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
雙胍類藥物除了降糖以外,還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減肥、調脂、降壓等多重效應,已被國際權威糖尿病組織列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超重、肥胖患者)的首選用藥。該藥安全性好,單獨應用不會引起低血糖,其主要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
繼2005年9月國際糖尿病聯盟(IDF)頒布的《2型糖尿病治療指南》推薦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治療的一線藥物后,2006年ADA/EASD聯合發(fā)表的專家共識對應用二甲雙胍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新的專家共識建議:將二甲雙胍列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步治療中,即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接受二甲雙胍治療,這也就意味著,除非患者存在禁忌癥,否則一旦確診均應接受二甲雙胍治療。
1.只降高血糖,不致低血糖:確切地說,二甲雙胍應為“抗高血糖藥”,它對正常人無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患者服后可使增高的血糖降低,但極少引起低血糖。這與磺脲類降糖藥是不同的,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適宜選用。
2.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β細胞:二甲雙胍不刺激胰島素分泌,主要作用于胰島外組織,改善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抑制腸壁對葡萄糖的吸收,利于降低餐后血糖。還可抑制肝糖原的產生和輸出,有利于控制空腹血糖。
3.控制體重:與磺脲類降糖藥相比,二甲雙胍非但不會增加體重,還可使體重減輕。有報道,服用二甲雙胍治療3~6個月,體重減輕最明顯可達1%~3%。
4.調脂、降壓:大約5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脂代謝紊亂,二甲雙胍能有效地降低血甘油三酯、游離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可使血壓和周圍血管阻力降低,增加局部血液供應和營養(yǎng)交換。
1.是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藥。
2.磺脲類藥治療效果不滿意時,加用二甲雙胍可能取得較好的降糖效果。
3.可用于兒童2型糖尿病患者。迄今為止,二甲雙胍(格華止)是唯一對青少年進行過臨床試驗,證明療效和耐受性均較好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并被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和歐盟批準用于治療青少年2型糖尿病。
4.1 型糖尿病患者,可將二甲雙胍與胰島素聯合應用,提高療效,減少胰島素用量。
5.近年來研究認為,糖耐量受損者服用二甲雙胍,可減少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
6.還可以用于一些因胰島素抵抗引起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征、肥胖癥等。
1.出現酮癥及酮癥酸中毒時;
2.腎功能不全者,男性血肌酐≥1.5 mg/dl(133μmol/L)、女性血肌酐≥1.4 mg/dl(124μmol/L)時禁用;
3.有嚴重心、肺疾病時;
4.有肝病或肝功能異常時;
5.酗酒者不能使用;
6.嚴重感染、外傷和進行外科手術時;
7.血管內使用放射性造影劑者,一般應在檢查前48小時至檢查后48小時內停用二甲雙胍;
8.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未糾正者,或曾有乳酸性酸中毒病史者,不能服用二甲雙胍;
9.妊娠期婦女不宜服用二甲雙胍。
在用藥期間,出現發(fā)熱、腹瀉或嘔吐導致脫水;出現肝、腎功能損害等,應立即停藥。
服用二甲雙胍期間,為什么醫(yī)生總要檢查腎功能,難道它對腎臟有損害嗎?口服二甲雙胍后,從小腸吸收入血,12小時內90%經腎臟排出體外。二甲雙胍本身不損害腎臟,而是依賴正常的腎功能發(fā)揮作用。當其用于腎功能減退的患者時,由于排泌受阻,可能會在體內蓄積,導致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在服用二甲雙胍前,患者應該檢查腎功能,以后每年至少檢查兩次,以明確腎功能是否正常,確保二甲雙胍能順利地從腎臟排出,不發(fā)生蓄積。
大約20%的糖尿病人服用二甲雙胍后會出現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厭食、口中有金屬異味、腹瀉等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二甲雙胍在胃內立即溶解,高濃度的鹽酸二甲雙胍附著在上消化道粘膜上,產生刺激作用所致。為了減輕胃腸道反應,二甲雙胍最好在餐中或餐后服用。但如果是十二甲雙胍腸溶片,因其在腸道溶解,對胃刺激較小,也可以在餐前服用。
乳酸性酸中毒是雙胍類藥物最嚴重的不良反應。這是一種急癥,老年患者或者有心、肺、肝、腎病變及缺氧者易發(fā)生。嚴重的乳酸性酸中毒死亡率較高。與苯乙雙胍相比,二甲雙胍很少發(fā)生乳酸性酸中毒,每10萬人中只有2~5人,只要劑量掌握適當,患者腎功能良好,就不會發(fā)生。
服用后2~3小時達到高峰,半衰期為1.7~4.5小時,持續(xù)時間5~6小時。二甲雙胍80%從腎臟排出,20%從糞便排泄。其片劑有250mg、500mg、850mg三種規(guī)格,常規(guī)用法是250~500mg,分別于早、晚兩次或早、中、晚三次服用,為減少胃腸反應,最好選擇在餐中或餐后服用(注:如果是腸溶片,也可在餐前服)。二甲雙胍全天最大劑量不超過2000毫克。
苯乙雙胍每片25mg,用法是:每次25mg,每日2~3次,每日不宜超過75mg。其適應癥和禁忌癥同二甲雙胍。苯乙雙胍的副作用較多,且能引起嚴重的乳酸酸中毒,故已漸被二甲雙胍取代。