效補充了對石油產品的需求,但同時也受到石化行業(yè)的沖擊;另外,F-T合成的油品原料清潔[2,4,6],產品無硫、無氮,無雜質,遠遠超前市場需求,成本也相應增加,顯然經濟性方面不占優(yōu)勢,單一生產油品的F-T合成工藝的商業(yè)化運行困難重重。F-T合成在生產油品的同時還會副產大量石腦油、烯烴、含氧化合物甚至化肥等化學品,是F-T合成工藝確保盈利的基礎,高、低溫費托合成聯產(HT/LT F-T)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通過高、低溫F-T合成聯產,可以充分利用相同的公用輔助工程及產品精制設備,使設備品種和數量精減,實現高、低溫F-T合成聯產工藝流程高度集成,降低固定投資,并以多種化學產品的收益來平衡油品的效益,規(guī)避油品市場受國際石油市場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因此,開發(fā)以油品、烯烴等化學品為目標產品的高、低溫F-T合成聯產技術,以化補油,增強F-T合成的油品在市場上與石化行業(yè)油品的競爭力,對于緩解我國的能源供應緊張局面,促進潔凈煤技術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戰(zhàn)略意義。
直鏈α-烯烴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原料和中間體,廣泛用于生產共聚單體、潤滑油基礎油、表面活性劑、聚烯烴樹脂、增塑劑、染料、藥物制劑等。南非Sasol公司已建成一套從F-T合成產品(富含α-烯烴)中分離1-戊烯、1-己烯的生產裝置并成功投產,該工藝最大優(yōu)點是以煤為原料,把1-戊烯、1-己烯作為副產物回收,工業(yè)化生產成本低,獲得較高收益[12];IFP公司采用投資少、流程簡單的 Alphaselect乙烯齊聚工藝,生產附加值較高的直鏈α-烯烴產品,生產成本低,同樣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13]。因而高、低溫F-T合成聯產中烯烴的高效利用和加工對整個F-T產品的經濟效益有重要影響。
山東兗礦年產500萬t油品的高、低溫F-T合成聯產產品分布如表1所示??梢钥闯?,烯烴和含氧化合物的質量分數分別為25%和9%[5],烯烴含量較高,且大多數為雙鍵在端位的直鏈α-烯烴[8-11]。年產烯烴130萬t中氣態(tài)烯所占比例接近50%,達60萬t/a,其中乙烯年產15萬t,丙烯年產30萬t,丁烯年產16萬t;直鏈α-烯烴產量為31萬t/a。在高、低溫F-T合成聯產的產品中,乙烯、丙烯、丁烯和直鏈α-烯是相對含量較高的化學品,它們的下游產品方案對整體烯烴的加工利用尤為關鍵,需對這些產品進行市場分析來確定比較合理的下游產業(yè)鏈。
表1 高、低溫費托合成聯產產品組成(質量分數) %
乙烯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的基本化工原料,典型下游工藝主要有乙烯聚合工藝、合成中間體及化工產品工藝。在乙烯的下游消費結構中,聚乙烯的消費比例最高且近5年的增幅最大,乙二醇次之。但國際市場中,尤其是中東,乙二醇已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14-17],投資風險較高。而聚乙烯同時也為石化行業(yè)、煤制烯烴行業(yè)的主要產品,以聚乙烯為乙烯的下游產品,勢必會與其形成激烈的競爭,受到石化和煤制烯烴行業(yè)的沖擊。
丙烯是全球消費量僅次于乙烯的另一種重要的基礎有機化工原料。在2011年丙烯的消費結構中[14,17,18],聚丙烯所占消費比為65.2%,丙烯腈為8.7%,丁辛醇為8.8%,環(huán)氧丙烷約占6.4%。其中,聚丙烯所占的消費比例最高,且消費增長相對穩(wěn)定,因此,丙烯的下游產品以聚丙烯為加工方案比較合理,能得到較高經濟收益,且收益相對平穩(wěn)。
在α-烯烴的消費結構中,聚乙烯共聚單體所消耗的α-烯烴所占消費比為44%,用于潤滑油和洗滌劑生產的α-烯烴消費比例各為18%和19%,用作聚乙烯共聚單體的C4—C8的直鏈α-烯烴是最主要的消費市場,潤滑油和洗滌劑次之[19]。據全球范圍統(tǒng)計,直鏈α-烯烴需求從1996年到2010年增加了一倍,并且增長主要來源于共聚單體領域和潤滑油領域[20]。因此,從市場來看,聚乙烯和潤滑油是比重高、潛力大的α-烯烴下游產品,是直鏈α-烯烴進一步加工的候選方案。由直鏈α-烯烴聚合后加氫飽和所制得的PAO基礎油對添加劑的感受性好,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廣泛應用于高檔潤滑油調和劑[21]。在國內PAO市場上,國外公司采用C8—C12的直鏈α-烯烴齊聚、經加氫飽和得到的PAO產品約占94%的市場份額,其余極少量國產PAO為中石油下屬蘭州、撫順石化公司采用落后工藝和低品質蠟裂解α-烯烴原料所生產[22]。
高溫F-T合成產品中氣態(tài)烯烴的組成為24%[5],而直鏈α-烯烴是F-T合成產品的特點。經過對氣態(tài)烯烴乙烯、丙烯以及直鏈α-烯烴的市場分析,乙烯下游產品聚乙烯有較大的市場缺口和穩(wěn)定的需求增長,可以說,乙烯下游生產聚乙烯相對合理,但石化行業(yè)和煤制烯烴行業(yè)激烈的競爭,將會增加該產業(yè)鏈的風險。此外,在山東兗礦預投產的500萬t高、低溫F-T合成聯產的工藝中,以2/3的比例組合時,乙烯的產量為15萬t,所需單體為1.66萬t,其中生產線性低密度聚乙烯的1-丁烯、1-己烯和1-辛烯單體的摻入量為10%[20],而聯產產品中上述三種單體總量為5.45萬t(由山東兗礦F-T合成產品餾分組成估算),遠高于需求量,基于市場風險和物料不匹配的原因,排除乙烯聚合生產聚乙烯的路線。
高、低溫F-T合成聯產中含有大量直鏈α-烯烴,并且直鏈α-烯烴為高端的高附加值的產品,因而將乙烯齊聚生產直鏈α-烯烴,增加從F-T合成油品中分離的直鏈α-烯烴的產量是比較理想的加工工藝。其中,C10的直鏈α-烯烴可以分離出來用于合成潤滑油基礎油,既能提高我國PAO的品質,同時也將改善我國PAO市場被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C4—C8的直鏈α-烯烴作為共聚單體出售,規(guī)避了國內聚乙烯激烈競爭的風險,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我國聚乙烯行業(yè)的整體水平。
在丙烯的下游產業(yè)中,聚丙烯的需求量和和增長率較高且穩(wěn)定,因而以聚丙烯為下游產品是能獲得穩(wěn)定收益的最佳選擇。丁烯可以裂解為乙烯和丙烯等較高附加值的產品,有利于提高F-T合成的經濟效益。
詳細烯烴加工方案如圖1所示。該方案以潤滑油和直鏈α-烯烴為乙烯加工的最終產品,聚丙烯為丙烯的下游產品,產業(yè)鏈簡短,固定投資少,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估算年收益可達71.26億元。
圖1 高、低溫F-T合成聯產產品烯烴加工方案
在高、低溫F-T合成聯產的烯烴加工方案中,以直鏈α-烯烴和潤滑油為乙烯下游產品,聚丙烯為丙烯的下游產品。關鍵工藝主要有直鏈α-烯烴生產工藝,聚α-烯烴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因聚丙烯生產工藝和丁烯的裂解工藝在國內外的發(fā)展已相對成熟,這里不再贅述。
直鏈α-烯烴的生產工藝中最先進、應用最廣的是乙烯齊聚工藝。該工藝所得產品線性化程度高、聚合度分布窄、分離費用低、產品質量好,已經成為國外最主要的直鏈α-烯烴工業(yè)生產方法。該法生產的產品占直鏈α-烯烴生產總量的94.1%,是生產直鏈α-烯烴較為理想的工藝[22-23]。
對于高、低溫F-T合成聯產,乙烯齊聚工藝生產的直鏈α-烯烴產品分布需和高、低溫F-T合成的油品中分離出的直鏈α-烯烴分布相匹配,即乙烯齊聚工藝所制得的直鏈α-烯烴分布需在C4—C12之間,該餾分段在α-烯烴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最大[19]。
目前工業(yè)化的9種乙烯齊聚工藝中兩步法、Linear-1、alpha-Sablin、Alphaselect這四種工藝所得直鏈α-烯烴產品分布均可在C4—C12餾分段,且具較高的選擇性,其它工藝如一步法、SHOP、Idemitsu、Versipol、乙烯三聚工藝在產品分布方面不適合[9,12,23-30]。
兩步法的反應溫度、壓力都較低,鏈增長反應可以單獨調節(jié),因此產物分布較窄,低碳(C4—C8)產品約占50%,C20以上的餾分質量分數小于3%,但是該系統(tǒng)的催化劑的單程轉化率只有40%,操作條件苛刻,設備投資和操作難度大。Linear-1、alpha-Sablin和Alphaselect工藝的產品分布上均可滿足C4—C10直鏈α-烯烴的需求,其中Alphaselect工藝高活性和高選擇生產C4—C10直鏈α-烯烴的理想工藝,而Linear-1、alpha-Sablin工藝生產的產品的靈活性較大,可以通過控制催化劑和反應條件來調節(jié)產品的分布,滿足市場的需求。這三種工藝中,Alphaselect工藝對C4—C10的直鏈α-烯烴選擇性最高可達93%,催化劑無毒無害易處理,該工藝6.5萬t/a規(guī)模的裝置投資為0.37億美元,相比于傳統(tǒng)的工藝要低很多。
通過上述對比分析,生產工藝簡單、催化劑成本低、轉化率高、環(huán)境友好且產品分布符合下游產品市場發(fā)展的Alphaselect工藝是高、低溫F-T合成聯產過程中乙烯齊聚生產直鏈α-烯烴工藝的最佳選擇。
在高、低溫F-T合成聯產化學品的方案中,分離出1-癸烯用于聚合生產PAO基礎油,PAO再經進一步調和制得潤滑油產品。
國外主要采用乙烯齊聚生成的1-癸烯來生產PAO,其生產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兩步:
1)乙烯等低分子烯烴齊聚為C4—C30α-烯烴后進行分離;
2)將其中PAO主要原料1-癸烯(約占25%)進一步齊聚,并將齊聚物加氫飽和制得PAO基礎油[21,22,31]。其工藝流程主要由聚合、催化劑分離、蒸餾和加氫4個單元組成。國外的主要工藝有Indial oil、Chevron、Neste、Uniroyal、BP工藝,規(guī)模都在50kt/a左右,采用均相催化劑,生產的PAO低溫流動性較好,傾點可達-50℃以下,粘度指數大于130[21,22]。
國內生產PAO的廠家有三家:撫順化工一廠、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三廠和蘭州石油化工廠。這三家的生產原料均為蠟裂解法制得的α-烯烴,組成復雜,含有較多內烯烴、雙烯烴、芳烴等雜質[21]。在生產PAO的過程中,原料的品質對產品的性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國內工藝過程包括:聚合、石灰、白土精制、常減壓蒸餾、加氫精制、調和。相比于國外以C8—C12(主要是C10)的直鏈α-烯烴為原料生產的PAO,國內工藝在低溫流動性和高溫揮發(fā)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高、低溫F-T合成聯產的烯烴加工方案中利用直鏈α-烯烴含量較多特點來生產PAO具有明顯優(yōu)勢。
高、低溫F-T合成聯產可以實現公用工程共用,產品產業(yè)鏈處于市場的高端,以化學產品的收益來平衡油品效益,是一先進的生產替代液體燃料的集成系統(tǒng)。
烯烴為高、低溫F-T合成聯產產品中增值潛力比較顯著的一級產品,包括乙烯、丙烯、丁烯和直鏈α-烯烴,它們是高、低溫F-T合成聯產產品的特點;優(yōu)選以潤滑油、C4—C8直鏈α-烯烴、聚丙烯為目標產品,IFP的Alphaselect工藝由于其對C4—C10直鏈α-烯烴的高選擇性和較低的經濟成本,是與高、低溫F-T合成聯產相匹配的工藝。國外普遍采用的以C8—C12的直鏈α-烯烴為原料生產PAO的工藝將是國內生產PAO的發(fā)展趨勢。
[1]朱慶云,李雪靜,喬明等.世界汽柴油標準及供需發(fā)展趨勢淺析 [J].中外能源,2011,16(10):87-91.
[2]田春榮.2010年中國石油進出口狀況分析 [J].國際石油經濟,2011(3):15-27.
[3]任杰,張懷科,李永旺.F-T合成油品加工技術的研究進展 [J].燃料化學學報,2009,37(6):769-776.
[4]Leckel D.Diesel production from Fischer-Tropsch:The past,the present,and new concepts[J].Energy &Fuels,2009,23(5):2342-2358.
[5]孫啟文.以油品、烯烴和化學品為目標產品的高溫費托合成煤液化技術 [C]∥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2010中國國際煤化工發(fā)展論壇論文集,北京,2010:275-281.
[6]Klerk A D.Fischer-Tropsch refining:Technology selection to match molecules[J].Green Chemistry,2008,10(12):1249-1279.
[7]徐謙,左承基.利用費托合成制取液體燃料的研究進展 [J].能源技術,2008,29(4):212-216.
[8]周玉鑫,鄧蜀平,相宏偉,等.F-T合成粗油品的加工 [J].煤炭轉化,2005,28(4):79-85.
[9]吳殿義,董凱,宋秀娥.α-烯烴的生產工藝進展 [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3,22(6):77-78.
[10]Dry M E.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catalytic Fischer-Tropsch process[J].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1996,138(2):319-344.
[11]Dry M E.The Fischer-Tropsch process:1950-2000[J].Catalysis Today,2002,71(3-4):227-241.
[12]李影輝,曾群英,肖海成,等.α-烯烴合成工藝技術進展 [J].天然氣化工(C1化學與化工),2005(2):55-58.
[13]趙惠萍.線性α-烯烴的生產工藝及其技術進展 [J].化工文摘,2008(1):54-56.
[14]高春雨.2010年中國烯烴供需回顧及2011年展望 [J].當代石油化工,2011(2):6-9.
[15]郭華,初宇紅,張曉凌等.國內外聚乙烯生產現狀及市場分析 [J].彈性體,2009,19(2):71-76.
[16]馬軍巖,馬召輝.乙二醇生產和市場分析 [J].河南化工,2010,27:27-28.
[17]吳秀章.煤制烯烴及下游產品市場需求與加工技術分析 [J].神華科技,2011,9(4):70-76.
[18]張健,謝妤,牛志蒙.環(huán)氧丙烷生產技術及市場綜述 [J].化工科技,2010,18(3):75-79.
[19]Chizgh.α-烯烴市場研究報告[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3ee09a93daef5ef7ba0d3c11.html,2010-11-11/2012-02-20.
[20]白爾錚.α-烯烴市場需求及技術發(fā)展動向 [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0,1(10):37-42.
[21]韓雪梅,高宇新,曹婷婷等.聚α-烯烴潤滑油的工藝技術進展 [J].煉油與化工,2011,22(3):1-4.
[22]張君濤,侯曉英,李坤武等.Ⅳ類基礎油PAO的使用現狀及其生產工藝簡析 [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2(5):52-58.
[23]錢伯章.線性α-烯烴的技術進展與市場分析 [J].石化技術,2011,18(1):58-62.
[24]E M R,A B T.Using Water Concentration to Control Ethylene Oligomerization[P].US Patent:US5744679(A),1998-04-28.
[25]Wolfgang M,Peter M F,Heinz B,et al.Method for Preparing Linear alpha-olefins[P].臺灣專利:TW200940479(A),2009-10-01.
[26]Sergey I A.Improved catalysts for alpha-olefin manufacture[P].US Patent:WO2007059015(A1),2007-05-24.
[27]郭峰,李傳峰,劉經偉,等.線性α-烯烴的生產工藝和技術進展 [J].現代化工,2010,30(2):92-96.
[28]祁彥平,栗同林,郭貴貴.α-烯烴的生產工藝及應用 [J].石化技術,2008,15(1):53-57.
[29]邸鴻,何仁,唐超時.α-烯烴合成工藝概述 [J].化工科技,2003,11(3):48-52.
[30]王蕾.高碳α-烯烴的技術進展 [J].石化技術,2010,17(3):43-48.
[31]張景河,張君濤,梁生榮等.PAO潤滑油基礎油的使用性能及其應用動向 [J].潤滑油與燃料,2006,1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